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临床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栓于每晚临睡前塞入肛门;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在腹泻、腹痛、粘液样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临床相关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少,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结肠镜检查所提示的粘膜病变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77.5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栓于每晚临睡前塞入肛门治疗方法而言,中药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芍药汤;内服;中药保留灌肠
  
  近些年以来,由于临床西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所引起的较多不良反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趋向于中药治疗该疾病的合理应用研究。本文应用中药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80例临床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l8例,女2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6.93±9.77岁;平均病程约为4.37±2.91年;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4.79±11.37岁;平均病程约为4.21±3.79年。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均无重度临床溃疡性结肠炎表现,无孕期和月经期女性患者,未伴有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等相关性临床重度疾病。
  1.2临床诊断标准80例临床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所制定的临床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
  1.3临床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①4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芍药汤[2]:
  中药处方:白芍25g 当归20g 大黄15g 槟榔15g黄连6g黄芩6g服药方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②联合中药保留灌肠[3]:中药处方:白头翁20g 地榆15g 丹皮15g 赤芍15g 黄连15g 青黛5g药物应用方法:水浓煎为100ml左右,日1剂,早晚灌肠各1次。
  1.3.2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2g /次, 2次/日;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栓1枚于每晚临睡前塞入肛门;两组患者均以15日作为1疗程,在经过2个治疗疗程之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1.4临床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表现;腹泻、腹痛、粘液样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临床相关症状,自应用药物治疗起一直到其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②临床结肠镜检查:临床结肠镜检查所提示的粘膜病变改善所需时间。
  1.5临床疗效标准[4]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结肠镜检查提示粘膜基本正常;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致消失,临床结肠镜检查提示粘膜存在轻度炎症或者是假息肉;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等相关性检查结果均无较大改善。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2在腹泻、腹痛、粘液样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临床相关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少,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结肠镜检查所提示的粘膜病变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77.5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当中,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慢性结肠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多处于结肠的粘膜层,通常情况下以溃疡较为多见,涉及直肠以及结肠的远端部位,甚至可以累及全部结肠。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晰,大多认为其发病和遗传、感染以及免疫等多方面的相关性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联,自身免疫性损伤是较为重要的发病因素。在临床中,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着持续性迁延、反复性发作以及不易彻底治愈的特征。
   本文通过探讨中药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臨床治疗效果得出,相对于常规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栓于每晚临睡前塞入肛门治疗方法而言,中药芍药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南林.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236-237.
  [2]史亚祥.肠愈Ⅰ号冲剂合祛疡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2010,(1):70-72.
  [3]李健生.中医药对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4]何俗非,施丽婕,邢凤池. 溃疡性结肠炎伴便秘治验1则[J],江苏中医药,2007,7(19):15-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前者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热敷的方法治疗,后者用局部关节囊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结果: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JOY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 120°,后伸> 45°,内旋/外旋 > 6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
介绍了喷射钻井井底流场特性、喷嘴射流破岩机理、脉冲射流喷嘴、新型水力流道钻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及水射流技术在石油钻井用钻头上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术后热化疗对膀胱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热化疗组和化疗组。热化疗组30例,于术后1周行膀胱腔内射频热化疗。
【摘要】留置囊性尿是管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男性导尿操作中易出现插管困难、尿道损伤、尿管脱出、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及尿潴留等护理问题。本文从插管时、留置过程中以及拔管时的护理问题及其对策几方面进行综述,对常见的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男性导尿术;留置导尿;囊性尿管;护理操作技术    1插管时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1.1插管困难1)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患者,治疗组14例,采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加之配合合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
对初开展射频消融术时的30例阵发性上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析,其中房室旁道23例,房室结双径路6例,房室旁路合并房室双径路1例,29例成功,成功率为96.7%,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提出初开展此项工作时,只要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每组随机分为2小组,I组进行中医治疗,II组进行西医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高血压患者中,中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西医治疗有效率,p<0.05;中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原发
目的探讨p53促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ASPP2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
我院自1995年4月至1998年12月共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23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1例(1.70%),出现并发症4例(0.64%):胆管损伤2例(0.32%);胆囊管漏2例(0.32%),均痊愈出院。4例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CHE)试卉4对以Trinder反应为原理的检测项目自动分析的干扰情况及避免办法。方法将CHE试剂R1和R2分别加入到混合血清中作为实验管,与加入同样比例生理盐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