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纷飞的国家》中的日本儿童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柳絮纷飞的国家》一书作为赤木由子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因为真实地描写了日本殖民者在殖民地中的暴行,至今仍然是战争儿童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在国内相应的研究仍没有展开。本文将以《柳絮纷飞的国家》的文本为基础,立足于先行研究,分析其中所描写的日本孩子的形象。从中看出殖民地中的日本孩子真实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柳絮纷飞的国家》;赤木由子;日本孩子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
  一、官宦人家的孩子
  在小说主人公和子上学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好像蜂后一样的大小姐”英子和“孩子王”健男,和子第一天上学被同学嘲笑,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孩子们之间的小团体,“大小姐”英子高高在上,周围的孩子都对她俯首帖耳,顽皮的健男想要和她一决高下看看谁能成为学校的级长。英子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在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和家人一起迁回了内地。之后有一个叫做时子的女孩,是独立守备队森山大队长的女兒,这个女孩甚至比英子还要充满恶意。小说中的和子在官宦人家的子女面前也总是抬不起头来,连班级里的女老师都会叫和子“低能”、“笨蛋”。尾崎秀树在《旧殖民地文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在殖民地作为支配民族的日本人中也是有两个阶级存在的。[1]”在这本小说中,可以看出大人们的观念也影响到了孩子,一般的平民为了现实的利益会去讨好军人,官僚,进而在孩子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出身一般的孩子会去讨好官宦人家的小孩。在战败后大批移民返乡的时候众所周知,军人及其家属早就已经返回日本,遗留下来的都只是普通的平民。
  二、平民人家的孩子
  日本人的小学在晨会中向学生们宣传国家动员法,一个叫健男的男孩子大声喊道:“国家总动员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呀!怎么才能热爱祖国呀!祖国到底是什么啊?比起从来没有见过的日本,这个宁安(黑龙江省东南端宁安市)才是真正的好地方。”[2]他的发言引来了教师的谩骂“你这个卖国贼,你不是日本的国民。”并且对他拳打脚踢。并且说他是“卖国贼,非国民。”文中的调皮的健男和善良的和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平民家的孩子,他们都很讨厌官宦人家的子女,比如时子和英子。即使是孩子们学习的学校中因为当时日本社会畸形且不平等的社会构造,使得孩子们之间也出现了想大人们一样的阶级划分,说出真话的孩子被深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大人殴打,大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充满了虚幻的爱国主义,强行命令孩子们去热爱他们根本不熟悉的祖国日本。
  三、复杂的主人公形象
  善良而且天真的女孩和子是本文的主人公同时也是作者在小说中的化身,和子无疑是文中最为复杂的角色,她的父母都去世了之后,来到满洲来投奔开照相馆的哥哥,首先她并非自愿来到殖民地的,而是在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来投奔哥哥的小女孩,在来到中国东北之前她对此并没有任何的准备,文中的和子无疑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在小说中由于和子是殖民者的孩子,而她的那些要好的中国朋友是被殖民者的孩子,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说中的和子对于她的好朋友的善意是否能够被中国孩子接受无疑是存在疑问的。
  在小说的第一部《柳絮纷飞的国家》中,小说的前半部分,主人公和子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加害者的身份,甚至于曾经的朋友明辉的哥哥被日本宪兵杀害的时候,明辉觉得虽然每天都看到身边有人被日本殖民者所迫害,但并没有实感,而自己哥哥的死令她悲伤至极,进而痛恨日本人,并说明自己无法再跟和子交往进而提出绝交,和子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受害者不只是中国人甚至还有日本人。小说中的和子排除情绪上的原因,其关键在于她一直没有察觉到自己加害者的身份,以至于被自尊心驱使下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在小说中直到和子的好朋友宝兰因为哥哥是抗日组织成员而被宪兵枪杀,和子的家被宪兵查抄,哥哥破产,嫂子因为有“红色”嫌疑受到宪兵的拷问,这些使得主人公和子不得不重新思考每天目睹的,身边人的伤痛,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加害者的身份。しかたしん在《身世打铃——两个国家的物语》一文中认为因为和子所爱的哥哥和嫂子成了被害者,和子此时也不得不站在被害者的角度,正是由于眼前的身边至亲受到了伤害,渐渐明白包括自己在内的日本人处于一个加害人的立场而这作为体验过殖民地生活的人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设定。[3]
  对于这群在殖民地生活的日本孩子而言,他们对于殖民地的印象也不止单单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构建出来,还有自己所闻所感。从原本在“内地”生活时仅仅从课本中认识的殖民地到自己生活的地方,这种模糊印象逐渐变得清晰,渐渐地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羁绊。他们和父母那一代相比在殖民地中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他们与父母那一辈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一方面是殖民者的孩子,另一方面又与这片土地上产生了羁绊。同时这些孩子又像镜子一般折射出日本人在殖民地中的众生相。
  注释:
  [1]尾崎秀樹.『旧植民地文学研究』1971年6月30日.勁草書房P328.
