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对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效果明显。六盘水的实践探索启示我们,在学习运用“三变”模式推进陕西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六个方面,即领导重视是根本,政府主导是前提,解放思想是基础,做好龙头是关键,选准产业是重点,防范风险是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任务。那么,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使这一战略尽快在陕西落地生根,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做好全省“三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贵州省六盘水市近年来在农村改革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现有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深入实施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不失为一条好路子,是新时代陕西突破脱贫攻坚短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改革背景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属国务院认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加之以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只能过着虽终日劳作,但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的贫困生活。全市4个县区中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2014年贫困人口达50.99万人,贫困发生率19.55%,比全国高出12.55个百分点,2013年以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倍以上。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尽快让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一个十分艰巨而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从2014年开始,在时任六盘水市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全市上下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初步找到了一条在西部贫困山区推进精准脱贫的成功之路。
  (二)主要内容
  起源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何理解其具体含义?
  所谓 “资源变资产”,就是指村集体以其所拥有的集体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以资本形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股获得股权收益。
  所谓“资金变股金”,就是指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大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将其投放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股权,享有股份权利。
  所谓“农民变股东”,就是指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资金(物)、技术等,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享有股份权利。
  就总体而言,“三变”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农村现有以土地为核心的集体产权制度进行适度变革,使集体经济、个人权益和企业经营紧密联系起来,三方组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盘活农村现有资源资产,以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其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精准脱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三)改革成效
  从六盘水的实施情况看,短短三四年的 “三变”改革,使全市“三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7年底,“资源变资产”方面,全市共计整合各类土地(含农户承包地、集体土地、集体林地、集体草地)237.52万亩,水域水面4244.69万平方米,房屋8.66万平方米,将其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中;“资金变股金”方面,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8.4亿元参与“三变”改革;“农民变股民”方面,共有50.95万户农户入股各类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167.79万人(其中包括贫困农户12.2万户、31.65万人)。有39.75万农户、125.23万人入股实现分红,分红金额8.14亿元,户均分红2047元(其中贫困户户均分红2331元)。总计通过改革,全市近30万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15元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9096元。
  與此同时,通过“三变”改革还有效地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了“空壳村”。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近3亿元,最高的村已突破1000万元,最低的村也有5万多元,平均每村达到32万元左右;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村干部、村集体抓改革、谋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集体公益事业也出现了有钱管、有人管的新局面,乡村治理体系无形中得到了优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也都有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三变”改革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从整体上看,确已成为当前六盘水推进精准脱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由于综合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国务院原副总理汪洋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三变”改革不仅写入了2017、2018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而且六盘水市还被评为2016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成为新时代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样本,“三变”被誉为继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中国农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2017年9月,六盘水市被原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承担进一步深入探索“三变”改革的重要任务,从而标志着这项起源于六盘水的地方改革举措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对陕西的重要启示
  陕西与贵州同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均较为繁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明显短板。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六盘水“三变”改革模式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西安市的长安区上王村、蓝田县董岭村,榆林市的榆阳区赵家峁村就是在前期试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示范。我们认为,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继续深入学习六盘水“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当前陕西突破脱贫攻坚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其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有以下六点: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各级领导,尤其是领导班子一把手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早在2015年3月,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六盘水市在原有农村改革专项小组之外,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此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同时下设成立了有15个正式编制、有专项工作经费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决策的落實和协调工作。目前该市下属各区县也均参照市上成立了类似机构。由于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从而有效避免了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减少了改革阻力,推动了改革进程。相较而言,目前陕西各地市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层级较低,机构设置不全,力量较为分散。我们应参照六盘水的做法,进一步从领导层面提高认识,从完善机构设置上确保“三变”改革顺利推进。
