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深圳湾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无机氮的时空分布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00—2010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水域中溶解无机氮(DIN)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S)、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实测数据探讨DIN的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深圳湾和伶仃洋东部沿岸多年平均DIN质量浓度分别为(2.445±1.841)mg.L-1和(0.517±0.366)mg.L-1。在深圳湾,DIN质量浓度的年内变化特征为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伶仃洋东部沿岸,DIN质量浓度的年内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循环特征,夏季达到最高而冬季最低。11 a研究期间,伶仃洋东部沿岸DIN质量浓度略呈上升趋势;深圳湾DIN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则呈下降趋势。各形态DIN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从深圳湾内的NH3-N>NO3-N>NO2-N转变至湾外的NO3-N>NH3-N>NO2-N。DIN与S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伶仃洋东部沿岸DIN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77.9%,而深圳湾的都>92%。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黄石爱康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颅外段超声筛查的3 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3 500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891例,颈动脉狭窄率<50%有2 472例,颈动脉狭窄率≥50%有137例;颈动脉狭窄阳性率为74.54%。颈动脉狭窄与颈动脉正常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
期刊
为了探究油松人工林的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内蒙古东部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林龄的油松人工林各器官和土壤的碳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植被和土壤的固碳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均逐渐增加,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02.49 mg/g,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9.59 t/hm~2,土壤层平均碳储量为60.30 t/hm~2,植被和土壤的总平均碳
期刊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的方法。环境空气中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经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期刊
首先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深圳湾氮磷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为基准,所有监测站点的PIDIN和PIDIP几乎都大于1,显然各个站点的DIN和DIP均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各个监测站点的PIDIN和PIDIP平均值都呈现出外湾向内湾逐渐增大的趋势,可以看出深圳湾氮磷污染呈现外湾向内湾逐渐加重的趋势。再运用富营养化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及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对深圳湾富营养化程度进行
期刊
近日,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发布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热议,比其它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更为“人化”,可以更加高效地理解和解决用户请求,体现出较高的多领域应用潜力。文章从文博数字化实际的工作场景出发,对ChatGPT在文博数字化领域的可能产生的一些应用进行列举,如文物业务、观众服务、人事管理、行政办公等方面,并对其应用的风险与局限性进行讨论。
期刊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不可移动文物极易在自然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失。开展文物防灾减灾研究日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技术标准,更是对提升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2023年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地方标准《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的编制工作。在系统梳理我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经验基础上,充分分析北京市不可移动
期刊
自然灾害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是文物保护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总结常用且经典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及评估模型,分析探究了各个评估方法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不可移动文物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分析脆弱性影响因素,选取适合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方法,旨在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评估研究、文物防灾减灾及预防性保护提供一定的指导。
期刊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水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在进行防水施工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渗漏位置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建筑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对重点的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索,旨在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国内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与日俱增,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交通堵塞、人口稠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接踵而来。为缓解城市发展的各种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问题”,必须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有序、高效的开发与利用,采取科学、系统、可持续的措施。近年来,地下空间多样化,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兴建,使地下商业空间肩负整合枢纽区与地下商业的功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呈方兴未艾之势。今年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