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书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到世界书局,不得不提沈知方。
  沈知方(1883~1939),浙江绍兴人,17岁在余姚一家旧书店当学徒,被商务印书馆的夏瑞芳看中,聘为干事。所谓“干事”,只不过是个“跑街”角色。从最底层的“跑街”做起,积累经验之后,沈知方曾创办了几家小型的书局,但仍不满足,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大显身手。
  辛亥革命前夕,善于洞察时势的沈知方早就预感到辛亥革命会成功,便暗地与陆费逵等人,合办了中华书局,并陆续推出了适应形势的新教科书,结果畅销一时,声名大振。后来,他又敏感地意识到,“世界”这一名称有着全球的意思,比起“中华”乃一国的范围要大得多,于是他毅然离开中华书局,于1917年在上海福州路成立世界书局,门市店面以红色漆成,号称“红屋”,并设有编辑所、印刷厂、营业所,后又陆续于北京、沈阳、汉口、重庆、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编辑分所、出版分部及营业所,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千人。其出版标记为一只非常直观的圆形地球,喻示“世界”,地球四周环绕云彩,正中竖写着“世界”两字,其设计简洁,却有着一种飘浮于天际的豪迈感,这大概也是沈知方所向往并追求的一种境界。
  
  从引进西潮到时穷节现
  
  1921年,沈知方将世界书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出版一些以趣味为主轴,以一般大众为对象的休闲读物,如《红杂志》、《连环图画》等。其实“连环图画”这个名称,是世界书局最早使用的,在此之前,社会上一般称这种小型图画书为“小书”、“小人书”、“图画书”,至世界书局1921年起出版大批图画书时,直接将“连环图画”印在封面上,自此社会上对这种小型图画书即定名为“连环图画”,相当于现代的漫画书,直至今日,还有大陆出版社推出世界书局在那个时代出版的三国、水浒等线装连环图画。1924年,世界书局出版教科书以后,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急剧增长。此时的中国,西学东渐影响日甚,作为中国经贸大市的上海,正积极吸收外来的创新观念并尝试突破,世界书局处于欧美文化汇集的上海,更是不断以前瞻性的眼光引进西方思潮。为满足社会上所有读者的需求,世界书局大量译注文字优美、驰名已久的世界名著,包括德、法、俄、英等国文学,以吸收西洋文学的精华来达到新文学的创造及修养。1927年,世界书局率先出版了雅俗共赏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以白话译本的方式呈现,在当时社会掀起一股推理风潮。包括后来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如此系统地将莎士比亚戏剧介绍给中国读者,而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在中国广为流传,深获读者喜爱,朱生豪功不可没,为世界书局历史留下了动人的一页。世界书局出版众多脍炙人口的名著,传为书坛佳话,被读者津津乐道,逐渐成为继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之后第三大中国民营出版业,并形成出版界“三足鼎立”局面。
  1932年,日军侵犯上海,世界书局的虹口大连湾路总厂因在日军控制区域内,总管理处、编辑所暂迁福州路发行所内办公,印刷厂停工。国难当头,进步文化界人士为抗日御侮奋力疾呼,世界书局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1934年,因经济周转不灵,沈知方被迫退职,由陆高谊任总经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8月上海地区抗战开始,世界书局总厂被日军占领作为军营,厂内财物损失巨大,大批教科书被没收,送回造纸厂回炉作原料;经史子集国学名著、小说名著等被劫往日本;书籍的金属品底版被熔作军火,其中如影印的《十三经注疏》、《铜版康熙字典》、《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等锌铜版被毁。沦陷期内,日伪找到已退居幕后的沈知方,要求沈知方合作,遭其断然拒绝,致为日伪所恨,1938年11月日军把定时炸弹携入当时公共租界福州路世界书局发行所内,炸弹爆炸,职员一死一伤。当时沈知方还在病中,遂预立遗嘱,有“近遭国难,不为利诱,不为威胁”等句,体现了其民族气节,次年9月沈氏病逝。1945年7月,世界书局总经理陆高谊辞职离沪,由陆仲良代理。
  
