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化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它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从学习内容上看,它是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综合;从学习形式上看,它是教师的设计、组织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时间的综合,是读书、写作、表演、辩论、参观、采访、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的综合。
在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综合性设计考虑,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语文素养。如:在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时,就既要促进学生在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又要增强学生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搜集整理材料、口头书面表达、参观采访调查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还要对其进行反对不义战争、热爱和平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要将语文、艺术、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都整合在一起来学习,但它毕竟是一门语文学习,不管它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活动都应当围绕语文学科的目标、特点和性质来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本中提供的不少综合性学习主题中都涉及了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涉及地理知识,“感受戏曲大舞台”涉及曲艺知识等。我们在指导这些综合性学习时,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其他学科知识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以增长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实践性
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语文实践,中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实践性就更成为其主要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经历,要求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在设计、组织、探索和研究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要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多设计、开展一些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自然、认识自我、增长才干、扩大视野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性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如: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让学生在办刊、演出、讨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长语文实践能力。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广泛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开展,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活动较少的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经历探求知识的过程,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负责的学生在设计方案和项目分工时,要根据本组同学能力的大小、条件的优劣,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或查找资料、或参观访问、或撰写文章、或负责展示,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有所收获,这就体现了学习主体参与语文活动的广泛性。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价值,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动手,以实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的,其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有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长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才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实效性。
为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我们在教学时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中,力求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自主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组织时,则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办法,开展调查访问的步骤,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等,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它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从学习内容上看,它是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综合;从学习形式上看,它是教师的设计、组织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时间的综合,是读书、写作、表演、辩论、参观、采访、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的综合。
在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综合性设计考虑,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语文素养。如:在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时,就既要促进学生在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又要增强学生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搜集整理材料、口头书面表达、参观采访调查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还要对其进行反对不义战争、热爱和平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要将语文、艺术、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都整合在一起来学习,但它毕竟是一门语文学习,不管它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活动都应当围绕语文学科的目标、特点和性质来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本中提供的不少综合性学习主题中都涉及了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涉及地理知识,“感受戏曲大舞台”涉及曲艺知识等。我们在指导这些综合性学习时,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其他学科知识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以增长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实践性
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语文实践,中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实践性就更成为其主要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经历,要求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在设计、组织、探索和研究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要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多设计、开展一些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自然、认识自我、增长才干、扩大视野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性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如: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让学生在办刊、演出、讨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长语文实践能力。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广泛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开展,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活动较少的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经历探求知识的过程,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负责的学生在设计方案和项目分工时,要根据本组同学能力的大小、条件的优劣,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或查找资料、或参观访问、或撰写文章、或负责展示,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有所收获,这就体现了学习主体参与语文活动的广泛性。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价值,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动手,以实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的,其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有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长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才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实效性。
为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我们在教学时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中,力求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自主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组织时,则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办法,开展调查访问的步骤,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等,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切实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