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菜价怪圈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周末,我总要揽下家里买菜的活儿,一来是为了到热闹的农贸市场散散心,挑些自己爱吃的;二来可以通过观察菜价,感受一下民生的冷暖阴晴。
  这几天,菜地里又蹦出不少新闻:山东白菜2分一斤无人问津,菜农欲雇人扔菜;郑州20斤芹菜只值一个烧饼钱,种植户无奈拿来喂鸡鸭;北京油菜跌到5分一斤,农民为省人工成本成片铲掉;济南菜农韩进的自杀无疑是悲剧的高潮……
  白菜6毛,芹菜1块2,油菜1块5。家门口的农贸市场里,这些菜的价格和往常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也没有体会到“菜贱”带来的实惠。
  “菜贱伤农”,伤人性命。于是,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部署下,一场解决卖菜难,治理低菜价的攻坚战就此打响。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的春节前后,由于菜价高企,市民菜篮子沉重,同样是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行动,想方设法“平抑菜价”。
  一方面是农民面临卖菜难,期待好价钱;另一方面是市民抱怨菜价太贵,要求“平抑菜价”。两相对比,使悲剧又染了些喜剧的色调,发出黑色幽默的荒诞味道。
  如今,处于销售终端的菜价仍然不低,期待平抑,而种植前端的菜价却同样需要用行政手段来治理了。甚至有网友号召人们多吃蔬菜,直接到田间地头购买“爱心菜”。
  “蔬菜难搞,不多就少;多了就烂,少了就吵;不多不少,很难凑巧。”这是蔬菜圈儿里很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却也是目前我国蔬菜市场形势的真实写照。菜少了、贵了,市民吃不消;菜多了,贱了,农民搭了劳力还赔钱。
  如何走出“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呢?在我看来,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降低农产品公路收费的标准。有数据显示,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物价的)50%-70%;国内物流总成本占到了GDP的21.3%,而发达国家仅为10%左右。一个令人相当困惑的例子说,1公斤货物从上海到贵州通过公路运输需要花费6元到8元人民币,而从上海通过海运到万里之遥的纽约却只需花费1.5元人民币。不降低公路收费的标准,销售商和菜农恐怕这一年中都要为“公路”忙乎。
  二是解开“捆”在菜价上的费用。以前只听说过商场超市里收取供应商的“进场费”,却不知道原来蔬菜批发市场也在收“进场费”。而且,不止“进场费”一项,“捆”在蔬菜上面的还有卫生费、管理费、露天交易车位费等等。有人算账说,光是将这些杂费减免下来,就能为蔬菜降低25%的成本。由此可见,要是将那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剥离掉,便宜的大白菜也不会没人收购,百姓餐桌上的菜价还将更加便宜。
  三是给菜农参与定价的话语权。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分散经营行为,使菜农成为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处于农业产业链的底端,“受伤的总是我”。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批发给中间商,其价格是非常低的。经过几道手续,到零售终端面对消费者时,却出现价格翻番的现象。这期间大部分利润,跟菜农没有丝毫关系,他们甚至连种植成本都收回不了。显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产销对接、培育行业组织,让菜农在市场中享有定价话语权。
  菜价怪圈,折射出我们在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引导和市场预判方面的多重缺位。产销都靠行政手段,临时性救急方法,避免不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从长远来看,我们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出发,统筹资源,去除推动菜价两头失衡的人为因素,采取扶持增强菜农议价能力、降低流通运输成本等多种手段。只有让农民的菜园子无忧,才能做到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真正无忧。
其他文献
8月14日,云南大理,13名孩子来到南国城大理东盟玉石城门口替父母讨要工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仅5岁,孩子们手中都拿着一张要血汗钱的标语。这就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云南大理“娃娃讨薪”事件。  该事件发生后,为确保农民工利益得到保障、各项工作得到落实,根据大理州委书记尹建业的批示,大理州委、州政府成立由纪检监察、宣传、督查、信息、信访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8月1
“前两天韩乔生还找我评球呢,我说没看。”提到火热的欧洲杯足球赛,作为骨灰级球迷,张国政竟然有些“恍如隔世”,“太忙了,精力根本不够用。”  初见张国政,这位昔日的“大力士”正端坐于办公桌前,接待一拨拨的访者,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自2008年8月退役,他已在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度过三个春秋,完成了从奥运举重冠军到体校副校长的蜕变。  如不细致观察,很难认出眼前的他就是那个在雅典奥运会69公斤级赛
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自从有了这个节日,每年过端午的这一天,诗人们便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会活动,用诗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抒发自己的心中的情感和思想。  我国古代吟咏端午节的诗歌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怀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唐人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有的诗则形象地展示出丰富多采的民情风俗,再现了端午节独具的特点,给节
现在是6月,各地开始“小升初”考试录取。为遏制择校乱收费,国家相关部门今年以来陆续出台禁令,内蒙古、江苏等10多个省、区近期也相应出台严规。然而,调查发现,由于择校收费私下进行,已形成一条灰色链条,国家禁令严规遭遇执行难。  择校费是个老话题,有点像矿难,在教育领地中一直坚挺,压不垮,打不掉,陷于治理困境,伤着无数天下父母心,也慢慢麻木了人们的心灵。  看看今年一位母亲为择校费是怎样说的——“没人
开学在即,在杭州与父母团聚了一个多月的“小候鸟”们又踏上了回乡旅途。这个暑假里,父母带他们去过西湖、动物园、雷峰塔等景点游玩,丰富了他们的暑假生活。在杭州火车站,“小候鸟”露出不舍的神情,与他们的父母依依惜别。
楼市调控进入深度博弈,一些地方纷纷选择“松绑”,由于范围与力度不一,因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都是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做出的无奈之举。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近日,关于广东珠海 “取消限购限价”的一条微博再次掀起波澜,颇具戏剧色彩的是,与去年安徽芜湖新政相比,这次时间更短,仅为五个小时,且珠海相关部门一度还曾否定出过新政。  当然不只是珠海,随着调控的深
5月下旬,北京市东城区体校体操馆,孩子们在认真训练。孩子们在这个曾走出滕海濱、何可欣等一批世界冠军的体操馆里收获的不仅是体操技能,更是健康的成长和快乐的生活。体校校长韩仲元认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素质体育人才是体校目标,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是体校培养体育人才的前提。 本刊记者/许兰武
2011年1月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1年维权活动的年主题为“消费与民生”。 中消协和各地消协组织将在2011年围绕这一年主题开展包括消费教育、消费者评议、比较试验、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消费纠纷处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中消协秘书长杨红灿在阐释年主题“消费与民生”的内涵时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强调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其次,强调改善民
全民健身潮起  今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之后的第四个“全民健身日”。在伦敦奥运会举行之际,我国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也在广泛推广中。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全区每年以“阳春保健社区体育生活周”为龙头,以“金秋体育盛会”为高潮,组织开展“一条龙”群众体育活动共50项次,参与群众40万人次。石景山体育场和体育馆等场地对社会使用率极大提高,给群众特别是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专业场地。“现在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来场
初见吴丹红,他正从北京北太平庄附近的天桥上匆匆赶来。“天桥上有个贩卖假文物的小商贩,我刚刚报了警,110又问了一通信息。”他淡淡地描述刚才发生的一件“小事”,并称之为“举手之劳”。  平静的语调、简洁的话语,看似对任何事都处之泰然,面前这个戴眼镜的斯文男性,很难让人与“吴法天”那样一个擅长幽默调侃、热衷辟谣打假的网络红人联系到一起。  把辟谣打假当做爱好,在互联网上,“吴法天”不失为一个话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