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布白,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质疑、理解与消化,学生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本文笔者侧重谈谈关于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布白;语文教学;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布白,是指文中的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它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它较多的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起到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探知思维的作用,从而建立起作品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理解。但是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时机,运用一定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常见形式主要有:设疑悬思法、延伸求解法、对比迁移法、板书留白法等。
  一、设疑悬思法
  心理学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猜测和期待的眼光去探索文章真谛的过程”。设疑悬思法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在制造悬念,布下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师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提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这一句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从孔乙己的衣着和喝酒的方法来看,孔乙己既不属于长衫主顾这个阶层的人物,也不属于短衣帮这个阶层的人物,那么他应该属于哪一类的人物呢?文章的结尾却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那样的冷酷社会中,这种人的命运最终只能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的提出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无异于“一石击破水中天”,让学生在平静中泛起思维的涟漪。这时若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学生必会带着关切求解的心理在阅读中探索,最终在文本中找出答案:他是多余的人,可有可无的人,其结局只有死路一条。教师的设疑悬思,引导学生挖掘、咀嚼、领悟,学生才真正欣赏到作品的滋味,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创新思维。
  二、延伸求解法
  在一节课的结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设置一定的空白,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对文本理解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产生探究的心理,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此时,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想象思维活动仍在继续,犹如曲之尾声,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收到言已尽而味无穷的理想效果。如在讲到泰格尔的《窗》,当不靠近窗口的病人只看到窗外竟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时,引导学生思考:不靠近窗口的病人此时会有什么感想?他会忏悔吗?其最终结局会怎么样?学生从文本中醒来,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忏悔,有的说忏悔;有的说会在忏悔中死去,有的说是在孤寂中死去,有的说在恐惧中死去,也有的说他会心安理得接受现状的像以前那样活着……。《竞选州长》中,“我退出竞选后,伍德福和霍夫曼两位先生如何继续他们的竞选活动呢?”学生在求解中必定会得出他们还会狗咬狗式的诬陷、中伤对方,从而对资本主义民主有更深的认识。这种尾声的布白,从旧知中引出了新知的生长点,便于学生由已知推出未知,使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把所学的知识推向深度和广度,更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对比迁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才了解世界一切的。随着比较法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可比的因素,就各知识点的某一侧面,作相类、相关或者相反的比较。如讲述《分马》的情节结构是围绕中心事件“分马”按“分马前——分马——分马后”来安排的,那么我们在学习《社戏》《范进中举》《海燕》等这类文章时,就可让学生通过类比自我分析文章的结构,教师稍加点拨即可。在学习了《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后,很多学生都认为学完会背诵就算完事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对比迁移,同是中秋咏月,在内容上、写法上、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无疑增加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比较中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利用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比较、迁移、完形填空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板书留白法
  在教学中,板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中心突出、布局合理、立意新颖的板书是知识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凝聚。艺术性的板书具有储蓄性和启发性,能促使学生自己去联想,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但是教师在板书时,不宜太多太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全心理和求知欲望,留有适当的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围绕着“新装”共写了哪些情节,可用“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的格式让学生去填补,这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练概括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布白,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质疑、理解与消化,学生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这一自我奋斗的历程,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能砥励思维,优化了认知结构,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布白艺术的深层作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治疗声带病变更有效、简单、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1200例声带病变患者采用无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喉内窥镜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用药后及术中患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43例患者救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31例,死
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这样对于死亡的恐惧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对于死亡的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国内的思想品德课已经把死亡教育正式列入进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处理孩子
【摘 要】一堂完美的语文课,能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欢愉。体态语言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纽带,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从中感受美学的真谛,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教师体态语言中的眼神、表情、手势运用来探讨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态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体
将大十、桂花蜜、红果2号等20个果桑品种引种至浙江丽水、永康等地区试,从生长势、物候期、结果习性、产量和果实的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评价,结合当地的气候条
【摘要】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纳入教材时,改编者适当修改无可厚非,但是削足适履,却不是教育的初衷。现今教材中名著选文的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我们更应适当把握修改名著尺度。  【关键词】名著;经典;改动;失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在对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会对选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经典名作亦是如此。  一、修改经典,忽视原著  教材编写者通
杨梅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松阳县地处浙江西南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杨梅种植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现有杨梅种植面积约0.3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赋予农业(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也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头戏。由于农业(农机)部门管理力度薄弱等一些原因,农民购买拖拉机后只
黄源乡位于云和县西南山区,海拔均在900m以上,具有夏季凉爽,空气新鲜,无工业污染的资源优势,十分有利栽培高山蔬菜。早在1980年,就有50亩反季节高山蔬菜(甜椒、番茄)的项目在该乡叶洋
【摘要】修改在一个人写作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仍很欠缺。本文针对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及思考,从几个方面来谈教师如何放手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視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概括地说,写作能力就是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