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该给学生哪些必要元素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3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训练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朗读空间,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匹配的朗读情境,还要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朗读示范,把本该最基础的朗读训练切切实实地抓起来。
  关键词 朗读空间 朗读情境 朗读示范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凤凰语文网走进某学校,网友们听《会走路的树》一课。课毕,某特级教师点评:“这是一节优质课。尤其是朗读教学非常到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地朗读对话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不想,话音刚落,凤凰语文网版主“鸿雁长飞”(网名)说:“我认为朗读在这一节课中需要继续研究,因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以及朗读效果的优化,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过程中进行,有个成长的阶梯……”由此,再一次引起了我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得有声有色?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到底该给学生提供哪些元素?
  一、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朗读空间
  镜头一:《但愿人长久》片段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10分钟(时间),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轻声朗读,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师:“现在咱们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生:“我觉得诗人苏轼这时候一定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师:“说说你的理由。”生:“文中有一句话——‘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这是作者在埋怨月亮。这时候应该跟家人团圆,而诗人却在远方,所以肯定想念自己的亲人。”师:“是呀,因为想念家人而埋怨月亮,你能从句子里体会出诗人的感情,很好。能不能把这样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思考: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需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阶梯。“情感朗读”并非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需要学生能与文本主人公进行情感沟通,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朗读才会有基于情愫之上的真情流露。正所谓“心领神会”而“言传于外”。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对话文本,揣摩词句,学生在徜徉文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苏轼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情感冲击面前,让学生朗读文本,在品味、想象的前提下,文本的“神”和作者“情”在学生心目中清晰起来了,文字的韵味就能在学生朗读中充分展现出来。
  二、给学生一个匹配的朗读情境
  镜头二: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雨点》一课时,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内容有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画面,并且配上合适的音效。在这样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其情境并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雨点,来到池塘里,来到小溪边,来到江河中……
  思考:笔者以为:有一些写景抒情的文本,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想象进行自由驰骋,但是,学生往往不能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朗读目标,于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便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叙说,一段适合的音乐渲染,几张简单、生动的图片……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匹配的朗读训练场景。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更能够将自己在对话文本过程中生成的情感,用自己有滋味的朗读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与文本匹配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好像来到了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里。学生的朗读情感得以升腾,朗读兴趣也被有效激发出来。场景便成了学生有效朗读的催化剂,学生便像一颗快乐的雨点一样,在大自然里徜徉。他们因景而陶醉,景色也因朗读更纯美,可谓情景相融。
  三、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朗读示范
  镜头三:《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学生虽然被普罗米修斯的无私奉献和勇敢坚强的意志所打动,但是在让朗读的时候依旧读得平平淡淡,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动。师范读文中“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一部分内容。(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画面)生:“我好像看到了宙斯那张凶狠的脸,正在恶狠狠地看着普罗米修斯。”生:“我好像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绑在悬崖绝壁上,在痛苦地呻吟。”师:“那赶紧屈服吧!”生:“不,普罗米修斯绝不屈服。”师:“真是好样的。还有谁想说?”生:“我好像看到了鹫鹰正在啄食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全身都是血。”生:“普罗米修斯咬紧牙关,坚持着。”师:“这样坚持,为了谁?”生:“为了老百姓的幸福,为了人类的文明。”……
  思考: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一课都有一道练习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足以看出,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分量之重。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似乎范读已经渐渐地淡化出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差异,朗读所呈现出来的水平不一样,这时候,除了需要给学生一有效的引导之外,示范朗读也必不可少。在这一镜头中,教师范读后,学生的交流场景告诉我们:教师的范读不光给学生示范,还能用声音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同时,更能够启发学生在欣赏完教师的范读后,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笔者以为:教师的范读就是语文教学基础的基础。只要我们示范了,学生必定会在课堂上掀起朗读的高潮,阅读课堂的高潮由此而生。
  激发学生朗读情感,提高朗读感悟效度,这是阅读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维度。当然,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元素还有很多,比如多元的评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本该最基础的朗读训练切切实实地抓起来,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朗读为阅读课堂激起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浪花,使整个课堂变得灵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