  (二)政府主导是前提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改革都是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推动完成的,农村“三变”改革也不应例外。只有通过政府对改革全程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改革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三变”改革涉及到村集体、农户、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实际利益,其间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动介入,居中协调,甚至以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势必难以有效推进。从六盘水的情况看,政府主导在“三变”改革中体现得就非常明显,贯穿了改革的所有重要环节,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以政府平台公司对社会资本的牵引作用为例,当地一般做法是:先由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把产业业态布局好;然后再引入融资企业、经营主体或引导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发展产业。当市场主体培育成熟后,平台公司再退出。目前六盘水市、县两级已有相关政府性投融资公司50余家,共投入资金23.8亿元,这些平台公司已经成为有效链接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双面胶”。陕西各地市在“三变”改革中,也要学习借鉴六盘水的这些经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在项目选择、产业规划、资源配置、资金整合、政策制定等重要环节提前主动介入,对改革全程要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移,各方利益不受损。
  (三)解放思想是基础
  新时代的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六盘水市自然条件恶劣,尤其是土地石漠化情况严重,粮食单产较低。如果依旧困守于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依靠单一的玉米、土豆等低效农作物种植维持基本温饱,那么脱贫攻坚将永远是一句空话。正所谓“穷则思变”,六盘水各级领导干部不等不靠,而是立足实际,不断突破各种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终于找出了一条农村改革的新路子、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不仅显示了改革本身的巨大威力,也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和认同感。例如该市钟山区的梅花山,原本是一个没有什么特色资源的穷乡僻壤,但是在“三变”改革中,经过当地干部群众一系列的奇思妙想和苦干实干,仅两年时间,一个总投资过百亿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就横空出世,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成为“无中生有”发展经济的典型。与六盘水的情况相比,陕西多数地区人财物各项资源相对丰富,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较好,但是实事求是地看,基层干部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我们应认真学习六盘水市的改革经验,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扬 “创新思维干、解放思想干、甩开膀子干、拎着帽子干”的“四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改革落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四)选准产业是重点
  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没有产业的兴旺发达,所谓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三变”改革中,选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六盘水的主要经验就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反复论证,因地制宜,精准决策,避免盲目。根据六盘水山地多、海拔高的特点,该市在“三变”改革中重点培育了三大产业:一是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目前主要以种植红心猕猴桃、刺梨、核桃、软籽石榴等具有市场优势、山地特色明显的优质水果为主,具体采用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动产业发展;二是旅游休闲产业。主要依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及旅游景区建设,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山地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避暑,康体养生等产业;三是现代服务业。即通过政府统筹,将城市停车场、商铺、集贸市场、广告位等公共优质资源,通过股份合作,让渡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常住人口较多,消费潜力巨大,在农村“三变”改革中,也要善于结合实际,重点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地域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如苗木花卉、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特色民宿等,通过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网络化、经营股权化”的发展道路,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做好龙头是关键
  近年来的各地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高效运作。对“三变”改革而言,农民要入股的对象也主要就是这些经营主体。经营主体越强,则带动的农民越多,农民的保底分红和股份收益越高;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越强,则入股农民的各项权益才会越有保障。因此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就成为当前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龙头,其数量多少、实力强弱是直接影响“三变”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主要通过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方法成功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落地生根。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农业园区29个,园区就业农民29.5万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6个,省级龙头企业44个,合作社1085个,其中已有9家企业成功上市。借鉴六盘水的成功经验,陕西各地市在下一步的“三变”改革工作中,也应把培育引进更多更好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使其在自身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对农民脱贫致富、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
  (六)防范风险是保障
  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民生性,其中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不言而喻,一旦出现问题对参股农民来讲可能都是灾难性的,因此在“三变”改革中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多管齐下,严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六盘水市的主要做法是:在防范自然风险上,采取将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思路,通过财政投入500万元农业保险资金,撬动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在防范市场风险上,针对拟重点发展的产业实行县评审、市报备的“风评”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风险补偿;在防范法律风险上,主要是从规范工作流程入手,加强合同管理,组织律师、公证员团队,帮助农民规范法律程序,同时组建“三变”巡回法庭和“三变”检察室,及时处理涉法涉案问题;在防范道德风险上,主要是结合信用村镇建设,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企业则主要是督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财政、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使其经营行为公开透明。陕西各地市要充分吸收借鉴六盘水在“三变”改革风险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国家层面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尽快出台有力举措,为改革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2]中央党校农村改革调查组.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探索——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工作调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1).
  [3]崔红志.农村三变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政策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7,(11).
