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在“设疑”中升格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的待人冷漠、做事拖拉、责任感差、遇事冲动等现象,作为学校、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改善这种局面。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运用“设疑”的办法,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些思考和尝试的空间,会使他们在青涩的成长季节早一些走向成熟。
  疑问会引发思考,思考后的行为会更加明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必要的疑问,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这样,无论对于班级管理,还是对学生的自我成长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班的文化墙上就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你发现别人的长处了吗?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学生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今天我们来找星星。”“找什么星星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问。“找星星啊——就是在本月当中,我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哪些同学对班级的贡献最大,我们就选他做本月的管理之星。”教室里立刻出现一片手的海洋。学生的眼睛里闪着热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好,现在开始!”于是,平日里许许多多不被人所关注的细节一件件地浮现了出来:“老师,劳动委员虽然成绩一般,可是他每天都提醒值日生做值日,然后检查,再关灯、关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学习委员也很辛苦,她不但负责布置考场,还为同学们加分、贴星,而且每次都贴得那么整齐。”“语文科代表收作业速度很快,把作业统计得清清楚楚再交给老师,很有责任心……”看着孩子们在如数家珍般地述说着别人的优点,我的心里一片感动。谁说现在的孩子眼里没有别人,只是老师没有给他们机会发现而已。
  被表扬的孩子,内心里充满自豪和感激,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表扬别人的孩子在陈述的时候,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也无形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时,这种学习方式甚至超过了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
  学生一个个地被提出来表扬,而且理由陈述得很详细。我发现,凡是被提及的学生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快乐甚至有些害羞的神情,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像吃了糖一样的甜。自己所做的事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和学习,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啊!最后竟然有二十多个人的名字上了黑板。同学们还有些意犹未尽,还在苦思冥想……
  之所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我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如果学生的目光只聚焦在分数上,对班级事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样下去,班级很难形成凝聚力。为了班级的长远发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宽阔的胸襟,我认为这样的分享是必要的。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愿意为班级做事吗?
  
  刚接手这个班级,我对学生都不了解,因此班委也就很难组建。于是一个想法浮现出来:通过询问,了解一下哪些学生愿意为班级做事。在这个前提下,任命班委就变得简单多了。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不断成熟。
  开学后一周左右,在班会课上,我把班级需要做的事情列了一张表格,然后根据表格的内容和学生的意愿,组织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做出决定——你想为班级做什么事情。试用期为一个月。认真负责、工作得力的学生继续任用,不合格的学生另外调整。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内心深处很愿意为班级做事,却缺乏勇气和持久的精神。因此,遇到班级选举就会缩在后面。我和他们讲清班级干部的职责、要求及奖励办法。做得好的学生,如果被推选出来并且半数通过,就可以在班级光荣榜上自己的名字下面加一颗星。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认真负责的学生在为班级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为班级服务的意识,使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他们虽然辛苦,却享受着劳动的乐趣、被同学欣赏的喜悦及老师表扬的幸福。对于缺乏劳动热情的学生,如果老师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并加上适当强化,就会使学生的劳动意识被唤醒。他们在为班级做事的同时,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责任意识也会慢慢地形成。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工作也得到了良性发展,一举两得。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和强化的。作为教师,要有步骤、有方法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现在,学生们在新的集体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幸福、愉快地工作着。他们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在实现自身价值后的一种更为成熟和深层次的快乐。我相信,这种能力和情感对他今后的成长甚至今后的人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当我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脱,而是尽力把属于自己的一项任务做得更加出类拔萃。
  
  你的效率有多高?
  
  写作业慢吞吞,排队懒洋洋……学生中这种拖拉的毛病非常普遍,为此我十分担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效率”无疑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我召集班委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目前的低效不仅表现在排队、收作业上,还有体育活动等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这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从今天开始,所有的事情都计时完成。我专门找了两名做事比较负责任的计时员,每天对排队、收作业的时间进行统计。排队20秒、收作业2分钟,下课时,计时员站在讲台上,大喊一声:开始。于是,学生们好像运动员进入了比赛状态一样,霎时间教室里一片沸腾,转眼间又转为安静。作业本已经整整齐齐地躺在了科代表的桌上。又是20秒的时间,学生们都整装待发,站在了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好,初战告捷,试验成功。原来,人的惰性是需要不断地约束和调控的,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以此为契机,我们班在做值日、放学收拾东西、进教室坐定等方面都采取了计时的方法。很明显,学生做事情的效率提高了,我班经常是年级中最早进食堂吃饭,最早熄灯放学的班级。学生们也在高效中体会到了种种好处和乐趣,并且乐此不疲。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反复和训练,学生们基本上养成了迅速做事的习惯。“用时短、效率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我想,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和成长有着积极 的意义和影响。
  
  今天,你思考了吗?
  
  “怎样才是更好的办法?”这是我经常要问自己的问题。通常在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冲动地解决问题时,我也会问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让他们去思考。很快,学生会给我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有时候正是我所期待的。这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和体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许多种,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呢?
  周五,由于新加坡学生的到来,小周和小黄的位置调到了一起。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可在他们两个人中间却产生了问题,课堂上吵架,去食堂吃饭的路上还在继续,甚至推推搡搡起来。我把他们单独叫到一边,听他们简要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非是,你说我一句。我骂你一声,没有什么清晰的头绪。看他们还在喋喋不休,各执一词,我反问道:“还有半个小时,你们可以说清楚吗?老师不吃饭,等你们辩论结束。”两个人立刻都没了声音,瞪大眼睛望着我。我趁机提了一个问题给他们:“你们现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他们在认真思考后给了我另外的答案,这几种答案,正是我想要告诉他们的,然而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后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和机会为自己的行为做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在混乱的思维状态中莽撞行事,常常用违纪的结果替代了智慧的抉择。这其中的关键是班主任怎样巧妙地引导。年级安排了每日午间练字,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在练字时,学生逐渐懂得了安静,学会了思考,远离了浮躁,练就了定力,这也正是学习中所必备的品质。学会思考,找到更好一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感觉比较有效果的方法之一。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反思的生活和学习是不可想象的。思考,让我们的言谈举止充满智慧,洋溢着无限的魅力。几分钟的思考,也许可以改变一个冲动的行为。思考在事前,错误能及时地止步:反思在事后,错误不再重复产生。
  纵观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面有每日反思、每周反思、每月反思、期中考试反思、期末考试反思。不但学生反思,老师、家长也在反思,今天的我做得怎么样?是否在重复着昨天的不足?是否在旧日的经验中徘徊?是否在习惯的思维中流连忘返?还有哪些没有做到更好?不断的反思使学生不断地成长,使教师不断地成长,同时也使家长不断地成长。内省的力量是强大的,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提高,相信在智慧的思考中,敬业会变成乐业,敬学会变成乐学。
  “设疑”促进了学生思考,促进了学生提高,在疑问和解答的过程中,规范越来越明晰,心智也逐渐走向成熟。如今,班级的文化墙上贴着这样四个“疑问”,它们每天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文明和礼仪的种子慢慢在学生心中萌芽,等待有朝一日破土而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