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应试教育首先改变教育认知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教育公平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就是改变命运。所以,每一年的高考总是牵扯千家万户的瞩目。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种功利性教育对于正常教育的扭曲:为了考试,学生接触先进思想书籍的机会很少;同时,目前的国内教育大多不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那些技能也是不容易考核衡量的。
  但是,沉迷于书面文本的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在教育的认知中,语文的基础是字词句篇章的分析——尽管很多题目已经显得极端的偏执,仍有不少人对那些东西奉若圣典。多年来,国内教育难得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拔尖人物已不足为奇,因为教育思想的偏执与盲目禁锢住了师生们的头脑。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已经很明显:不少人才被培养的除了考试,生活基本能力都没有,由于长期脱离实践沉迷于书本,这种错位使得不少高材生踏入社会之后出现了迷茫,甚至于面临生活而无措。而各个年龄段体质与视力的下降也是公认的讨论热点。然而,在高考改革的热点上,依然有众多困扰改革步伐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如果改变现有的高考,国内教育会是很腐败的,没有穷人出路的教育。可是,是否就应该为了教育公平,而讓孩子们没日没夜的继续劳累于记忆一些价值不大的、记忆型的考试题,并且继续埋头于做卷子考试呢?
  个人认为,教育首先需要走出应试的泥潭,看问题、想事情的立场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老思路。教育的立足点,首先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具备不同能力的人才,而非用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扼杀每个人的特长。像时下这般,表面上考试是公平的,然而招生地域上的歧视体现着各种教育的不公。可是,那些只会考试的学子,又有什么能力让名高校感到后悔呢?所以,要谈论公平教育,个人认为,首先需要转变应试教育认识才行。
其他文献
“阳光分班”在各地严谨有序地进行着,貌似有向全国推广的征兆。这种分班机制是由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将中小学新生用电脑随机打乱,在媒体、家长、人大代表等多方监督下完成分班的方式。这个过程避免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目前口碑良好。但看似“阳光”的背后,却涌动的是教育的无奈。或许,它最终会演变成一场闹剧。理由如下:  其一,“阳光”的背后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学生经由学
5月13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其中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尽管“
【目的】描述我国医院网站护理信息呈现现状;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医院网站护理信息的呈现现状;探讨我国大型医院网站护理信息呈现的模式,为完善我国大型医院网站护理信息的呈现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较为原始的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它的多向分化潜能在神经、血管、心肌梗死和肿瘤的治疗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已广泛应用于自体和异体
学位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早期教育有三种令人担忧的倾向。  一是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二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办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周全,犯错误时有发生。如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