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医家论治颤证学术思想探讨

来源 :中医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颤证在明清以前尚无统一病名,历经不同阶段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渐成为独立疾病,其诊疗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明清医家认为颤证以头摇、手足动摇为主要临床表现。颤证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致颤可分风、寒、火热,内伤致颤可因高龄、产后、饮食、情志等。外感致颤病机有:风邪入肝经,气机逆乱,化火生风;体内阳虚受寒,肌表失温;火热炽盛,阳盛格阴。内伤致颤病机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虚风内动以及内火炽盛,热极生风,并兼痰浊、瘀血等实邪为患。总体而言,颤证病位主要在肝、肾、脾、胃,涉及心、胆、肺,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气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黑芝麻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降血脂药效学影响。方法:采用称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不同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酒蒸晒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