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而对于深圳民间的职业打假人来说,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和契机,打问题食品成为圈内人2009年至今最主要的“工作”。
对应民间打假人群,深圳还有个“深圳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这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的义工队。去年底,全国食品安全督察组在深圳召开会议期间,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人士曾经建议将此模式和经验推广到全国,以发起更多市民搜集食品安全线索,同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民间打假人各有招数
作为一个民间职业打假人,马啸峰嗅觉十分敏锐,《食品安全法》历时三年、历经四审,于去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马啸峰对该法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关于赔偿条款,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开始四处出击。
这部法律吸引民间打假人扎堆的关键在于“十倍赔偿”条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退一赔一”条款相比,《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无疑更具吸引力,加上政府各部门对食品问题更加重视和严格,引发了深圳民间职业打假人购买假冒伪劣食品潮。
2009年6月1日至今,马啸峰在法院提起的诉讼超过100宗,其中80%以上事关食品安全,此外,向工商部门投诉的食品安全案例有六七十件,目前,已经判决的案件约50宗,除因调解撤诉案件外,胜诉率达到90%以上。
马啸峰专捡大型商场超市“下手”,因为这些商家对诉讼案件还比较重视,一旦进入法律程序,涉及的问题商品都会及时下架停止销售。而那些不知名的小商家,并不在乎法院判决,只怕工商部门查处,他就直接向工商投诉。对一些经常出现问题的商家,法院判决后商家若不履行退赔,他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旦强制执行的商家,会被纳入深圳市诚信体系的信用黑名单。
而“80后”的打假人赵际文在2009年向行政部门举报食品问题50多宗,起诉案件10余起,仅输掉一起官司 。赵际文经常上一些打假人集中的网站搜集线索,如楚天维权网、315维权投诉网和卫生部官网,他会根据网友举报或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走访,一旦发现商家销售问题产品或有欺诈消费者行为,便通过向执法部门举报及诉讼的形式打假,当然,成功的案例他会与同行分享,深圳做完再到外地去做。
据介绍,比较容易发现和取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非食品物质添加在普通食品中、违规标识、虚假宣传,他们也以此为重点开始全市范围大搜罗。所谓的非食品物质除了类似三聚氰胺之类的有害 物质之外,还包括如乳钙一类被列为药品的物质,前者比较隐蔽难以发现,而后者却十分明显。
去年6月份,因为深圳消费者向销售方索赔10倍赔偿金的第一案,打假人韩飞一夜成名。韩飞告诉记者,自《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普通食品添加药物一类的打假。据他调查,深圳市面上食品安全问题除了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外,将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后上架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义务监督队专业识真假
相对民间打假人,深圳还有一个“官方”打假队,基本由退休老人组成,他们的打假频率虽然没有民间打假人高,但是每月基本都会行动3-5次。自2007年6月成立起来,他们所做的案例也有100多宗,而且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民间打假人针对的问题要严重得多。
深圳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田洪增老人告诉记者,这支义工队成员140多人,其中十多人有政府颁发的检查证,随时随地可以对超市里的食品进行突击检查。“我们平时穿便衣,又是老人,对问题食品比较容易发现。”田洪增告诉记者,义工队队员有事没事逛逛超市、市场,发现有问题立刻与商家沟通,如果问题不太大,就请对方改正,如果问题严重,则会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由政府部门牵头查处。
别小看这些退休老人,他们可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能够准确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政府还给义工队配了两台蔬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老人们经常拎着仪器小箱到超市进行突击检测。
2009年,深圳食品安全义工队打击最多的问题食品在水发食品市场。他们发现,水发食品的甲醛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且反复出现,如黑心商家用甲醛水浸泡牛百页用来增白;此外,他们还在学府路人人乐发现一冰柜约几十公斤的过期冷冻食品,食品上的旧标签显示过期,而覆盖上去的新标签也过期;在一家超市,义工队发现特价大米是发霉大米与好米掺杂在一起,经调查,发现供应商仓库中还有几十吨发霉大米。
