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秋优12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优125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不育系秋香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25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0008)。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1产量表现
  秋优125参加2007年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782.55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9.29%,增产幅度极显著,居参试组第1位;2008年续试,平均产量7 605.9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85%,增产幅度极显著,居参试组第1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7 194.23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7.45%。2009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543.5 kg/hm2,试验点中闽侯、石狮、永定、荔城、沙县、建瓯等6点均比对照增产,其中石狮点平均产量达8 578.5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30.6%。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秋优125属基本营养型组合,2007福建省晚稻46组区试全生育期123.5 d,2008年续试全生育期125.9 d,全生育期2年区试平均124.7 d。在闽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125 d,比汕优63早熟4 d左右。秋优125田间种植表现株叶形态好,植株清秀,群体整齐,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熟期转色、丰产好,后期耐寒性好。株高106.0 cm左右,有效穗数258万穗/hm2,穗长24.1 cm,每穗总粒数129.5粒,结实率83.74%,千粒重28.5 g。
  2.2品质抗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米质检测:符合四等食用籼米品种规定要求。主要米质指标:糙米率82.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42.7%,粒长7.2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58.0%,垩白度8.7%,透明度2级,碱消值4.1级,胶稠度86.0 mm,直链淀粉含量15.7%,蛋白质含量7.0%。秋优125稻瘟病抗性表现:2007年叶稻瘟病情指数8.19,最高级7级,穗颈瘟病情指数17.26,最高级9级[1-3]。2008年叶稻瘟病情指数2.70,最高级7级,穗颈瘟病情指数19.00,最高级9级。2年稻瘟病抗性综合表现为中感。
  3高产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浸种前先将种子晒1 d,然后用清水去除瘪谷,再用药剂浸种消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浸种期间勤换水,每隔1 d换1~2次。控制好催芽温度,温度保持在30~35 ℃,如大量浸种催芽,温度过高时应摊开种堆降温[4-8]。
  3.2培育壮秧
  秋优125作晚稻种植,宜早播,6月15日前播种,有足够的生长周期,利于积累干物质,促进增产。秧田宜施足基肥,使用湿润育秧方式培育壮秧。播种量和用种量应适量,播种时要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以187.5 kg/hm2左右为宜,大田用种量15~22 kg/hm2。秧苗一叶一心期可用15%多效唑3 kg/hm2对水1 500 kg喷施秧苗,并施用尿素45 kg/hm2作断奶肥;在秧苗四叶期左右施1次平衡肥,移栽前3~4 d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9-11],并根据稻蓟马、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喷1次送嫁药。
  3.3适时移栽
  秋优125分蘖力强,作晚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为宜,尽量早移栽。高产栽培应以促蘖为主,达到足蘖的要求。因此,插植规格上,宜采用株行距18 cm×18 cm,丛插1~2粒谷,插足基本苗120万~135万根/hm2,浅水插秧,促进低位分蘖,确保足蘖。
  3.4平衡施肥
  根据秋优125特性,应结合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氮、磷、钾肥比例为1.0∶0.5∶0.8。全期施肥做到重前、稳中、补尾。基肥与蘖肥占施肥总量的95%,以保证前期早生快发。其中基肥占60%,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施入;蘖肥占35%,以速效氮、磷肥为主,结合中耕多次施入;依据田间长势及天气情况,巧施穗肥,以钾肥为主,少施氮肥,防止后期貪青倒伏;后期适当补施粒肥,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
  3.5科学管水
  科学管水做到前期深浅有度,保苗促蘖;中期多次露田,控蘖保穗;抽穗后期干湿交替壮籽。插秧时排水,浅插,保持浅水层;返青期结合返青肥深水施肥,促进深水层加快返青,提高稻株成活率;返青后排水,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分蘖后期为提高成穗质量,控制无效分蘖,应及时脱水搁田,重搁多搁;后期干湿交替,有利于充实籽粒,提高千粒重;不可过早断水,一般掌握在收割前10 d左右断水为宜。
  3.6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措施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肥控、大田管理等措施综合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做到少用农药,不用高毒、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高残留农药及混配剂[12-14]。秧田期要喷施送嫁药,移栽前3 d左右喷施1次长效农药,让秧苗带药下田,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大田期要特别注意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重点是防治中期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同时中后期应防治好纹枯病和稻飞虱,做到及时用药、针对性用药、有效用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4参考文献
  [1] 张常春.川香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9(6):16-17.
  [2] 林警周.杂交水稻新品种谷优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0,28(2):45-46.
  [3] 吕荣海,游晴如,董瑞霞,等.优质稻宜优673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20.
  [4] 戴蓉花.杂交稻新组合Ⅱ优0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0,28(2):41-42.
  [5] 汤雷,吴晓芸.杂交中籼Ⅱ优321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26.
  [6] 黄钰淼.杂交水稻新组合泸香优12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9,27(1):22-23.
  [7] 林明.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536种植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05(9):30.
  [8] 吴国胜.水稻新组合特优009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5(6):30.
  [9] 邹德堂,王敬国,刘化龙,等.水稻新品种东农4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2):116-117.
  [10] 叶相盛.杂交稻新组合Ⅱ优536在政和县的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8(6):15.
  [11] 王芳.水稻软盘淤泥育秧机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44.
  [12] 胡玉霞,黄永林.三都县水稻旱育秧物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83,86.
  [13] 朝长安,赵安义.水稻育秧的中后期管理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1995(4):37.
  [14] 黄水明.提高抛栽水稻育盘秧和抛植质量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4):139-141.
其他文献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夏季风盛行,气候垂直差异和小区域很明显,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长而无酷暑,冬季短而无严寒。现将其早稻生育期气象条件要求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早稻各期气象条件要求  1.1 秧田期  水稻种子发芽:最低气温10~12 ℃,最高温度40~42 ℃,最适温度30~35 ℃。大田育秧: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最低气温5 ℃以上,
传闻1福耀玻璃集团将战略性投资公司。求证:不属实。近日,有网友在互动易上向法拉电子(600563)询问:"有传闻说福耀玻璃集团将战略性投资贵公司,请问是否属实?"对此,法拉电子
在当前电信行业改革重组过程中,为进一步维护好四川通信业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针对个别电信运营企业在少数地区出现涉嫌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四川管局及时责令有关企业停止涉嫌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在现有的文献及研究的基础上,梳理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关于汽车安全渐渐从被动保护发展到主动预警,车距预警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进步。车距预警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给驾驶人传达警告,以至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但在工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不可避免。近年来,为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找到一个平衡点,对循环经济
随历史街区景观小品同质化现象加重,如何将地域文化有效运用于景观小品中,形成历史街区的特有氛围和体验记忆,已成为景观小品内涵华、差异化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洛阳及其
介绍了苹果郁闭树体改造的根本原则,阐述改形的技术要点及树体改造后的综合评价,以为苹果郁闭园树体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介绍香蕉的特征特性,从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香蕉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