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

来源 :一带一路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笔下,千年之前古丝绸之路的盛况可见一斑。一条丝绸之路,撑起了汉唐的盛世荣耀,丝绸、茶叶、瓷器不断出口,世界为之陶醉。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逐步形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
  丝绸之路是友谊与财富之路,交流与共荣之路,商贾络绎不绝,不同文明得以再次碰撞交融,兼容并包的理念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绵延至今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今天要交汇了,这不再是丝绸之路——因为中国不再只是丝绸之国,丝绸变成了“中国制造”的其中之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油气管道、电网、海上通道等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什么原因让丝绸之路在今天得以“焕发”新生机?今天的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又有何联系和超越?
  “一带一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
  古代丝绸之路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民族稳定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同样会发挥古丝绸之路这三大独特作用,以负责任的风范与真诚包容的大国姿态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这有利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模式更加广阔,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放眼古今丝绸之路,两者同为“亲善之路”“繁荣之路”“交流之路”。
  “亲善之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于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和谐共处的贡献,在和平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福泽各国民众的发展之路,促进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共处。这条“亲善之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谋求世界霸权,在国力强大的今天,将“请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同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
  “繁荣之路”,同古代丝绸之路联系东西方贸易一样,“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能在贸易交流的过程中推动东西方两大市场的繁荣,为沿线国家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从“一带一路”的议程设置来看,伴随着一系列自贸区,如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各类经济走廊,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升级,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减小贸易壁垒,便利各国进出口运营以及经贸投资,从而建立起高效运行的“财富流通网”“物资运输网”“货币交换网”。
  “交流之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民众交往之路。伴随着各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文化交流也同样会大放异彩。“一带一路”涵盖30亿人口,在建设的过程中,如能发扬传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沿线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推动“民心相通”早日实现,增强各国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和拥戴,而且能够极大地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应该立足长远,从长期收益看待政策有效性。目前,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审慎地处理各类问题,而非冒进地汲取短期效益,舍重就轻。
  “一带一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超越
  “一带一路”政策,是在传承传统“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内外的局势,赋予其不同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内涵,实现了两大超越。一方面,在空间上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限制,所辖区域空间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也得以深化;另一方面,在性质上赋予古丝路新的内涵,超越了传统丝路的思维模式,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稳健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
  空间上的超越 古代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通道,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进入欧亚大陆。可见,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从东亚开始,经由中亚和西亚地区,从而同欧洲诸国相联络。
  “一带一路”的建设,其主体范围大体仍遵循古丝绸之路的路径,依托现存的欧亚大陆桥,通过中亚、西亚等重要区域,连接欧洲,实现沿线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是,我国在“一帶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与其相配套的“经济走廊”建设,通过经济走廊,将历史上并非陆上丝绸之路主体的区域也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开创了由我国新疆地区经由巴基斯坦从而到达南亚的新途径,加之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互配合,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被成功纳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同时,历史上并非丝路主要途径区域的我国西南地区也承担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任。除此之外,“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还会将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的区域范畴,大大扩展了古丝绸之路的空间范围。“一带一路”在空间上的扩展,不仅大大激发了我国各省份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东亚、中亚乃至欧洲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空间概念,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经提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从而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同时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合作空间”上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贸易通”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贸易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真正为新形势下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国还将海陆丝绸建设并举。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密切相关,因此并没能出现“海陆同盛”的局面,而今将“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就是致力于创造海陆并举、协同开展的盛况。海陆空间的结合,其空间覆盖范围是古代丝绸之路难以比拟的。
  性质上的超越 “一带一路”丰富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三方面对古丝路做出了创新性发展。
  第一,时代性。古代丝绸之路虽然促进了陆上的大繁荣,但是仅仅依靠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优势迟迟得不到展现,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大航海时代。当今时代,“海洋”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大河”走向“大海”,从“内陆”走向“海洋”,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变传统丝绸之路重陆地、轻海洋的态度,创新性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海陆统筹兼顾,协调并举,体现了“海洋强国”要求下典型的新时代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一带一路”的开展,也将西北、西南纳入开放的前沿,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推动实现国内各地共同富裕,这同样符合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局面这一典型的时代要求。
  第二,先进性。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商业活动并不受到重视,这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将农产品或农业加工品作为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当时出口结构并不完善,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一带一路”在操作路径和操作理念两个方面,具有高度的先进性。首先,从路径来讲,“五通”将政治、经贸、交通、货币、民心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战略优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这本就是平等协作的典型创举;其次,从理念来看,我国坚持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将世界看作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富裕”。
  第三,开拓性。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我国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号召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协作,沟通了解,共建繁荣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从而共同应对目前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这一创新,超越了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古代丝绸之路相比,“一带一路”以其开拓性,给予了框架中沿线各国远超古代的发展生机和活力。
  《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当今的中国,继往开来,在继承“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实际,赋予这条古今之道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欧亚非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传承之下而出现的“一带一路”创举,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的友好协作,互惠共赢,共谱丝绸之路新华章。
其他文献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查尔斯·法恩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管理,21世纪的竞争将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
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在目标、核算基础、核算对象、核算依据、核算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会计要素与税务要素在确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会计在做账时要遵守企业会
企业经营实践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件,某上市公司的账面利润很是丰厚,但却没有充裕的现金来支付相应的支出,甚至于不能够偿还企业到期债务;换言之,企业有很多的“利润”,但手头现钱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