去年1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督察整顿组在深圳开会时,听闻深圳还有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整顿组表示这种形式很好,建议将深圳经验向全国推广,既可以提高百姓的防范意识,又能发动老百姓搜集线索。
■专家建议
市民投诉 政府检测 商家埋单
无论是民间职业打假人,还是官方组织的义工队,毕竟是少数,而且,职业打假人多是为利,义工队又只有一支。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律师陈伟认为,打假人若只是小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营者的警惕和质量把关意识,对营造好的消费环境是好事。但如果这个群体及购买商品的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有正面的作用,反而违背了消法的精神。他建议政府建立一个公共的救济途径,让消费者遇到问题有平台或者有可能快速、便捷地解决。
据悉,目前深圳蔬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费用在400-500元,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仪器、试剂成本高,目前的收费标准只是成本价,但他调研过,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因为一把青菜去做鉴定,因为一把青菜的价格与检测费用相比太过悬殊。陈伟认为,食品质量问题容易出现争议,需要政府部门来主导相关的检测和鉴定,形成“老百姓投诉—政府检测—商家埋单”的模式,比如检测若不合格,由商家埋单,若合格则由政府负责。
■打假案例
去年10月份,赵际文在新一佳、家乐福、吉之岛等多家大卖场发现,“伊利高钙奶”和“伊利早餐奶酪”的成分中添加有“乳钙粉”,宣传有保健功能。到底乳钙粉能否用于普通食品?赵际文就此向卫生部在线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表。
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于去年11月11日正式以书面形式回复他:乳钙曾被批准用于保健食品中,这种物质能否用于普通食品,应按照新资源食品或营养强化剂进行申报,对其危险性评估后再作出决定。有卫生部“撑腰”,赵际文拨通了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涉事卖场所在辖区工商部门相继立案展开调查,福田、龙岗工商部门有复函为证。
成功索赔10倍
去年6月,韩飞在深圳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致药店百仕达分店购买了两瓶“奈氏力斯蜂胶复合软胶囊”,花费476元。因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蜂胶、银杏叶提取物”仅限用于“保健食品”。他把两家药店同时告上法庭,罗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药店赔偿韩飞10倍赔偿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深圳消费者向销售方索赔10倍赔偿金的第一案,韩飞一夜成名。
对应民间打假人群,深圳还有个“深圳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这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的义工队。去年底,全国食品安全督察组在深圳召开会议期间,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人士曾经建议将此模式和经验推广到全国,以发起更多市民搜集食品安全线索,同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民间打假人各有招数
作为一个民间职业打假人,马啸峰嗅觉十分敏锐,《食品安全法》历时三年、历经四审,于去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马啸峰对该法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关于赔偿条款,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开始四处出击。
这部法律吸引民间打假人扎堆的关键在于“十倍赔偿”条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退一赔一”条款相比,《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无疑更具吸引力,加上政府各部门对食品问题更加重视和严格,引发了深圳民间职业打假人购买假冒伪劣食品潮。
2009年6月1日至今,马啸峰在法院提起的诉讼超过100宗,其中80%以上事关食品安全,此外,向工商部门投诉的食品安全案例有六七十件,目前,已经判决的案件约50宗,除因调解撤诉案件外,胜诉率达到90%以上。
马啸峰专捡大型商场超市“下手”,因为这些商家对诉讼案件还比较重视,一旦进入法律程序,涉及的问题商品都会及时下架停止销售。而那些不知名的小商家,并不在乎法院判决,只怕工商部门查处,他就直接向工商投诉。对一些经常出现问题的商家,法院判决后商家若不履行退赔,他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旦强制执行的商家,会被纳入深圳市诚信体系的信用黑名单。
而“80后”的打假人赵际文在2009年向行政部门举报食品问题50多宗,起诉案件10余起,仅输掉一起官司 。赵际文经常上一些打假人集中的网站搜集线索,如楚天维权网、315维权投诉网和卫生部官网,他会根据网友举报或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走访,一旦发现商家销售问题产品或有欺诈消费者行为,便通过向执法部门举报及诉讼的形式打假,当然,成功的案例他会与同行分享,深圳做完再到外地去做。
据介绍,比较容易发现和取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非食品物质添加在普通食品中、违规标识、虚假宣传,他们也以此为重点开始全市范围大搜罗。所谓的非食品物质除了类似三聚氰胺之类的有害 物质之外,还包括如乳钙一类被列为药品的物质,前者比较隐蔽难以发现,而后者却十分明显。