  [2]赤木由子.『柳のわたとぶ国』理論社1979年2月P12.
  [3]しかたしん.「身世打鈴としての「二つの国の物語」」『日本児童文学』1989年2月号、日本児童文学者協会P20-21.
  参考文献:
  [1]李雁南.《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浅析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1月.
  [2]川村湊.『異郷の昭和文学』[M].岩波書店1990年10月.
  [3]尾崎秀樹.『旧植民地文学研究』[M].勁草書房1971年6月30日.
  [4]赤木由子.『柳のわたとぶ国』[M].理論社 1979年2月.
  [5]しかたしん.「身世打鈴としての「二つの国の物語」」[J].『日本児童文学』.日本児童文学者協会1989年2月号.
  [6]赤木由子.『二つの国の物語第三部=青い眼と青い海と』[M].理論社 1981年3月.
  [7]赤木由子「嵐の時代を生きる子供たち(一)」『子どもの本棚』.[J].日本の子供の本研究会 1982年10月号.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育的领导者,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有帮助.由于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时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失去信心、产生学
目的:探讨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分子生物学指标GST-π、PCNA对上颌窦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9-1999.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入院的1
基金项目:2017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基金指导项【2017XSJ023】产出论文。  摘 要:《远离尘嚣》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其展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小说中自然景观描写与小说女主角芭丝谢芭个人命运之间的隐喻关系,旨在反思现今社会物质异化下的女性问题、生态危机,进而寻求女性与男性、人类与自然共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关系的
摘 要:英国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名为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他对封建社会统治的不满。狄更斯崇尚的是人道主义思想,它厌恶英国时代贵族生活的暴力,他的小说《双城记》就写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同情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并渴望和平生活。  关键词:狄更斯;《双城记》;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段新和(1979.1-),男,湖北英山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I106
第一章外源性VEGF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病变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rVEGF低浓度组、rrVEGF高浓度组.不同时
摘 要:赫薇香小姐是查尔斯·狄更斯在1861年《远大前程》中一位经常被忽视的角色。被未婚夫抛弃后,赫薇香小姐独自一人住在腐烂和黑暗的房子里,并开始报复男性世界。赫薇香小姐被查尔斯·狄更斯定义为冷酷固执疯癫的女人。她的形象无法摆脱查尔斯·狄更斯对于疯癫女性的分类。赫薇香小姐对男人的报复似乎走向极端,但是也可以看做她的自我觉醒的方式。然而,受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统治,这种觉醒被忽视了,这可以看做查尔
文章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加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强化学生的朗读背诵、语文教学应生活化,加强课外语言交流与应用;通过学习的体验性,全方位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就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美术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好的途径去引导初中生的他们发现生活中
《德伯家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富盛誉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灿烂瑰宝.小说讲述了俊俏懵懂的乡村少女苔丝在不幸被诱奸后惨遭丈夫抛弃最后愤然杀
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经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转变.培养学生语文语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项目,而小学阶段,是一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