  [4]桑瑜.“三变”改革的启示——贵州六盘水扶贫攻坚调查[N].中国经济时报,2017-08-29(8).
  [5]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办公室.有力有序推进“三变”改革[N]贵州日报,2018-03-08(6).
  [6]新丝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启示[N].西安日报,2018-12-20(1).
  作者简介
  西安市行政学院课题组:雷军(执笔),任孟娥、李亚绒、纪丽娟、周阿利、樊晓周、丁亮
其他文献
铜川市作为陕西省首家党代表提案制试点地市,各级党委从提案的提出、受理、审查、确立、办理到反馈,都探索出了一整套运行机制,但也存在县(区)、乡(镇)基层党代表部分提案质量不高,部分提案可操作性差而无法立案落实,提案选题定位不准与人大政协议案、提案重叠等问题,反映出基层部分党代表提案能力的不足,实际上也是其履职能力不够的具体體现。建议将党代表提案制经验纳入党代表任期制整体制度建设之中,制定实施细则推动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荔县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很多群众在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上大操大办,浪费攀比成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群众还因此致贫、返贫。为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大荔县从2017年起实施城乡新型殡仪改革和农村婚丧礼仪改革,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5名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等十余个单位为成员的“两改”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成立“两改办”、村
期刊
长久以来,藏族民间“勒卓”文化在海南州地区根深蒂固,甚至家喻户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勒卓”这一文化名片,对于唱响海南州“文化名州、文化大州”品牌,彰显海南州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勒卓”民间艺术的类型及特点  “勒卓”即藏语,译为歌舞,“勒卓”在藏族民间艺术中所包含的类型很多,其中酒曲、拉伊、则柔、弹唱、嘛呢唱经调、赞歌、礼赞、劳
期刊
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可是,对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已是沧海桑田。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特大地震,让“汶川”成为川、陕、甘遭受地震侵害的所有地区的代名词。地震发生后,中国体制优势突显,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强大的紧急救援、灾后重建以及整体性社会重构等系列过程,成就斐然。在国家作为主导力量的重建推動下,汶川地震灾区硬件设施水平突飞猛进,灾区面貌焕然一新,跨越式步
期刊
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体验和体现应该是统一的。创造人物形象,就要做好这种统一的工作。演员的创造工作就是从认识理解开始,然后按照角色明确动作设计,在规定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动作,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的状态,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2018年4月24日,著名秦腔小生、戏曲教育家王芷华老师因病逝世,享年80岁。王老师是西安易俗社的老演员,常演剧目有《胭脂》《貂蝉》《三滴血》《双锦衣》《桃花扇》等
期刊
20多万亩濒临撂荒的土地焕发生机、50万亩良田实现规模流转、27201户村民变成了股民、赵家峁等一批贫困落后村庄的面貌彻底改变……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连年狠抓“三变”改革,让土地活了,乡村美了,村民富了。  作为同时承担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两个“国字号”试点任务的县区,榆阳区自2013年起,就在深度贫困村赵家峁村开始改革试点。经过四年努力,“三变”改革由点到面,打造出了全国“三
期刊
四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高擎解放思想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的征程,中国的历史性变迁会由此掀开大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四十年风雨兼程,我们党破解一个个理论难题,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期刊
阿坝州作为四川第二大藏区和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是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州、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2008年“5·12”地震后,阿坝州坚持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目标不动摇,将振兴旅游作为灾后产业恢复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十年中取得了辉煌的重建成果。现在的阿坝旅游,已初步形成一个具多功能产品、多层面市场、多休闲方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为阿坝旅游的强势振兴和跨越发展打下了
期刊
维吾尔族刺绣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传承主体是本民族妇女,她们从美化服饰、家居,到如今拓展刺绣市场,在哈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政府+企业+高校”发展模式,使之成为农牧民多元增收的亮点和新疆特色文化产品的亮点。  哈密是连通新疆与内地的咽喉,也是连接全国和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更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处。自古以来,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交流、交融,既推动
期刊
“我们要以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小康新胜利。”这是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中国红谷”延安,志丹县以“红都”扬名海内外,不过,志丹人拥有的不只是革命先烈刘志丹所带来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實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特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