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成长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大学生说:“一个人通过奋斗,他可能不成功,但是,他一定会成长。”这位大学生说的,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却有一定的道理。大家想想,就说对孩子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人重要,还是让孩子成才重要?谁都盼望孩子成龙成风,但前提是先要成人。
  于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对料事如神的老酋长很不服气,有一天,他提着一只刚抓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老酋长:“我手里的小鸟是生还是死?”年轻人想:你要说它活着,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你要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让它飞起来。凭什么你说的都对?我一定让你错一回!结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宽容地一笑,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甚至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只是一个故事,却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一个人所有的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的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对任何人来讲,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成功却只是一个结论,一个句号。不注重心灵的教育,不注重人格的培养,不注重自我的塑造,把成功看得至高无上,所谓的精英教育,有时是害人、误人的教育。
  于丹认为:“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看重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伸自由。”于丹从教育的角度,清楚地解释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尊严关乎责任,一个人能意识到重任在肩,才会深感使命在身。于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直至成功。这是一种理性的成功,是一种“先成人后成才”式的实践。而自由又关乎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风骨,也是一个人的脊梁,它决定着一个人是站着走,还是没有廉耻地跪着活。
  人生就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懂事到懂事的过程。而成熟是一个人阅历的积累,是一个人经历的总结,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参悟;而懂事则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人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一个人做事的理由。不管依据什么标准,难道成熟和懂事不是一种成功吗?这种成功,虽然平淡,却置身于生活之中,源于生命的真诚,是生命的水到渠成。人生,并不是只有轰轰烈烈才算成功,很多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
  看重一个人的成长,似乎比看重一个人的成功重要,似乎应该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何必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去打拼呢?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包容的心态,培养孩子从小懂得牵挂别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授人以渔,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然后才会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事观、理想观。
  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平坦也好,曲折也罢,只要对孩子健康有益,对孩子性格健康健全发育有益,就是好,就叫好。一个家庭,一对父母,一个社会,懂得成长比成才更重要这个道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紧要的,才是最需要的,才是最现实的。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拼爹”现象,少一些胜者为王思想。
  人在成长中成熟,人在成熟中成长。这难道不是一种成才吗?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有些情绪总爱在无边的黑夜里悄然滋生,疯长弥漫,明明可以在阳光下掩藏很好的思潮,却突然在这样的柔美中暴露无遗。  生命里总有那样一群人、一些事需要你用此生的时光去忘记,可是当旅途渐行渐远,风景越看越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已更成熟的时候,却突然明白那些想去忘掉的记忆愈加深刻,似乎只要有一丝微小的变数,就会让它们膨胀变大,然后冲出压抑已久的空间,  这样实在可怕,因为隔着万恶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就会对最初
这天,哥哥有半天的空闲,便去看母亲。母亲正在菜同里摘豌豆,一见哥哥,乐得把装豌豆的篮子打翻了,豌豆撒了一地也不自知。  六十多岁的儿子,八十多岁的母亲,见面还有点羞涩,嗫嚅着,不知道说啥好。在儿子眼中,八十多岁的母亲就像孩子,孱弱,单薄,要人呵护;而在母亲的眼中,六_卜多岁的儿子也是孩子。哥哥蹲下身,帮母亲把豌豆捡起来,长年的劳作,让他的腰身笨拙臃肿,拣豌豆这样的轻活成了高难动作。哥哥嗔怪,不是让
丹麦不仅享有“童话王国”的美誉,也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在全国560万人口中,自行车拥有者就占到90%,人均拥有率居世界第一。  作为丹麦历史上的首位女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她于2011年9月上任后第三天,就收到首都哥本哈根市市民玛丽安·道琼斯的来信,信中说:“在我们国家特别是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车都是居民的首选,尤其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大都使用自行车。但由于自行车道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而机动车
初恋是岁月都风不干的花朵,思念的酸楚、回味的甘甜和遥望的美好,还有青春不再的惆怅,交织成淅沥的春雨,润泽她、滋养她。她摇曳在生命的枝头,在心的深处,散发纯净的芳香,让人久久回味,难以忘怀。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初恋,却是一条幽深绵长的雨巷,萦绕不去的哀愁、绵绵不绝的忧伤和刻骨铭心的情仇,像青苔,遍布他生命的雨巷。  23岁那年,为躲避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戴望舒避居好友施蛰存家中。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
林书豪在NBA的崛起,在全世界刮起了一股“林旋风”。一段时间内,全球的媒体都竞相报道,林书豪又取得了怎样骄人的成绩,他的未来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但是,的编辑安东尼·费德里克,就对他颇不以为然。他在移动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头条新闻,标题为“Chink In The Armor(穿盔甲的中国佬)”。文中除了嘲讽林书豪“偶然发挥,难成气候”外,通篇更是充斥着种族歧视的词汇。此文一出,便如引爆一颗炸弹
有一种睿智叫童真,有一种美丽叫纯洁    “下一位,周冬雨。”  2010年3月的一天,在北京的一家五星级饭店的会议室,张艺谋正在面试从石家庄赶来应聘的周冬雨。5分钟前,副导演已经将周冬雨的基本情况打印呈现在张艺谋面前:周冬雨,河北石家庄市某中学高三学生,1992年出生,在南京艺术学院报考舞蹈专业时被副导演相中;出身于普通的工薪之家,爸爸车祸去世后,妈妈带着周冬雨改嫁……  这天,周冬雨穿着中学校
从大学新生报到时见到她的那一刻,孙平就被她完全吸引了。她叫彭箐,留着一头齐肩的秀发。他觉得她就像一块无瑕的美玉,清纯无比。他经常在校园里与她“偶遇”,渐渐彼此熟悉起来。他开始向她发动爱情攻势,他热烈的追求赢得了她的芳心。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好几个男生都对她有意,其中一个叫罗力的男生,不但人长得帅气,听说还有好几万元的存款。  而更让他失落的是,彭箐似乎对罗力的追求也有些动心。想到因没有别人的钱多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穷极无聊,想出一个馊主意。这天,他操着一根棍子,悄悄伏在墓穴中,希望能等到孤身路过这里的人,然后,劫掠一点东西。  等了半天,也不见一个人来,凛冽的西风,吹得他瑟瑟发抖,他都快绝望了。就在这时候,有一个老头背着东西经过这里。他大喝一声,操着棍子冲了出来。老头哪里见过这阵势,一边哆嗦,一边求饶,说自己是个穷光蛋,身上背着的米,也是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天津大学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我们在这里庆祝2012届本科生同学毕业。在这个隆重的时刻,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为你们送上最美好的祝愿,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祝福你们扬帆新的征程!  大学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四年前,崔恺、周恺等天大校友们会师北京奥运场馆设计建设,令我们每一个天大人倍感自豪,带着对他们的羡慕和景仰,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你们走进了天大的校园。四年中,你们牵挂
记得“疑人偷斧”的故事。自己的斧子掉了,一开始就怀疑是邻家的人偷了。这个思想一旦占据脑海,先入为主,就挥之不去,愈陷愈深。这样去看,邻居走路像,说话像,一举一动都像,所有的活动都可以与贼挂起钩来,没有理由不像。而斧子在山上找回来后,再去看邻居,又什么都不像了。  这里,并不是邻居改变了什么,他是无辜的,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干。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别人眼里当了一回贼,着实当了一回冤大头。如果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