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的选育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是以2个稳定的高代自交系Scu-15和Scu-20配组而成的杂交一代水果黄瓜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成果鉴定(鉴定号:苏农科鉴字2014第67号)。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叶色浓绿,果实皮色绿,果长13~16 cm,单瓜质量90~130 g;果面光滑,无刺瘤,肉质脆嫩,清香微甜;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该品种为早熟、丰产、优质、全雌性水果黄瓜一代杂种。
  关键词:水果黄瓜;小脆;新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642.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221-02
  荷兰小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植物,别称荷兰迷你黄瓜、水果黄瓜,是近年来在市场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特色设施蔬菜。我国一向以生产密刺黄瓜为主,但荷兰小黄瓜以瓜条顺直、无刺瘤、果实肉厚脆嫩、口感微甜无苦涩味,可兼作菜用与水果食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1-2]。种植水果黄瓜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目前,市场上水果黄瓜多以进口品种为主,如戴多星、拉迪特、塔桑、康德等,存在种子成本高,适应性、抗病性差,栽培技术不配套等缺点[3-4]。因此,选育适合我国,尤其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水果黄瓜新品种对于缓解这一矛盾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国外水果黄瓜品种进行高代自交系培育,现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水果黄瓜新品种小脆,该品种果实肉质脆嫩,黄瓜风味浓,品质特性适合消费习惯,种子价格比引进品种低廉,适应性、抗病性较引进品种更强。小脆为早熟、丰产、优质、全雌性水果黄瓜一代杂种[5]。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选育
  小脆母本为自交系Scu-15,是由荷兰水果型黄瓜品种经7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该自交系植株长势强,叶片大,呈黄绿色,侧蔓分枝能力中等,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每节着生雌花2~4朵,单性结实能力强,耐低温弱光。瓜条顺直,表面光滑无刺,皮色鲜绿色,瓜条长13~15 cm,横径3 cm左右,心室小,单瓜质量90~120 g,果肉质地脆嫩,风味浓。
  小脆父本为自交系Scu-20,是以欧洲水果型黄瓜品种经6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该自交系强雌性,植株长势旺盛,叶片深绿色,强侧蔓,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每节着生雌花 1~3个,单性结实能力强,耐低温弱光。瓜条光滑无刺,皮色绿色,瓜条长15cm,横径3.2cm左右,心室小,单瓜质量 100~150 g,抗霜霉病、白粉病。
  1.2 杂交组合配制
  2010年秋季进行组合选配,2011—2014年进行小区品比试验及区域试验。2012—2014年连续3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小脆植株生长势较强,田间整齐度好,第1雌花节位约4~5节,坐果性强。果实单果质量97~107 g,果长14.6~15.6 cm,果径3.1~3.3 cm,果肉厚9~10 mm,果皮绿色、光滑,果肉脆、淡香、微甜、无苦味,风味、口感优于对照。抗逆性较强,白粉病抗性中抗以上,抗霜霉病。产量 76 768.5~85 084.5 kg/hm2,较对照戴多星增产9.1%~137%。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小脆(鉴定号:苏农科鉴字2014第67号)。
  2 生育特性
  2.1 丰产性
  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六合试验地塑料大棚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水果黄瓜戴多星。春秋季均采用双行定植,株距0.4 m,小行距0.5 m,大行距1.2 m,小区面积1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春季小脆产量为78 795.0 kg/hm2,比对照增产153%;秋季小脆产量为73 297.5 kg/hm2,比对照增产214%(表1)。
  2.2 抗病性
  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调查小脆及对照的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田间抗病性。从表2可以看出,小脆和对照在试验中均未发生枯萎病。春季小脆田间白粉病发病病情指数为33.5,霜霉病发病病情指数为25.7。秋季小脆田间白粉病发病病情指数为46.7,霜霉病发病病情指数为32.5。春季、秋季小脆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病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其抗病性强于对照(表2)。
