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识解与诗歌语篇连贯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颇多,但对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多从传统修辞之类的衔接手段来探讨。而诗歌作为一种高端语言艺术,其语篇连贯的生成(作者)和理解(读者)不是单靠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而需语言使用者(作者/读者)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才能有效完成。从认知诗学的研究理念——促成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以Langacker的意象识解理论为指导,围绕认知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进行语篇连贯研究。
其他文献
对桂西南壮族抛绣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其体育文化价值进行探讨,表明了桂西南壮族抛绣球具有全民健身、竞技、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并提出抛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以完全人性化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心明眼亮。一改以往的黑白版,以大量的彩图、图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与教师的面前,更容易让人接受。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1例HCC组织和46例癌旁肝组织(LTBC)中NOS1、NOS2、NOS3的表达,探讨3指标与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效果 首先,将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由一组改为A、B、C三组。A组实验的长颈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