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围水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场所和最终归宿,对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填埋法因其投资小、易操作、技术成熟等优势跻身为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法,然而填埋垃圾在自身压实、发酵等生物物理化学作用和降雨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有机或无机的高浓度渗滤液,若处置不当或发生泄漏,将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1]。
  垃圾填埋处理法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虽然在控制垃圾污染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4亿吨,除了少部分焚烧、堆肥或回收利用外,其余70%以上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置。垃圾在填埋场的存放、装卸、平铺、压实等过程中,由于其中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不可避免将产生恶臭污染。恶臭既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又将产生二次污染,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3]。
  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渗滤液含有污染组分,对堆场周围附近地下水、地表水质量将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在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关键词:在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水质量;影响分析
  1.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生活垃圾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对广西省桂林市某县城在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外排水、周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生活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2.监测分析方法
  2.1填埋物外排水监测
  填埋物外排水监测采样点设在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频次为每年4次,每季度1次,每次每天采集4个样品,采样方法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1-2002执行。检测分析项目包括pH、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六价铬、总汞、总砷、铅、镉、总铬、粪大肠菌群。检测分析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
  2.2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采样点为本底井(一眼)、排水井(一眼)、污染扩散井(一眼)、污染监视井(一眼),共四个点,在运营期间采样频次为每年按丰、平、枯水期各监测一次,每次每天每个点位采集1个样品。采样方法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执行。检测分析项目包括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铜、锌、总大肠菌群。检测分析方法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
  2.3地表水监测
  地表水采样点设在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南面小河,采样频次为每年4次,每季度1次,每次每天采集1个样品。雨季每次暴雨后及时采样监测。采样方法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1-2002中4.2.3.2的要求执行。检测分析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总氮、挥发酚、硝酸盐氮、硫化物。检测分析方法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
  3. 评价标准与方法
  填埋物外排水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限值要求进行评价。
  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三类中限值要求进行评价。
  地表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中限制要求进行评价。
  4.监测结果
  本次监测分析,填埋物外排水共计16个样品,地下水共计12个样品,地表水共计4个样品,分别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三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限值要求进行评价,全部样品的监测指标均符合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
  5. 结论
  本次监测分析范围内的填埋物外排水、地下水、地表水,全部样品的监测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无任何超标现象。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可以判定广西省桂林市某县城在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处理和排放上控制得很好,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没有产生不利影响,没有任何污染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兴一 .宁夏灵武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与预测研究 [D]. 西安:长安大学,2015
  [2]  岑岳文. 生活垃圾填埋场常见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 第23期
  [3]  李秀英.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民营科技2012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不仅关乎水利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鉴于当前的工业技术进程的不断发展,水利事业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了能够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充足的动力,我们需要时刻对于水利工程泵站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的检测,并对出现的故障做出相应的诊断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泵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水利泵站;机电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从自然地理、基础地质、资源损毁、地质环境四个方面,筛选15个因子作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经验证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整个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合理,评价结论可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有效可行,为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及开展其他区域类似的评价工作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逐渐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重点关注对象[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15年以来,一场涉及全国范围的环境整治行动席卷而来。  我国水环境的持续恶化,首先影响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用水,尤其是缺乏处理设施与手段农村生活饮用水[2]。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
期刊
摘 要:刚构桥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的重要承重结构,是路和腿的连接部位。连续刚构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承重能力强,施工难度较小,行车通顺等优点,在跨越长度大的高速公路中运用的越来越多。  关键词: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现浇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交流上起着重要作用。连续刚构桥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阐述了高速公路中连
期刊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基础,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水稻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先发展的农作物。因此,水稻在世界上占据显赫的位置。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农业经济的振兴,全国各地的提出的“增产增收”,为了實现这个目标,本文结合水稻种植的实践过程,根据问题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策略,以提高水稻产量持续上升。  关键词:农村水稻;种植技术;策略优化;提高产量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期刊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进步,交通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于交通的需求和依赖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基本状态,对于公路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施工要满足社会的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公路施工的发展创新。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路基问题。软土路基是很常见的问题,由于软土路基的土质不同、情形差异很大,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不同的施工要采用不同的技术。  关键词:软土;路基;高速公路;应用  引言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促使建筑工程的发展得到稳定的进步。然而,需要重视工程审计工作的应用,促使其能够在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相关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分析实际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审计;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变得越来越多。通过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市政道路管理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风险管理便是各类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解决对策  引言  基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管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压力也在日益的增加。沥青混凝土道路作为我们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获得了来自社会更多的关注。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加,伴随着的就是汽车的增加以及汽车的车速的提高,如今的形式对沥青道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技术在沥青道路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提高道路施工技术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施工技术  前言  如今,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我国地质调查过程中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球信息发达国家区调工作的发展趋势。对全球信息化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调工作和填图采集技术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基于3S技术的野外地调和填图数据采集信息化新技术,借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精度,加快作业时间,改变表现方式等,并对野外地调工作和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