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FeOx催化剂微结构对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较为成熟的纳米技术手段,采用PVP为保护剂、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具有不同Pt/Fe比例的双金属纳米粒子,最终通过氧化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环境的纳米Pt-FeOx催化剂,并以此为模型考察它们对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Ox物种的数量一方面影响Pt物种的价态,同时也影响Fe物种自身的氧化还原性质,这些性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CO和氧分子的活化,Pt周围适量FeOx物种的存在对构建高活性CO氧化催化剂有利。
其他文献
为庆祝建校50周年,国防科技大学面向社会和军工企业发布最新开发的可供转让与合作的125项高新技术成果。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的400余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成果发
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是借助于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对作战对象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己方战略目标的斗争方式。其构成要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斗争主体、斗争客体、斗争媒介、斗争目的等
以1,4-双(2-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苯(bmb)和2个芳香多羧酸1,2,4,5-均苯四酸(H4btec)、4-(3,4-二羧基苯甲酰)邻苯二甲酸(H4dcbp)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锌配位聚合物{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26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异质结型稀土Ce掺杂Bi2MoO6=/TiO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
以4-(2-羟基-3-氯)苯基-2,2′∶6′,2″-三联吡啶(HL)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铜(Ⅱ)配合物[Cu2(μ-L-κO,O)2Cl2](1),并通过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Gd(MoO4)2∶Dy3+,Eu3+系列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荧光光谱仪等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
花灯艺术之乡、贵州南大门 独山县是中国贵州高原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县城东距荔波县樟江景区110公里,南距广西南丹120公里,北距州府所在地都匀市50
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制备出介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然后向复合材料中引入具有赝电容活性的醌类分子进一步增大材料的电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负载30%(w/w)叔丁基氢醌的介孔碳/石墨
采用Li2CO3与LiOH·H2O为复合锂源制备LiFePO4/C材料,同时优化了材料中的碳含量。由于氢氧化锂的熔点低于碳酸锂,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采用复合锂源可以获得更佳的熔融状
以气溶胶辅助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超疏水性的有机无机杂化层状钛硅微球材料(micro sphere layered organotitanosilicate,ms-LOT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微球形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