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该行业对人员的技能要求水平越来越高。而对于高职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單一的书本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其毕业后入职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将单一的书本知识理论教学转向多面的实训基地实践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职院校的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做探讨,分析其发展的不足并提出改良措施。
  【关键词】高职 ; 建筑工程技术 ; 校内实训 ;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15-0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如若是单一的书本教学,则学生很难充分理解专业性的知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彰显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特色的重点。近年来,高职高专教学委员会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这是首部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法规,只为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方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专业设备的更新慢,无法与社会相接轨。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主要采用一半学期学习书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半学习进行实训基地培训,但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各种机器设备更新换代也逐渐加快,而学校用于实训的专业设备无法与社会接轨,且专业设备的更新速度慢,学生只能通过仅有的专业设备进行实训,因此,从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方面来讲,专业设备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2.实训基地的场地有限制且建设实训基地的费用比较少。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实训基地的建设来源于学校且服务于学校,但是对于学校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费用是庞大的,除了场地的建设还有各种机器设备的费用,所以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高且费用来源途径少也是限制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之一。
  3.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社会的贡献不大,且很少为社会服务。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仅仅是对知识理论的考核,而现实中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与实训内容相差甚远,因此,从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方面来讲,实训的内容为毕业之后踏入社会工作的贡献并不大。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主要教学途径。与其他专业相比,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具有特殊性,对于工程建筑项目来说,它具有不可移动性,施工时间长等特点,校内实训很难重现建筑施工场地的过程,但是实训的实践活动却能让学生更加清楚施工流程让学生更能直观的反映出工作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从业风险比较高,很多的基本技能和施工中的组织过程都是需要先在学校打好基础,因此,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技能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来说,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彰显其文化特色,办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只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促进其知识的掌握。
  三、加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上述文章的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受硬件专业设备的限制,同样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费用一方靠国家的资助,一方靠学校自身的投入,因此,如何建造科学合理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学校可以加大引进企业合办,二者相互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企业无法实现的例如宽敞的场地,师资力量,以及实训所需的相关设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学校缺乏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所具备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在企业方面,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企业潜在的经济价值,提升自己的信誉,并且,企业凭借着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以及设备优化还可以拓展自身的经营类型和范围,为企业开展新的业务项目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学校方面,学校通过与技术服务性企业的相互扶持,一方面在资金的来源上多了一个途径,缓解了高校因为资金不足阻碍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集中培养出适合该企业的就业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
  2.加强学校与学校的合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设备投入费用较高,因此,处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分担一部分费用之外,还可加强学校与学校的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共同商讨专业设备的投放问题,保证每个学校的专业设备投放的种类不一样,以免发生重复导致设备闲置且资金浪费,学生在实训时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接触不同的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训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与它校学生的沟通,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下,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加完善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知识理解问题。在学校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场地位置,专业设施,师资力量都是属于资源共享的范畴,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拓展老师的教学途径,同时通过老师之间学术性的探讨也可维护专业设备的经济价值,同时开辟一条通过“以训养训”的道路,这样就将实训中设备的损耗问题转化为盈利途径,而保证了专业设备因为折旧而产生的经济价值受损问题。因此,加强校校合作,保证资源共享,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3.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
  实训基地的建设出来专业设备,场地选址等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一批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重要性。一个老师知识储备水平的专业与否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这类专业要求水平比较高的专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过硬的理论掌握和丰富的实训经验更能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带来更多有利的帮助。
  随着新时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顺应了社会教育发展的道路,同时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指导,以实训实践活动为动力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方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志贤.高职院校会记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5,1.
其他文献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欠缺、法律能力相对薄弱、法律素质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围绕提高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原文】  羌村(其一)  (唐)杜甫  峥嵘①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②,归客千里至。妻孥③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⑤。夜阑⑥更
期刊
【摘要】本文以旦尼什(F. Danes,1974)的主位推进理论为指导,以黄国文(1988)提出的六种主位推进模式为分析方法,从国内外核心语言学期刊各抽取60篇摘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英汉学术论文摘要部分,探索其主位推进模式选择的异同,及在语篇建构模式上的规律,从而促进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写作。  【关键词】主位推进 摘要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小时侯看西方哲学史就对伊壁鸠鲁情有独钟,今日重读更加喜欢.虽然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猜测错误百出,但是有些人生哲理的智慧之光竟能穿透两千年的时光,照亮今人的心灵,真
【摘要】近几年,传媒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也正在拓展。新闻采编要接纳工作过程这一新颖导向,在新媒体态势下,创设更为适宜的课程体系。新闻采编有着独特性,拟定培育目标,它紧密关联着平日内的实践。专业授课应被涵盖在现今时段的媒体进展之中,培育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可适应变更着的媒体氛围,适应采编进展。为此,有必要探析工作过程特有的新式导向,在新颖环境下,构建课程体系。  【关键词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编程在网络应用中非常重要,受到中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笔者在认真分析了目前的教学现状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络编程部分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计算机专业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 网络编程 ; 技术 ;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
会计学原理又称基础会计学,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奠基石。文章结合广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论述如何
本文正是以1911年-1919年“海外奇谈”栏目为切入点,辅之以《点石斋画报》作为一个历时性的比较,在梳理“海外奇谈”栏目内容的同时,浅析清末民初中国对西方想象的特点,并以此为
社会转型给大学生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新问题,新情况,接受新挑战,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确保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