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浅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寓言通过简单的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寓言来给学生认识道理,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寓言教学 价值观 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要注意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优势,现进行具体分析。
  一、 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
  (一)饱含人生哲理
  寓言是一种文学载体,其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这是一种特殊途径的教育。寓言故事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并可以随着主流价值观的流变而不断地进行改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价值观。比如,徐友凤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中隐藏的不公平竞争机制进行剖析,说明制度化的教育在遵循一种文化标准的同时,也将其他文化给予否决的道理。在课堂上,通过寓言故事把人生道理传递给学生,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
  寓言本身特有的故事性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7-12岁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由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思考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寓言是“理性的诗歌”“穿着外衣的真理”,蕴含了生活的真谛与人生的真理。寓言的教学从简短精练的故事开始,再上升到蕴意深刻的哲理,能帮助学生尝试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思想认识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寓言教学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策略
  (一)重在明理
  寓言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需要理解的字词句比较少,重在通过读懂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寓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明理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拨开故事的“外衣”去认识寓言的精神内涵。寓言还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形式比较固定,一般前面讲述故事,最后提示它的寓意。教学时,教师既要重视对故事的引导,更要重视对寓意的理解感悟。对寓意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明理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找到相类似的寓言,进行类群文阅读,让学生尝试写一写寓言的寓意。这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二)理解价值观
  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包容,不管是褒扬式还是惩罚式,都传递一种正面的向上的价值观。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保证价值观的单一化,不必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是由学生的认识与思维特点确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他们自然会理解寓言故事存在的一些思想冲突。例如,《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如果不分主次,就引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黄雀早晚还是会被吃掉,那为何不放弃捕蝉而保全自身?也有的学生认为,这就是一种生物圈的循环而已,生态的平衡就要遵循这种规则。而这个寓言的含义是要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教材中的寓言都传递一种主流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预防出现思想失范的情况。
  (三)传递正能量
  语文教材所选的寓言故事,传递更多的是正能量。比如,《画龙点睛》,教育学生要在重要的时段下工夫努力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狐狸和葡萄》,尽管寓意在于讽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道理,但也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最终吃到甜葡萄的猴子相信自我,达到目的道理;《蝉和狐狸》教会学生,聪明的人要懂得在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被眼前的利益与虚荣诱惑,时刻保持警惕。这些课文无不反映出正能量。有的寓言本身传递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或多或少存在一种不协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传递给学生予正能量。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寓言故事本身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营造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悟寓言的深刻道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徐友凤.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J].南京师范大学,2014(20).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疫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多轮PCR的方法合成CTL表位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
[摘 要]如果我们将学校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那影响学校教育管理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就是教学管理的思想、教学管理的思路以及教学管理的策略。只有从这三个维度的起点出发,从根本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才是真正促进学校内涵和品牌发展之道。提出要把握思想起点,夯实管理基础;把握管理起点,紧扣管理关键;把握策略起点,提升管理效益,夯实学校管理的内在基石。  [关键词]夯实基础;紧扣关键;提升效益;
[摘 要]目前,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已经面临必须做“减法”的境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文体特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等,减掉臃肿的教学目标、繁杂的交流流程、过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还语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删繁就简 本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11  时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坚持生本对话的原则,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坚持以读促悟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 生本对话 合作探究 以读促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获得,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功融入社会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文本,让学生学会做人;根据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借助网络,让学生懂得交流分享。这样,让学生逐渐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创新,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浓缩。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近文本。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练习中走近文本,在实践中读活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4-01  语文教学应当具有情感關怀的使命,应当具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