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龙”袁晓超:做个熊猫阿宝式的人物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冠军,也是华谊公司有史以来最贵的影视新星。2012年10月份,他以一只“怪咖”的形象出现在了3D大片《太极》三部曲中,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男一号,舒淇、梁家辉等大牌明星统统成为了陪衬他的“绿叶”。观众们不免好奇:这个新人有何能耐,居然能在耗资2亿的大片中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看过他的表演之后,大家纷纷叹服了——没有哪位明星能达到他在《太极》中的动作高度。袁晓超的横空出世,也引来了外媒的强烈围观,他们普遍认为,年轻一代的世界级功夫巨星有望诞生,国内媒体也纷纷将其誉为“李连杰第二”。对此袁晓超只是简单回应道,自己并不想做谁谁谁的“第二”,因为李连杰只有一个,袁晓超也只有一个,做好自己已经足以,再坦荡的星途也比不上一段水到渠成的人生。
  《太极》三部曲是袁晓超初入演艺界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的故事,三部电影的名字分别为《从零开始》、《英雄崛起》和《巅峰在望》,昭示了一位武林英雄的三个成长阶段,而它们也恰恰与袁晓超的成长经历十分契合。对这位自幼就与武术为伴的年轻冠军来说,超越自我比打败他人更加重要,比起享誉国际的功夫巨星,他更想做一个熊猫阿宝式的人物,简单执着,心无杂念,在纯粹的历练中超越自我。
  一、从零开始
  袁晓超是罕有的武学奇才,基本上每次比赛都能稳摘桂冠,竞技对手们也往往是闻其名而胆怯之,说他“就算是摔个跟头也能拿冠军”。通常来说,这样的厉害角色,往往是自幼就酷爱武术,并且天赋极高。当然,袁晓超成名之后也获得过类似的评价,然而幼年时代的袁晓超却并不像许多媒体说得那样禀赋卓著。小时候的他看上去有些瘦弱,虽然生于武学世家,但他能走上专业学武之路,却完全是因为有一个冠军叔叔。
  袁晓超的叔叔袁新东,早年曾是中国武术界的风云人物,多次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夺冠,被视为家乡的骄傲。袁晓超10岁那年,在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宋江武校习武。
  宋江武校一向是通过公平比武的方式来选拔学生,如果不是看在袁新东的面子上,武校未必会收下袁晓超这个瘦弱得像根豆芽菜、把式打得马马虎虎的孩子。所以一进武校,袁晓超就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大家都看不起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学生。这让袁晓超倍感压力,于是,他开始拼命地练习武艺,用心去揣摩叔父和教练们教给自己的每一个招数。
  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后门生都是无可救药的朽木,比如林丹和莫言早年都曾有过走后门的经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把握机会,锻造自我,袁新超亦是如此。入学不到半年,他的武学天赋就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他虽然瘦弱,但异常灵活,悟性也很高,能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招数并进行模仿,很快就凭着自己的努力让全校师生刮目相看。几年之后,袁晓超又以优秀的成绩入选了山西省长治市体校的武术队,这一次,他没有再借用叔父的名气,而是凭借自己的功夫真刀真枪打擂台打进去的。
  从这段经历当中,袁晓超意识到原来从零开始并不可怕,就算什么都不会也不要紧,只要用志不分,专注凝神,就一定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方式。从那时起,他便学会了隔段时间就给自己清零,放下心中的忧虑与负担,只专注于当下的目标,继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及至进军演艺圈的时候,他又从一个备受瞩目的武学天才转变成了零基础的演员,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可是袁晓超乐意接受重新开始的烦扰和琐碎,开始耐着性子慢慢去摸索学习。他说,从零开始是一种智慧,他能让你丢掉不必要的负担,并且正视自己,去发掘生命里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二、英雄崛起
  袁晓超的家乡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也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少年时代,袁晓超特别崇拜那些水浒英雄,期冀着自己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像水浒好汉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成就一段现世的传奇。
  但习武是个单调的过程,不仅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要有相当的耐力和领悟能力,不过,这些对袁晓超来说都不是问题,他很享受练武的过程,闲暇时间也热衷于同师兄弟们比武,或是蹭到学校对面的小卖部里看李小龙的功夫片。那时候,袁晓超最崇拜的就是李小龙了,每次看见他在电视上大展拳脚,袁晓超就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跳上荧屏和他一起除暴安良。
  因为耐心颖悟,肯下工夫,袁晓超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比赛。每次打擂台,袁晓超都能拿到冠军,因此被誉为武术界最有前途的少年选手,并在不久后被国家武术队选中。
  进入国家队之后,袁晓超继续保持着在比赛中轻松取胜的神话,渐渐地开始轻敌。 2005年,习武之路一直顺风顺水的袁晓超终于栽了跟头:先是在十运会中因为一名运动员临时退出打乱了时间表而意外失利,紧接着又在同年的东亚运动会中演砸了自己最拿手的720度劈叉,被教练狠批了一顿。及至此时,袁晓超才明白,要赢得比赛,除了要有过硬的技艺,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强大的应变能力,于是他开始安下心来调整战术,调节心态,终于在后续的比赛中重新夺冠。
  对于过往的失利,袁晓超也表现得十分坦然,他说年少成名不一定是好事,相反多摔几跤才是最好的历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如果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止步不前,以至于怀着放眼天下皆非敌手的心态去迎战,结果一定是惨败无疑。
  三、巅峰在望
  经历过时光的磨砺,袁晓超在习武之路上越走越远,拳法也越打越好。他一直对发生在生活里的一切安然受之,即便是因为偶尔的敷衍挨了教练一顿暴打,他也绝不会抱怨半句,反而会开解别人说:“没有教练的棍棒教育哪有今天的我?”