  2.3 品质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小脆果皮绿色、光滑、无刺,果肉质地脆嫩,口感香甜,无苦味。与对照相比,小脆瓜条略增长,单果质量增加约10 g,果肉质地更脆,黄瓜风味更浓,口感更佳。
  2.4 特征特性
  小脆为早熟、丰产、优质、全雌性水果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叶色浓绿,果实皮色绿,果长13~16 cm,单瓜质量90~130 g,果面光滑,无刺瘤,心室小;肉质脆嫩,清香微甜,品质好;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一般产量为 75 000 kg/hm2。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育苗
  采用電热温床穴盘基质育苗,播种前铺设好电热线,准备好育苗基质及穴盘。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一般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前基质浇足底水,1穴播种1粒,播种后覆盖厚约1 cm的半湿润基质。覆上地膜以利于保湿。
  3.2 苗期管理
  苗期对温度要求较严,发芽适温控制在24~26 ℃,出苗后白天保持23~25 ℃,夜晚15~18 ℃。苗床水分管理要求见干见湿,防止过干影响苗的生长,也要防止过湿引起病害。浇水应在晴天中午时进行。定植前7 d须进行秧苗锻炼以增加幼苗抗性,白天揭掉小棚膜,加大通风量,夜间适当保温,苗床温度控制在白天20 ℃左右,晚上13 ℃左右。
  3.3 定植
  用于种植黄瓜的大棚冬前进行深耕冻垡。定植前14 d整地施肥,施用腐熟有机肥45 000 kg/hm2以上,三元复合肥525 kg/hm2,深翻混匀,耙平,按垄面50 cm、 垄高10~15 cm、沟宽40 cm起垄,并在垄上覆盖地膜。苗龄28 d左右达到壮苗标准即可移栽,栽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株距 30~40 cm。   3.4 田间管理
  3.4.1 温度 定植后7 d以提高棚内温度为主,不超过 32 ℃ 不需要通风,夜间保持17 ℃左右,尽快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放风,缓苗7 d后降温,白天25~30 ℃,夜间16~18 ℃。当夜间外界环境温度稳定高于15 ℃以上时,大棚可昼夜通风。
  3.4.2 肥水管理 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进行水肥管理。前期须适当控制水肥,防止徒长,促进瓜秧稳健生长。根瓜采收后适当增加水肥供应,每 5~7d灌1次水,隔 1次灌水加 1次肥,肥料以可溶性较好三元复合肥溶于水中随水滴灌施肥,施用量为450 kg/hm2。生长后期可追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保持植株长势,增加产量。
  3.4.3 植株调整 小脆黄瓜为全雌性,主侧蔓均能坐瓜,以主蔓坐瓜为主。植株3~4张叶时及时吊蔓,5 张叶以下的幼果和侧蔓及时疏掉,以促进植株长势。从第6张叶处开始留瓜,主蔓上每节留瓜1~2个,多余的幼瓜、畸形瓜和侧蔓及时摘除,防止影响幼果生长。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措施,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物理防治配合、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6-7]。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尤其是坐瓜期要少打药或不打药。小脆对白粉病、霜霉病抗性强,田间管理中合理控制棚室内温度、湿度,不易造成病害流行。须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虱,防止其传播病毒病。
  3.6 采收
  当嫩瓜果长达到13~15 cm 应及时采收,以免影响瓜商品质量和植株长势。前期商品瓜应适当提早采收,以提高前期产量。宜于早晨采收,并剪留0.5~1.0 cm长的果柄,以延长保鲜时间。
  参考文献:
  [1]崔永华. 水果黄瓜的发展现状及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13(10):6-7.
  [2]丁小濤,姜玉萍,张兆辉,等. 玻璃温室水果黄瓜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36-39.
  [3]顾兴芳,张圣平,王 烨.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2005(12):1-7.
  [4]高丽红,关秋竹,陈青云. 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日光温室春季栽培的适应性研究[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1):39-41.
  [5]李红斌. 强雌性水果黄瓜遗传规律研究[J]. 北方园艺,2008(10):58-59.
  [6]张彗辉,唐 蕊,孟春燕,等. 生防菌XM-1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机理[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127-129.
  [7]褚姝频,龚伟荣,胡婕,等. 江苏地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概况与防控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83-184.