去年6月份,因为深圳消费者向销售方索赔10倍赔偿金的第一案,打假人韩飞一夜成名。韩飞告诉记者,自《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普通食品添加药物一类的打假。据他调查,深圳市面上食品安全问题除了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外,将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后上架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义务监督队专业识真假
相对民间打假人,深圳还有一个“官方”打假队,基本由退休老人组成,他们的打假频率虽然没有民间打假人高,但是每月基本都会行动3-5次。自2007年6月成立起来,他们所做的案例也有100多宗,而且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民间打假人针对的问题要严重得多。
深圳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田洪增老人告诉记者,这支义工队成员140多人,其中十多人有政府颁发的检查证,随时随地可以对超市里的食品进行突击检查。“我们平时穿便衣,又是老人,对问题食品比较容易发现。”田洪增告诉记者,义工队队员有事没事逛逛超市、市场,发现有问题立刻与商家沟通,如果问题不太大,就请对方改正,如果问题严重,则会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由政府部门牵头查处。
别小看这些退休老人,他们可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能够准确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政府还给义工队配了两台蔬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老人们经常拎着仪器小箱到超市进行突击检测。
2009年,深圳食品安全义工队打击最多的问题食品在水发食品市场。他们发现,水发食品的甲醛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且反复出现,如黑心商家用甲醛水浸泡牛百页用来增白;此外,他们还在学府路人人乐发现一冰柜约几十公斤的过期冷冻食品,食品上的旧标签显示过期,而覆盖上去的新标签也过期;在一家超市,义工队发现特价大米是发霉大米与好米掺杂在一起,经调查,发现供应商仓库中还有几十吨发霉大米。
去年1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督察整顿组在深圳开会时,听闻深圳还有食品安全义务监督队,整顿组表示这种形式很好,建议将深圳经验向全国推广,既可以提高百姓的防范意识,又能发动老百姓搜集线索。
■专家建议
市民投诉 政府检测 商家埋单
无论是民间职业打假人,还是官方组织的义工队,毕竟是少数,而且,职业打假人多是为利,义工队又只有一支。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律师陈伟认为,打假人若只是小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营者的警惕和质量把关意识,对营造好的消费环境是好事。但如果这个群体及购买商品的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有正面的作用,反而违背了消法的精神。他建议政府建立一个公共的救济途径,让消费者遇到问题有平台或者有可能快速、便捷地解决。
据悉,目前深圳蔬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费用在400-500元,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仪器、试剂成本高,目前的收费标准只是成本价,但他调研过,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因为一把青菜去做鉴定,因为一把青菜的价格与检测费用相比太过悬殊。陈伟认为,食品质量问题容易出现争议,需要政府部门来主导相关的检测和鉴定,形成“老百姓投诉—政府检测—商家埋单”的模式,比如检测若不合格,由商家埋单,若合格则由政府负责。
■打假案例
去年10月份,赵际文在新一佳、家乐福、吉之岛等多家大卖场发现,“伊利高钙奶”和“伊利早餐奶酪”的成分中添加有“乳钙粉”,宣传有保健功能。到底乳钙粉能否用于普通食品?赵际文就此向卫生部在线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表。
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于去年11月11日正式以书面形式回复他:乳钙曾被批准用于保健食品中,这种物质能否用于普通食品,应按照新资源食品或营养强化剂进行申报,对其危险性评估后再作出决定。有卫生部“撑腰”,赵际文拨通了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涉事卖场所在辖区工商部门相继立案展开调查,福田、龙岗工商部门有复函为证。
成功索赔10倍
去年6月,韩飞在深圳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致药店百仕达分店购买了两瓶“奈氏力斯蜂胶复合软胶囊”,花费476元。因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蜂胶、银杏叶提取物”仅限用于“保健食品”。他把两家药店同时告上法庭,罗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药店赔偿韩飞10倍赔偿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深圳消费者向销售方索赔10倍赔偿金的第一案,韩飞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