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基金项目】
:
故宫博物院科研项目“清代方志文献与方志学研究”(KT2013-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其他文献
穆麟德的《宁波方言的音节》采取符号记音法,其中精照见晓组ky、ts、c三类细音声符的音值及其演变是研究争议的焦点,利用穷尽统计法与音类比较法,对三类符号的音值研究进行再分析,进而探讨其百年来的演变,*ky[kj]>[ʨ]的辅音转移在百年前就已完成,ts的细音腭化为舌面音[ʨ]要晚于见晓组细音ky演变为舌面音[ʨ]的时间,词汇扩散机制触发了止开三舌尖化的残留形式tsi演变为[ʨi]的过程,同时ts的音位变体c的舌叶音特征百年来逐渐式微。
沈光文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尚。其来台之前作于浙闽粤沿海的诗作,集激楚豪壮与沉郁悲慨于一体。其书写乡愁、歌咏友情的诗歌,发自肺腑,情感真挚,呈现出质朴率真、清新自然的风格。沈光文一生饱经忧患,但其乐观旷达的个性以及儒道文化的濡染,又使他善于以理性、旷达的精神战胜苦难,苦中作乐,从而赋予其诗作苦趣交集与旷达自适的风格特征。
福建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在习近平的带领和指引下,宁德脱贫致富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至少有四个样板、五条经验、六项启示,如
清代管庭芬日记记载了其几十年的文学阅读、写作和交往状况,展示了一个江南底层文人文学生活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失败的科举生涯,让管庭芬的求功名的心态转向求归隐,深刻地塑造
以中国大陆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系数、空间自相关、GWR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发展形势渐佳,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最高,东北次之,中部再次之,西部最低;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明显,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主要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高水平热点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和川渝地区变化最明显,东北地区由次热点区转变为冷点区,川渝地区由冷点区转为次热
英国运动派诗人领袖菲利普·拉金创作了大量亲密空间诗歌,揭示了城市中亲密空间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异化现象。物质层面异化是由于城市空间扩张、条块分割和不断加剧的流动性;精神层面异化原因是商业化和个体化。依据马克思和弗洛姆对异化的论述,从拉金的创作中也可窥见抗衡异化的救赎之路:缩短与自然的心理距离、调整城市人际距离、充分认识个体的内在性,用人化的自然、富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创造性劳动等,最终通过这些精神层面的努力削弱异化力量的影响,实现对亲密空间的救赎。
我国违法解雇救济从《劳动法》时期的恢复为主、赔偿不足,到如今普遍惩罚、救济失衡,一直未恰到好处地实现解雇救济利益的平衡,究其原因是救济制度既疏离于民事救济的理论框架,也未充分考虑解雇保护的特殊性。这不符合我国《民法典》时代民法的社会化趋势,也迥异于域外国家解雇救济以民法为本的立法模式。以民事损害赔偿救济模式和原理为指导,考虑解雇保护的目标和平衡性,对滥用解雇权等一般违法解雇,遵循完全赔偿原则,缩短仲裁时效,引导劳动关系尽快恢复原状,当劳动关系难以恢复时,遵循合理赔偿原则,对劳动者解雇损失有限赔偿;对社会失
畲族民歌历史悠久,其中流行于福安、宁德两地而得名的“福宁调”作为畲族山歌的基本音调,因其独特的唱腔、丰富的内容和经典化的结构而自成一体,不仅在本地区流行甚广,还广泛流行于闽浙边界各县畲族地区及闽北山区等地。从福宁调的音乐本体特征研究出发,并通过比较闽东地区其他畲歌曲调分析,力图在福宁调音乐形态及保护传承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基层政府的避责行为与制度框架结构、它自身拥有资源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关。面对既定的制度框架结构和外部不确定性的风险,基层政府被迫采取一种所谓“责任兜底”的方式,即通过责任的全部承担来规避风险的行为。这一“以退为进”,把自身责任最大化的行为选择是源于强问责压力下的避责逻辑、结果导向下的动力逻辑以及自由裁量权赋予的机会逻辑使然。经验研究表明,基层政府“责任兜底”的行为,既造成了基层治理资源的流失,也容易使基层政府的整体工作失序,从而恶化基层的治理环境,加剧了基层治理的乱象。
“三藩汉人”是清内务府包衣(奴仆)之一种。内务府包衣,是满洲皇室奴仆。康熙帝平定三藩,将“罪藩”处死,家产籍没,将其眷属、家人、旧部编入内务府,称“三藩汉人”。内务府机构复杂,“三藩汉人”处境不一,其中编入官庄(皇庄)者人数较多,地位也较卑下。本文利用《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盛京内务府《黑图档》等满文档案,以“三藩汉人”为切入点,就其编入东北官庄(皇庄)的过程、官庄内部关系、官庄存在的问题、“无罪拨入”庄丁的抗争、乾隆初年庄丁放出为民等问题加以探讨。进而说明:“三藩汉人”世代相袭,其后人重新恢复人身自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