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得赶快回国”rn“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的一所旧居堂屋,挂着用毛笔书写的“李氏家训”,家训里的80个字,影响了李德仁的一生.
其他文献
湍流边界层大尺度相干结构(large-scale coherent structure,LSCS)是目前湍流边界层研究的热点之一.湍流边界层中存在大尺度相干结构均是通过各种谱的低波数峰值证实的,而对大尺度相干结构各种物理量的空间拓扑形态及其发展演化规律还缺乏研究.应用高时间分辨粒子图像测速多相机阵列系统,测量湍流边界层大尺度相干结构各种状态的空间拓扑.实验雷诺数Reτ=422,采用沿流向方向按顺序排列四个高速相机同步拍摄,得到约6.7δ×1.2δ 的大视场.在所有法向层沿流向方向进行空间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
近期,我国科学家从天然药库中筛选并发现葡萄籽提取物(GSE)具有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而其组分PCC1能够选择性诱导衰老细胞凋亡.结合多种小鼠模型研究,研究组全面揭示了PCC1清除小鼠体内衰老细胞、改善衰老相关疾病治疗效率、延长老年小鼠寿命的显著效果和作用机制.该研究表明,PCC1是高度具有医学转化价值的新一代抗衰老物质.
期刊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白羽就从睡洞中静静地爬出来.地面上一个人也没有,大家都还在晨雾中酣睡.周围很安静,白羽只能听到自己踩踏野草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不想惊动太多人,于是向着远离睡洞的方向走去.然而很快,他的动作就惊醒了几只倒挂在树上的故事鸟,它们拍打着金黄色的翅膀,在他的头上盘旋了片刻,然后开始用各自的故事来引诱他.
期刊
凶残如虎 不负虎名rn虎鲨牙齿锋利,生性凶残,动作迅猛,身上有虎纹,所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鲨中“猛虎”.它在饥饿时,连同类也不会放过,不失为水中的“冷血杀手”.
期刊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82例患者,按是否采用体外循环方式进行CABG分为体外循环组(41例)和非体外循环组(4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1年内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年内无死亡患者,非体外循环组移植物完全通畅率低于体外循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28.57%,P=0.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土壤”rn炎症属于基本免疫反应,是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时,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rn炎症反应可以防止感染的扩散、清除坏死组织、恢复器官功能,如果人体没有炎症反应,机体将不能控制感染并修复损伤.然而,如果放任发炎不管,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期刊
压缩条件下,不同形状玄武岩柱的强度和变形存在差异,且其破裂机理和破坏模式亦存在区别.本文构建不同形状的玄武岩柱图像,然后将细观损伤力学、统计强度理论、连续介质力学相结合,基于RFPA3D-CT软件的数字图像处理,将玄武岩柱图像转化为有限元网格模型,并分别赋予节理、岩石的材料力学参数,其中,考虑节理及岩石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开展不同侧压条件下的玄武岩柱数值试验,以研究其强度和变形特性,及其破裂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对于侧压0 MPa的情况,尺寸1.5 m×3 m,3 m×3 m,6 m×3 m的玄武岩柱的
深部工程中岩体的复杂非线性力学行为认知与地质灾害的控制和预测,是矿山岩体力学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具有负泊松比结构的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锚杆具有拉不断、高恒阻力、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等超常特性,其恒阻力由NPR结构决定,与外载荷和岩体性质无关.NPR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时,会改变岩体的力学行为,可实现岩体力学行为的降维与解耦分析;不仅可以对岩体大变形与冲击地压等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以通过小扰动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岩体工程灾害发生机理的认知与预测,为解决深部
在长期的工程监测中,土压力盒的测量精度易受到周围土体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土压力测量值的可靠度,本文将电阻应变式微型土压力盒埋设于装填有不同含水率细砂的标定桶中,运用冻融循环箱模拟温度变化环境,系统研究了温度循环变化时多个因素对土压力盒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标定桶内砂土的温度从20?C降低到0?C再升高到20?C的单个冻融过程中,温度对土压力盒测量压力值的影响较大,且得到的温度标定系数为负值,细砂的含水率对土压力盒的温度标定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弱,采用较小量程的土压力盒以及细砂上部载荷量的增
实验实践类教学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课程,理论课程配套实验或实验实践类课程在师资配置、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方面更需提升.对于教学实验内容与要求的设计,目前存在流程固化和测试数据为本的趋势.教学实验的目的和作用是教学内容设计与评价标准设定的基础,这也是“回归初心”的体现.本文通过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现状分析,探讨教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