  在袁晓超看来,只要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能演化成最宝贵的经历,自己只需要改变能够改变的,对于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就像庄子说的那样,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便好。正因如此,他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练拳,但也懂得在训练场上扬长避短,不和自己的短板较劲。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前,袁晓超最大的目标就是拿到一枚奥运会金牌,结果他做到了。及至那时,他的习武生涯中已经再无遗憾,虽然还相当年轻,但是袁晓超清楚地知道,一切都会有终结的时候,所以,面对快要来临的退役时刻,他表现得相当平静,只想好好表现,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那时候,袁晓超尚未考虑过退役后要做些什么。一般来讲,运动员退役后常会被返聘为教练,但袁晓超却对此并不感兴趣。私下里,他更想为重振中国武术的世界形象出一把力。此时,袁晓超尚不知道,就在他屡屡夺冠的时候,电视机前有一位金牌电影监制正在仔细思量他是不是值得发掘。
  2010年底,袁晓超突然接到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老总王中磊的电话,对方问他:“想不想演电影?成为李连杰那样的大明星?”面对突如其来的询问,袁晓超有点蒙了,但还是如实地回答说:“我比较喜欢李小龙,但演电影的事需要考虑一下。”
  在此之前,袁晓超从未想过投身演艺界。早在2007年,《新少林寺》的剧组也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但由于那时正在备战奥运,他根本无暇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这一次,命运再次抛给他一个机会,经过慎重的考虑,袁晓超觉得,做个武打明星也是种不错的人生选择。
  接下来,袁晓超在上海同著名导演陈国富见了个面。陈国富问他:“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能演这部电影呢?”袁晓超并没有做出任何信誓旦旦的保证,只是挠着头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我很想尝试一下。”一句话,就让陈国富拍了板,因为在袁晓超身上,他看到了久违的质朴,一般来说,明星试镜时总会拼命地表现自己,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自己能行,可是袁晓超不,他只是把演戏当作一项挑战,而不是在做明星,这种态度让陈国富十分放心。
  于是,袁晓超便接受了王中磊的邀请,加入了华谊兄弟,并参加了《太极》三部曲的拍摄。开始拍戏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演电影一点都不比打比赛轻松,相反却更累更苦,经常一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的觉。在赛场上,袁晓超只需要行云流水地进行表演,但接戏之后,他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此外还要将动作分解拆散,对着镜头再三找感觉。这让袁晓超十分不适应。有一天,袁晓超突然感觉筋疲力尽,于是怯怯地向经纪人提出能否休息几天。等到剧组批了假,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说既然拍戏是自己的选择,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自己一定得奋战到底。最后还是陈国富逼着他休了假,让他去找找感觉。
  在此后的拍摄中,袁晓超表现得十分积极,经常向剧组人员请教,剧组人员也全力以赴,将他揉进角色。袁晓超虽然对武学十分敏感,却生性木讷,多次沟通的效果都不算理想,导演决定让他本色出演太极宗师杨露禅,没想到这一放手,上镜效果居然相当不错,镜头前的袁晓超把主人公的武痴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在观影之后也大赞他可爱。
  等到开始拍第二部戏时,袁晓超才终于找到了感觉,恰好《太极2》也需要他做出这样的改变,所以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看过他在《太极2》中的表演,导演终于松了一口气,说想不到这个小伙子还挺有悟性的。
  《太极》系列影片播出之后,袁晓超一炮而红,但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憨直和木讷,开记者会时总是问什么答什么,故而记者们也都喜欢他,说他的访谈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陈国富导演曾说,他在袁晓超的身上看到了巨星的潜质,不少喜欢他的观众也大赞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新龙”,期冀着这位功夫新星能够越来越红。但袁晓超的想法却十分质朴:在他看来,自己能不能红都不重要,他会全力以赴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然后安然接受命运安排的结局。因为他认为,只有水到渠成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其他文献
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大都能歌善舞,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由于在教育方面舍得投入,裕固族人口素质近年来有较大提高。在人口素质提
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的发展观,是综合的、系统的、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这是人类在20世纪对发展问题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持续发展五个子系统中,人口是关键
改革开放20多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度发展时期。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应该获得工业化的强大推动力,可是东北工业的发展却被原来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远远超过。探其究竟,虽然有所有制
会议
本文在阐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特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演化和私人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对城市环境和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
本文在肯定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全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并依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实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
本文借助于指标布局系数(Location Quotient)工具,实证分析了19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就业人口集聚和非农生产分布的演变特点及其对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影响,发现上海非农生产的发展
姓名:吴元富笔名:吴昊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34年12月5日职业:新闻工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社会工作:1989年至2011年曾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著述《求全集》中国
1991年来,广州总医院围绕全军医疗系统开展的。白求总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扎扎实实搞好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连续三度夺得总后勤部颁发的“白求恩杯”。现将我们的体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在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饰珠宝,它是一把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二
本文对我国西部以成都一德阳一绵阳为轴线的成都平原地区近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分布和非农就业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并依据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的发展原则,提出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