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则是其根本和前提。但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自我生成。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了语感能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作较系统的探究。
  关键词:教学 语感能力 培养探究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基础上长期积聚而生成的对语言的一种特别敏税的感觉。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根本和前提,也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标杆和尺度。它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归宿点。
  新课标明确强调:“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事实上,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作品的滋养、彰显,进而产生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敏税的语言感知,一个学生如果连基本的语感都没有,就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乐趣、学习的获得。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任务,是核心。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培养语感?
  一、诵读为本,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可事实上语文教学长期陷入误区的突出表现就是——不读书!很多时候充塞于语文课堂的是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这些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光。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品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只有在诵读中唤起情感,在诵读中体味语言运用之妙,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每当我吟诵《满江红》,舒缓、沉重的语调感受着诗人的伤感、愁郁,昂扬急速的语调读出诗人的愤怒、豪情,感受那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心魄,在美的感受中理解诗人的的深情、忧伤、进取。而吟诵《海燕》,则想象那电闪雷鸣中海燕振翅高翔、搏击风云的壮阔,从面感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呼喊的深层含义,語感能力自然也得到涵养和升华。
  二、揣摩品味,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揣摩品味、体味文字是语感训练的关键。任何作品都有一些关键词句、段落,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我们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只有揣摩品味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飞”字、“落”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其他字进行比较,激发他们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飞”字把千尺瀑布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后面的“落”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气壮山河的美。学生从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通过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三、激发情感,加强语感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学生通过长期的对各种作品反复体味习得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滔滔不绝、越俎代疱一讲到底。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之后,教师归结出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此时,可以要求学生搜索作品中莎利文老师的爱心举止,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家长、老师的关心、爱护事例,引起其共鸣,引发其心灵的冲击与震憾。一旦学生情感被激发,参与意识被调动,那么课堂气氛一定相当热烈,则语感能力必定得到很好的训练。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其目的就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主动探究、倾心实践、丰富情感,于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语感能力。
  四、整体感知,强化语感
  当然,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强调语感把握,其基本就是要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而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把一篇血脉相连的文学作品大卸八块,甚至断章取义。如果那样,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将索然无味。而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必定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整体感知对于语感能力培养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语文老师讲课应做到精与美。所谓精,就是要点拔,点出课文的关键和行文的规律。所谓美就是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使学生受到良好语感的熏陶。大部分时间还是应当留给学生多多地读书,好好地读书,读得滚瓜烂熟、读得声情并茂、读得刻骨铭心、读出感觉和韵味。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的感知和领会。
  五、厚积博取,提升语感
  厚积而薄发,语感来自积累。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文学文化大师似乎都是一位饱学之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言论,都充分证明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读书看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人文方面的书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则可以锻炼学生严密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海纳百川成其大,只有广泛涉猎,厚积博取,形成知识体系,善于推广联想,才能文思汹涌、语感敏锐。
  总之,语感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教学最终选择和归宿。“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教学“千教万教”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只有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才可能自己去发现、理解作品所蕴涵的知识内涵。因此语感教育不仅为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对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的素质培养也具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吉生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培养》 (《福建教育》2002年第4期)
  2、杨德龙 《培养学生语感的“成方”》
其他文献
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通过自然来挖掘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用自然状态下的人的自由和平等来批判社会对人的束缚和压迫,用自然的风景来凡尘恶劣的工业
建立了多组实数滞后中立型关联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的结构概念,和刘永清建立的李雅普诺夫频率域等价性分解法,结合复变函数中路歇(Rouche)定理,给出了由元滞后无扰动参数的线性定常离散
应用热力学有效能分析方法,提出确定多组份精馏系统设置中间再沸器、中间冷凝器的适宜范围及热负荷的方法;给出对这种系统实行热集成的匹配规则。用于实际分离系统的热集成,获得
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课程标准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味让学生在课堂里死读书,不仅割断了语文课与现实的联系,而且也使学生在感知上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禁锢。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行,犹如在炎热的夏日里迎来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将我们引领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境界。让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下面我结合
期刊
该文介绍的是一种用于电厂脱硫及其它多组分废气治理的综合技术,讨论了该技术对现有电除尘器的影响,并与类似技术就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认为该技术在中国燃煤机组脱硫工程及垃
近几年,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然而多媒体教学又似乎走向了误区,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
期刊
研究了Na[*v2*]O—Fe[*v2*]O[*v3*]—SiO[*v2*]系统玻璃生成范围,用自制古埃(Gowy)磁天平法测定了玻璃的磁化率,用秤量法测定了玻璃的密度,用穆斯堡尔谱仪测定了玻璃中铁的配位状
文章就结兴城东热电厂400t/d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作介绍,阐述了此工艺的特点,对高湿度、高酸露点、 高粉尘浓度下的烟气收尘进行了描述,对二恶英(Dioxins)及重金属的去除机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