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加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大部分的人工时间和消耗,有效提高计算和测试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准时性,从而为生产过程提供更高效的技术后盾,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事故,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索
  引言:经过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不断演变为生产低标准电气自动化设备,以国内中型企业为采购来源,国外企业为采购渠道,生产中高档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引进和选用国外中高标准电气自动化设备,选择中小型生产 国产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市场容量分配。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网系统自动化三个环节。首先,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安装RTU(远程控制通信中断),收集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电网调度中心。通过渠道,供调度员审核和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网系統自动化的集中信息处理环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调度自动化由国家、区域、省、区、县五级电网调度机构组成。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级电网调度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传输,实现统一调度。
  变电站自动化主要是指用户接线盒通过输配电线路与变电站连接,实现变电站安全维护、变电站监控、变电站人工监控、人工电话操作等功能。通过网络通讯,对变电站内的各种用电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和维护,利用计算机光缆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通过变电站自动化,建立一个集协调、测量、监控于一体的综合变电站系统。除此之外,配网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电网系统中各种配电设备的高性能、自动化通讯。
  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仍然广泛且易于实施。本次在门店系统中的应用,是对现有遥视系统软件功能的改进和增强。硬件设备方面,基本硬件设备无需更换。除了需要添加摄像头和照明系统进行识别外,没有大的变化。需要做的是在软件red中添加图像识别模块,并将识别结果输出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在不增加大量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一定程度的视觉智能。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图像识别的实时性。算法的效率和硬件功能的强弱也会影响图像识别的实时性。还有一个问题。有很多种图像。当然,识别方法不尽相同,所以不难发现,图像识别模块工作量大,工作规模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需要规划图像识别功能,保证实现它的整体表现。
  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智能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这项技术在不断地转化和更新。该技术用于发电厂。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们在发电厂引入了自动化智能电力系统。如果发电厂出现技术问题,系统会在第一个小时内快速诊断问题位置并修复系统。由于故障分析在智能系统中的输入,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这项技术是通过无数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的,并且在未来会以更好的方式不断改进和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对电网的智能化运行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国数字电网形成了网络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智能技术。因此,智能电网仍需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更加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不断开拓创新电气自动化金属,相关技术人员应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向前发展。
  2.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PLC技术是机电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项新技术。具体编程根据操作说明完成。通过编程计算得到相应的材料。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实施了两种方案。运行所需的总能耗具体应用条件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时序控制、死区时间控制、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死区时间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由于无法保证连续运行,采用PLC技术模拟电力系统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和维护人员。良好的指令操作,如记忆控制、操作和记录,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的技术后果。首先,PLC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灵活的处理和输出,从而实现对其他功能设备的过程控制和灵活管理过程。
  其次,PLC技术可以实现压力、温度、流量等技术指标的闭环控制和管理。同时,PLC技术的通断控制功能可以大大增加控制点的数量。最后,PLC技术的顺序控制功能对降低火电厂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 计算机视觉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成像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技术已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图像信息在整个系统的分析判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他计算机技术标准,如图像分析和信息处理等,也逐渐完善并变得相当苛刻。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机技术必须取代手动图像分析和处理。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过程中,信息量很大,信息变化的频率也比较快,往往在几秒甚至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问题,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然而,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新技术都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被电力系统自动化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大势所趋,电力系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智能电网中最关键的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要加强电网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还必须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当前电力系统在稳定性和电网调度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光伏变压器和智能电网未来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姚旺鸿. 关于 IT 运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 科技风,2017(08) :235.
  [2] 李路生. 电力系统自 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 :206.
  [3] 陈洪涛.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 动化中的运用 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 :193-194.
  第一作者:郭国智,1979年,男,汉,湖南省衡阳市,本科,讲师,计算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第二作者:姓名:李京;出生年月:2002 07 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南省郴州市;学历:本科在读;职称:学生;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皮肤外受累器官还包括消化道、肺脏、心脏及肾脏等.典型的SSc首发症状往往是雷诺现象,为微血管损伤的表现,随后才逐渐出现皮肤增厚及内脏器官纤维化.月前其发病机制集中在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及纤维化3个方面.本文就以上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寻
期刊
目的 探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例难治性PM/皮肌炎患者经静脉输注异基因骨髓或脐带来源MSC,评价患者移植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手工肌力评分(MMT8)等实验室及临床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异基因MSC移植后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移植后1周血清CK值由移植前(1681+430)U/L下降至(886~248)U/L(P
期刊
近年来维生素D骨代谢外的功能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它不仅是与日晒有关的普通维生素,更是与类固醇激素高级调节系统相关的成分,调节人类达3%的基因.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维生素D有免疫调节作用,与免疫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维生素D与免疫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与日俱增,当前,电力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而电力企业也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单位。本文为保证低压台区电力自动抄表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出低压台区电力自动抄表系统异常运行预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低压台区;电力自动抄表系统;异常运行;预警方法  引言  近年来,伴随
胞质内衔接蛋白Act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kappa B(NF-kB)激活物,是Li等[1]在寻找参与信号途径的信号分子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能够促进NF-kB活化的蛋白分子。它能够结合并且活化NF-kB抑制物(IkB)激酶(IkB kinase,IKK),使NF-kB从NF-kB与IkB组成的复合体上解离下来,导致NF-KB的活化。根据其生物学特性,Li等将其命名为NF-KB活化剂(NF-kB acti
患者女,61岁.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于2010年7月主因口干2年,尿频、尿急、尿痛伴眼干1年入院.患者主要表现口干苦,咽干、进食困难,眼干涩,磨砂感,双下肢皮疹,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尤为突出,经多家医院诊断为“尿路感染”,并应用抗生素不见好转.既往“胆囊切除术”.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弥漫分布米粒大小、边
期刊
1概述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变硬和增厚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女性多见,多数发病年龄在30~50岁.根据患者皮肤受累的情况将SSc分为5种亚型:①局限性皮肤型SSc(limited cutaneous SSc):皮肤增厚限于肘(膝)的远端,但可累及面部、颈部.②CREST综合征(CREST syndrome):局限性皮肤型SSc的一个亚型,表现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特点,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炎性细胞参与其发病.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并与预后密切相关,发病率为12%~71%。
期刊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累及骶髂关节、中轴骨,有时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关节周围的附属组织以及内脏器官[1-2].AS的患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尤其多数在创造力最丰富的18~22岁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及社会生产力构成,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行为.被确诊AS对多数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不
期刊
患者女,60岁.因反复颜面肿胀2年,加重3个月于2007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肿胀,无发热、疼痛,无包块及破溃,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颜面肿胀,进行性加重,伴右眼睑肿胀,眼裂变窄,不伴皮疹、关节肿痛、肢体无力、肌肉酸痛,无口干、眼干,无口腔溃疡,无言语不利,无面部麻木感,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10年前曾有面瘫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