其他文献
摘要:砂生槐为青藏高原特有灌木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开发多态EST-SSR 引物对其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ciRoKo v3.4软件对前期获得的砂生槐转录组中146 943个转录本进行扫描共发现9 428个SSR位点。转录本中的微卫星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以三核苷酸和五核苷酸重复最多,分别占SSR总位点数的33.32%和21.70%,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3~9次重复。其中
1。那年盛夏,遇见你。    2008年的盛夏,我转学,搬进了C302,遇见了你。你在下铺,我在上铺,我们就这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同进同出。  认识你的第一天,我们去KFC大吃了一餐。我用喝完的可乐杯做了一个传声筒。你说我幼稚,可你却每晚拿着它和我说:“莫璃,晚安。” 听到我说:“段小念,晚安。”你才轻轻地把传声筒挂在床边,安然入睡。    2。你告诉我,我不知道的事。    初二结束前的那个晚上
摘要:以双单倍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DM1-3-516-R44的无菌茎段、叶片作为材料,构建马铃薯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BI为MS 0.5 mg/L IAA 2.5 mg/L 6-BA,叶片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BN为MS 1 mg/L NAA 0.5 mg/L 6-BA,愈伤的平均诱导率均达95%以上,甚至可以全部诱导愈伤形成;愈伤组织分化
话说津门蓟北之地,有座学塾,中有教书先生,姓刁,江湖人称——老刁。提起老刁的大名,在城东地界,簡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没错,老刁,一个大名鼎鼎的文科班班主任,在校园里,遇上有人问:“同学,你哪个班的?”要是你说是9班的,可能要让人犯一阵琢磨,要是你说“我是刁班的”,别人立刻乖乖绕道而行,敬而远之,一副“惹不起”的姿态。  老刁姓刁,人也刁。  作为我们的“亲班主任”,她对我们的自习课有绝对的掌
一蓝子长得不漂亮,蓝子有一点自卑。  班上的女孩子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谈地,但是蓝子是个例外,她只喜欢坐在后排自己的那个靠窗的座位上发呆,沉溺于自己的小清新里。  蓝子几乎从没和班上的人说过话,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敢。她从来都很胆小,以至于不敢同人交谈,她只有在面对自己时,才变得大方无畏,起码不至于手足无措。  蓝子有一个很秘密的日记本,日记本的第一页写着一行很清秀的字:“我只是一只丑小鸭而已。”
摘要: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导致了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也由传统的育秧移栽改为直播种植,结果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为保证水稻的持续增产,以机械化解决劳动力矛盾,促使农户改变现有种植方式,以江苏省兴化市周奋乡为例,介绍农机应用经验,从品种、技术、示范、服务全方位入手,逐步将水稻育苗、机插推向市场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同类地区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农机具;育
摘要:在咖啡壳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刨花或棉籽壳进行虎奶菇的制种试验,以探讨咖啡壳制备虎奶菇菌种的可能性。以菌丝生长情况及菌种使用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以咖啡壳为主要原料生产虎奶菇菌种的培养基。综合评价萌发时间、满袋时间、菌丝日生长速度、密度、长势及菌种产量等各项指标,筛选出配方Ⅱ(咖啡壳50%、刨花30%、麸皮18%、石膏1%、石灰1%)培养基为较优培养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生产中最常用的棉籽壳麸皮对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163  摘要:为了揭示河北省粮食单产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利用1993—2013年相关数据,基于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方法,构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从作物和区域的角度对河北省粮食单产变化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单产变化的稳定性降低;从单产变化的作物贡献看,小麦和玉米的单产变化效应
武汉高中入学  面试问亲人生日 9成学生傻眼  “请你说出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并不是在作家庭成员调查登记,而是武汉高中一道入学面试题。就是这道看似简单却出乎意料的题目,令200余名前来报考的初三学生张口无言,近九成学生答不出来。不但学生面试成绩受影响,一旁陪考的家长也尴尬不已。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十分重要,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升学率一路飙升,如果学生不知生
第一次上朱老的课,讲的是美。朱老说女人的美只有男人才最能读懂,因为美产生于距离,异性的距离最大,所以异性之间的美感最强烈。我非常讨厌这个观点,像是女人不得不臣服于男人,所以我对这个七十岁的老头非常反感。  紧接着上课,朱老放电影给我们看,是一部悬疑不像悬疑、亲情不是亲情的日本电影。我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电影已经放到了结尾。朱老一直对着我看,我有些心虚,百度了一下电影大概的剧情和影评,等着朱老叫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