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肝癌发病趋势

来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肝癌发病随年龄、时期、队列三因素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库,以1990-2019年,20~79岁中国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Stata 12.0分析,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算中国肝癌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肝癌标化发病率分别由1990年的34.76/10万和13.51/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5.22/10万和4.29/10万.APC模型分析显示,1990-2019年,我国肝癌发生风险的年龄效应为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效应系数(男性):-2.357~0.809,P<0.05;效应系数(女性):-1.874~1.374,P<0.05].时期效应为随着年份的增加先减低后增加[效应系数(男性)0.379~-0.353~0.002,P<0.05;效应系数(女性):0.553~-0.328~-0.208,P<0.05].队列效应随出生队列的发展下降趋势显著[效应系数(男性)0.769~-0.717,P<0.05;效应系数(女性):0.660~-0.915,P<0.05].结论 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肝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出生队列的增长而降低,随着时期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需加强在特殊人群,如老年入一级预防措施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降低我国未来肝癌发病率.
其他文献
临床价值是药物上市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明确中药新药临床价值,对于体现中药的临床优势、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提高我国中药行业原创能力以及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分析中医实践经验、患者和临床用药需求等,总结出中药新药临床价值的关键内容,包括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患者感受等中药临床核心优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支持性、与已上市中药产品的比较优势、成药性分析这4个维度,这也与近5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特点相符合.
药物效益风险评价(benefit-risk assessment,BRA)是药物警戒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是BRA实施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接受度最高的定量方法,用于决策者权衡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益和风险.目前,MCDA模型广泛应用于药物BRA研究,主要涉及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以及中药制剂等方面.本文综述了MCDA模型在药物BRA领域中的概念、实施框架以及应用进展,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旨在为广大药物研发工作者
目的:评估一种进口呋喃妥因药敏纸片产品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北京地区一家三甲医院2016—201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8株病原菌,包括肠杆菌目细菌61株、葡萄球菌属48株、肠球菌属9株.依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M100ED30,对国产和进口呋喃妥因药敏纸片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并根据其临床折点进行结果判读,比较2种纸片判读结果的分类一致率(CA).结果:118株病原菌中,有7
目的:对溶出曲线常见评价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当溶出数据呈较高变异时,无法使用f2因子的情况下,哪种替代方法较为合适.方法:以双环醇片作为实例,收集20批溶出数据,使用不同评价方式进行比较,包括非模型依赖方式、模型依赖差异性比较方式和等效性比较方式(建立模型参数等效区间).结果:在溶出数据变异较大(>10%)时,非模型依赖法中的f2-bootstrap法的结果与多变量统计距相比,更接近f2因子法的结果;模型依赖法比较中的t检验法和多变量统计矩法的结果,与f2因子法有较大差异;首次利用模型参数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