  从上海薪火相传到台湾
  
  刘雅农是在1947年被上海世界书局总管理处派赴台湾开设世界书局台湾分局的。1951年,世界书局大股东杜月笙在香港召开董事会,决定将总公司迁往台湾。因为当初世界书局是将总管理处迁到台湾,所以后来世界书局并未冠上“台湾”二字。世界书局在经历了几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如李石曾、李鸿球、杨家骆、吴开先、李煜瀛、成舍我等,后转由阎奉璋,即现任世界书局总经理阎初的父亲,任新一任的董事长。
  世界书局迁台后,为了让其能薪火相传,几代世界书局的出版人都奉献了毕生精力。阎初说:“自50年代始,在当时那个仍属动荡、百业待兴的时代里,世界书局始终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找寻传承的动力源头。”
  首先,世界书局继续致力于古籍的出版。中华民族文物保存的历程充满艰辛血泪,而古籍的重制出版也是一条孤单险阻的道路,只能凭借有志者的默默耕耘。“多年前,因市场更加萎缩,我问父亲是否应放弃古籍出版,但父亲认为越是没有人做的书我们越要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坚持下去,文化是百年大业,重要的创新和进步都要以承继传统为最初的基础,所以业务盈亏不是首要考虑,‘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们出版经营的重要理念。” 世界书局出版的《唐石刻十三经全文》、《逸周书集训校释》、《蒙兀儿史记》、《皇清经世文编》、《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汉隋艺文经籍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都大大满足了世界各地专业研究的需要。
   其次,世界书局继续致力学校教科书的出版。此一工作,始自世界书局创始之初,来台后继续出版,自小学、初中、高职到大学,内容涵括文学、史学、理工方面,最著名的即是英千里所编的英文教材,如《英氏国中英语》、《新世纪初中英文文法》、《高中英语读本》等,当时初中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的英语教科书,多出自英千里之手。世界书局的教科书出版,对台湾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之功。
  期间,世界书局出版的图书中,影响最大还有1961年世界书局出版的《永乐大典》、历时多年编辑整理并于1985年完成出版的《四库全书荟要》、1992年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名著》、1996年精心策划的《中国名家诗文大系》、1997年重新整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98年及2000年推出的《李光回忆录1923~1965》与《李光回忆录1965~2000》、2009年出版的《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等系列图书。
  
