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介导光动力抗菌化学治疗改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的初步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细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下肢溃疡迁延不愈甚至截肢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多药耐药菌增加且多数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存在下肢灌注不足,全身用抗菌药物效果有限。光动力抗菌化学治疗(PACT)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慢性创面感染的方法。目前,通过亚甲蓝(MB)介导PACT改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的临床研究证据较少。目的 初步探究MB介导PACT对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实施标准治疗(降糖、抗菌、调脂、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MB介导PACT,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光照,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溃疡面炎症情况和面积、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4 d后、治疗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并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累计用药频度(DD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溃疡创面PEDIS分级由2级转为1级9例(9/15),而对照组溃疡创面PEDIS分级无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溃疡面积(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 d后CRP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红斑、肿胀、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

结论

MB介导PACT可通过降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减轻炎性反应而改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为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新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3D打印模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和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3D打印模型桥接
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提高,造成养殖成本升高,同时各种传染病也不断传播流行,因此在养殖管理中需要结合生猪的生长发育阶段搞好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生猪养殖持续发展,实现良好的
冬季天气寒冷导致猪呼吸道疾病频发,临床常见,如果得不到科学合理治疗会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1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的种类1.1猪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群体发病,体
大肠菌类所致的胃肠炎是断奶仔猪易发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突然死亡或严重腹泻、脱水和毒血症。本病在患群中可快速传播,猪的发病率达80%~90%,致死率可达30%,存活猪以后的生长
本文讲述了我公司运营初期在档案利用服务上遇到的挑战和难题,并因时制宜进行档案电子化"三步法"的微创新实践,做好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工作,为后来档案管理系统上线使用创造
1临床常见症状病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治愈和未发现的猪存在散毒和排毒的隐患。本病平均潜伏期为4 d,发病迅速,发病时几乎为全群感染,病猪体温升至40℃以上,病情严重者食欲
近年来,随着畜禽价格的节节攀升,极大的促进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在畜禽养殖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疫病发病率较高,危害畜禽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的损失,因
背景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证据表明营养管理是CKD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但患者的依从性是管理难点,远程管理或可提高依从性,但其效果尚不明
该研究以地涌金莲(黄色苞片型YN01和红色苞片型RD05)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地涌金莲CCD8b基因的cDNA全长,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该研究以华丽龙胆(Gentiana sino-ornata)5个不同开放阶段(H1~H5)的蓝色花冠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克隆GsF3′5′H和GsFN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GsF3′5′H和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