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评价语是指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该怎样使用我们的评价语呢?
  一、准确指向性语言
  评价语言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语言的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它,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的失误,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比如在评价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准确指向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二、赏识鼓励性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能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则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学习。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如此生动、亲切、令人鼓舞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正如美国学者卡耐基所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贾老师的赏识鼓励下,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形成了。
  但是赏识鼓励绝不是单调的无原则的表扬,“真好!”“你真棒!”“真不错!”……一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如果都是这样的评价,就是无效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回答到底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也弄不明白。还记得有次公开课上,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正进入我的预设时,我赶紧充满激情地一连说了两个“真好”,后来在评课时,大家给我指出“学生的回答究竟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是啊,其实课后想想,那个“好”不是说给学生听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下边的内容就更“好”讲了啊,我的课堂“预设”就可以更“好”地转化为“现实”了。因此,赏识的评价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幽默风趣性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口语交际的润滑剂。同样,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学生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进行夸奖……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四、巧妙多样性语言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里边的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评价语言也要能随机应变,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用有声语言外,还可通过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给他传递一个赞赏的眼神;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给他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课堂中的无声的语言评价吸引学生,使之耳目常新、喜闻乐见,学生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评价性语言的艺术修养,通过巧妙多样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激荡,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为学生无限的求知欲望。
  课堂评价,往往直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它能引导学生不断追求,促使学生学得有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护航作用。愿课堂评价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一条涌动着生命的奔腾不息的河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巧设疑问、指导方法、培养习惯,设计游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  【关键词】创设环境设问方法游戏竞赛培养习惯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的建构,而建
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不愧为“最震撼的教育名著”、“最感人的教育经典”,他不仅使我们教育者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还为我国教育的发展理想提出了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同时他的语言流畅、文笔清新、富有诗意,一改论文枯燥乏味缺乏美感的弊端,读该著作不仅使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给人以阅读散文一样的美的享受,所以本人一口气就读了七章。当然,再权威的专家、再精
长句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和字数多,容量大,内容丰富。其优势是可以严密、准确、细腻、条理贯通,气势磅礴地表情达意,多用于议论,说理之中。短句则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优势是能简明扼要地叙事,简洁生动地写人,多用于口语或文艺作品,演讲辞中。长句短句互变,具有现实表达的实际意义,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连年被高考光顾。  一、长句变短句  例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建立“理论——实践——态度”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积极性,为后续机电类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中职电工基础与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一、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在上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当时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中最能表现余秋雨先生悲愤情感的是那句话?有一个女同学找出了课文中的一段话:“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这时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觉得这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四册的写作内容是指导学生练习撰写议论文。教学中,同行们感喟道:通过议论文的教学,今年所教高一的大多数学生竟然写不出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据笔者教学议论文的尝试和经验,本届学生之所以写作议论文出现上述毛病,除了思想认识水平的原因外,概括地说,更多的是高中教材和其他大中专写作教材的理论缺陷在教学中应用所造成的;具体地说,是忽略了传统议论文教学中应重提的两个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
近几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火爆荧屏,在人文基础学科颇受冷落的时代竟掀起了读史热,易中天、纪连海、袁腾飞一讲成名、人气飙升,成为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声情并茂,激情四射,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论从史出,推断严谨的“说史”新方式,让百姓如清风扑面,又如清夜闻钟,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说呀!反观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成了“一潭死水”,学生死记硬背,埋头笔记。何以形成如
【内容摘要】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但这一环节却容易被老师们所忽略。本文对导入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就这些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吸引人的开篇。同样如此,一节好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就是第一个环节。这个
【内容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生源素质的制约,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落后于其他学生,变成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学困生”。本文试对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促使其转化的策略作探讨。  【关键词】英语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英语学困生是指在现实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在同等的认知条件下,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由于他们的存在,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