  从台湾到中华文化大融合
  
  “九十多年来,世界书局从上海迁徙过海到台湾,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世界书局随着中国这部近代文化史不断成长。”老店的记忆在一代代读者心中累积,不曾或忘,“直至今日,仍有许多年届七、八十岁的老先生,缓缓走进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世界书局的红屋,浅笑着说:‘我是读世界书局的书长大的。’一句话,盛载了多少回忆,这些回忆及一世纪的历史,都是世界书局与所有读者最珍贵的宝藏。” 阎初心中洋溢着一股自豪,她说,“‘世界书局’四字,已非单纯公司名号,而是一段不容抹灭与改动的历史。
  自1988年起,上海首次公开举办“海峡两岸图书展览”,正式开启两岸书籍、出版交流的大门,此后20年来,世界书局积极参与两岸之间出版界的大规模活动,每年多次参加在大陆所举办的书展,或自设专属摊位,或提供书籍在共同摊位展售,与大陆进行书籍贸易,世界书局的图书在大陆各重要图书馆中均有典藏,并在一般零售市场,如北京新华书店、厦门台湾书店陈列零售。世界书局亦与大陆各出版社及图书进出口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大力购买大陆版权,早期的张爱玲、林徽因、丰子恺等传记,即是大陆著作,亦成为台湾畅销书。“《四灵文化系列丛书》是大陆著作,但我们加入许多美编设计,后被评为‘优良读物’,又如《颐和园长廊的故事》,至今仍被学校教授采用。”此外,世界书局也打破了台湾数十年不卖外版书的传统,大量进口优质简体字书,带给读者更丰富多样的图书信息。
  各种各样的出版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为配合两岸的频繁接触,世界书局开放门市作为两岸出版同业交流的场所,密集举办大陆各省书展与主题书展,希望在多元及深入的交流合作下,秉持出版人的使命,为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贡献力量。”
  2009年,世界书局取得台北故宫授权,仿真制作宫廷典藏的《明解增和千家诗注》,此书卷一存于台北故宫,卷二则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两岸故宫开启六十年来首次的破冰之旅后,亦期待此书能合璧团圆。“世界书局将制作移至北京,采购安徽手工宣纸、杭州黄绫、用北京老师傅的手工印制技法,反复打样,与原件比对,终于在今年陆续推出,其间透过两岸出版工作者的努力合作,反映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密切关系,我认为更象征未来只有合作才能发展,只有融合才会壮大的趋势。”
  面对出版社林立及网络、电子书等新式出版平台掘起的环境,阎初相信:世界书局依然屹立,凭借的就是对文化传承的初心,对出版质量的坚持。“世界书局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决不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他文献
森巴(Samba,又译桑巴)一语,来自葡萄牙,这种舞蹈原本是非洲黑人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土风舞,大约在17世纪前后,由葡萄牙人从非洲的刚果和安哥拉等地,贩运来大批黑人,来到殖民地巴西充当奴隶;这些黑奴,就是森巴的原舞者。  这些被迫离弃家乡与亲人的黑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每天有做不完的苦工,为了发抒生活上的苦闷与哀愁,收工后在夜幕来临之前,黑奴们会在他们居住的茅舍前,聚在一起,跳跳家乡的森巴。 
期刊
听  沙漏的滴滑落  数又数  午夜  他俩一起  她缩在他怀里  像一只猫宠  他以指尖  梳她的发  逸出发香  汗味  吻了吻  她睡了  他不敢动被枕的臂  她多辛苦多累  走坎坷的路  花焦燥的唇舌  漫延的等待  这一刻  栓索在安全的港湾  她的面容甜美  微微的酣息  如同尽歌    邵僴  1934年生。省立新竹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小学教师30年、编译馆国语教科书编审委员。创作
期刊
为方便阅读,将信裁剪三块。    之一    《以Google为师!》寄出不久,有几位编辑朋友和我交换看法,他们站在Google时代的基础上,探讨了编辑角色如何存续的问题。我觉得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前瞻式思维所触及的一些想法,似应让更多人一起来关注,并以此作为阶梯,继续往深层挖掘。  我把几位的意见,整理于此:  存续的第一形式:编辑应该继续做编辑的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叶琳认为,活在G
期刊
台湾首次引进使用大陆中学教科书   虎年开春,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数学教材进入台湾。这是台湾首次引进使用大陆的基础教育教科书。  按照台湾九章出版社与湖南教育出版社所签订的合同,台湾将购买湖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共6册中文繁体版权,作品授权期限为10年;购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共22册)在台湾发行。湖南教育出版社数
期刊
一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今年轮到在台湾举办。主会场定于9月16日开幕,地点仍在世贸展演三馆,另计还将在台南、台中、高雄设分会场。“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举办五届,可以说是越办越好,越来越被两岸政界、业界、民众认可。  “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预期会更好,这是因为组委会认真总结了历届交易会举办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交易会形象包装与宣传上,将加倍投入宣传广告,让台湾民众都能了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内部有图书馆70所,370年来,收集相关图书、文物、数据、档案无数。近几年,该校决定将之全部开放,把数据逐步数字化,并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  其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无疑是哈佛燕京图书馆。这个馆是当年哈佛与在北平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合作的。成立以来,主要是供学者访问交流及互派研究生,其次是资助各地学人进行有关中国的研究,或提供奖学金资助优秀青年去哈佛学习。同时还出版各种学术刊物(例
期刊
有人把2010年称为“电子书搏杀之年”。  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苹果、微软、IBM、索尼、三星、亚马逊等国际知名公司均展示了自己的新型电子产品,其中尤以苹果即将推出的集电脑、电子阅读器为一体的轻薄平板电脑备受瞩目。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 7操作系统,不仅可以让用户阅读Kindle的图书,还可以阅读一些期刊、杂志,集阅读与上网于一身。电子企业纷
期刊
地处安徽的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也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名山之下,勤劳勇敢的安徽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富、内涵深广的徽派文化。而今,黄山书社冠以“黄山”之名,从一个地方的小社到如今的全国名社,亦是不辱盛名。  黄山书社,1984年9月成立,为安徽唯一一家古籍文史类专业出版社,目前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
期刊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未来出版的趋势是什么?”近年来,有关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争的话题沸沸扬扬,但何者为先,却始终无法定夺。然而,作为新兴的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已展露出强劲势头,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出于对数字出版的热爱,而且也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用现代技
期刊
人类正处在历史上变化最急遽的时代。从金融海啸发现原来世界经济已经是牵一发动全身;气候变迁、环境问题也不只是开发中国家或是已开发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这样的时代下,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徨徨不安的心灵,确实需要一位大师的指引。  大前研一继2006年底成功预告了“M型社会”的出现,2010年,他提出更令人忧心的警告——“低IQ时代”的来临。  这不仅是他观察日本人、日本社会所发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