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对部分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察,特别是根据对一些企业文化设计咨询公司所作案例的了解,我的脑子里总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设计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境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企业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从指导思想来讲,这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明确的、一致的、毫无疑问的。我提出的上述问题和我要说的,是从操作实践层面上来讲的,主要针对企业文化设计。前几年,我提出过企业文化设计的“六要”、“六不要”,根据近两年多来的观察与思考,我想就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实践问题提出以下新的六点看法,叫“新六点”吧。
  一是一个基本点: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一个基本点:就是以人为本,着力于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最近国资委作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课题,我说这个课题做得好,其中有一点就是好在把建设企业文化与着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融为一体了。这就改变了那种讲企业文化不讲企业核心竞争力,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讲企业文化力两种片面性、两种缺陷。
  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企业文化设计脱离企业实际的状况实在不少见,而企业的性质、规模、行业、业态、历史、现状与发展目标都很不一样。企业文化设计规划,只能从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这才是真正坚持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二是两个融合、两个大家、两个积极性。两个融合,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相融合,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两个融合也可以叫做两个融为一体,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实施融为一体,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这样,企业文化脱离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相脱节,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看福建煤电公司提出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入生产经营实践提得好!“广钢”提出战略支持型的企业文化,我是赞成的。
  两个大家,是指在企业中要形成: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
  事实证明,如果企业文化只是一、两个人的,或者只是少数人的企业文化,那是不能持久的,也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管用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发挥企业故事、企业格言的作用,也是因为这有利于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
  之所以要强调企业文化手册不能变成若干精神理念口号的简单汇编,要有价值理念,还要有行为规范,就是因为价值理念必须为员工所认同、所确认、所信奉、所实践,精神理念要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好的企业文化设计应当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从价值理念中就蕴含着应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又以价值理念为指导,两者有内在的逻辑,是浑然一体的。
  两个积极性是说,要有企业家、企业决策者、领导人的积极性,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缺一不可。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企业文化深深地打着企业家的思想烙印,但也不能把企业文化简单地与企业家文化划等号,所以我强调个体企业家精神要变为企业团队精神。卓越的企业文化都必须有企业家与广大员工的两个积极性、两个自觉性。我们常常强调,突出企业家的积极性、自觉性,是对的。过去有记者问我: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我说就是企业家的自觉、文化自觉。因为企业家不想做这件事,是做不成的。但先决条件并非全部条件。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做好,要体现在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要表现在经营业绩上,就要有广大员工的参与与实践,就要有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的两个积极级性、两个自觉性。
  三是三性,即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有这三性。
  四是四好,即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在广东一家著名企业的座谈会上,我讲了好识、好记、好用,结果企业报上登:贾春峰教授说企业文化建设要“好吃、好记、好用”,好识是识别的识,而不是好吃,当然,把企业文化都吃到肚里,化为筋骨和血脉,使企业“强身健体”也好啊!
  五是五个不能:
  ①不能玄虚化。包括不能故弄玄虚,不能书斋化,不能空洞化;
  ②不能繁琐化。要化繁为简,而不能化简为繁,要深入浅出,而不能浅入深出。我说过,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愚蠢的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才是聪明的设计;
  ③不能雷同化。包括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不能照搬照套;
  ④不能模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到处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不能搞批量生产,不能把一种设计方案搬来搬去,到处套用。
  ⑤不能“双脚离地”,形成“新两张皮”。这里讲的“双脚离地”,是指企业文化只是作为口号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上纸上,不能变成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不能变成行为习惯,不能变成自觉行动,不能“落地生根”。过去常讲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要改变这种状况。现在,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的实际运作各不相干,变成又一个两张皮,这叫“新两张皮”。这种状况我想是应当避免的。
  六是与企业文化相关,对CI设计、企业形象建设的6点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与CI设计、企业形象建设不能划等号,但又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企业的实践中,常常将二者同步进行,这确实便于操作。
  常常有人问: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是什么关系?这两个概念谁大谁小?谁包含谁?
  我认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交叉性,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说。
  就企业实践而言,在企业发展史上,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在后,CI设计、企业形象塑造产生在前,要早20多年。并不是有了企业文化理论才有企业形象塑造。最早自觉执行企业形象识别计划的是1955年的IBM公司。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界的CI设计、形象建设,据我的观察,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思考。
  我的建议有以下6点:
  第一是CI设计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与民族风格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关键在于要有独特的鲜明的文化底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请外国人设计不一定设计得好,外来和尚不一定会念经。
  比如国航的航标、企业标识。国外的设计师有意见,想另搞。这不对。国航航标是韩美林设计的。凤凰是神鸟,凤凰飞起,众鸟随从,给人们带来吉祥、幸运。外国人的设计往往不懂得东方文化的底蕴。
  第三,CI设计是否一定就只能是三大块: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我看不一定,不一定照搬这三大块,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这方面所作出的新的探索,应予以鼓励。
  第四,在CI设计中要反对5种倾向,这就是:反对繁琐化,反对脱离实际,反对罗列堆积,反对照搬照套,反对故弄玄虚。
  第五,解决CI设计中国化问题,还要坚持5个原则,这就是:坚持国情化的原则,坚持民族化的原则,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坚持好识别、好传播的原则。
  第六,还要有5个结合,即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与市场开拓相结合,与实现优质服务相结合,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责任编辑:晓理)
其他文献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参建青藏铁路过程中,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真情关爱员工,激发参建队伍精心浇铸国脉的创业热情,全体职工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经受住了环境和意志的严峻考验。一大批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16名在雪域高原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立功在青藏铁路,奉献在雪域高原的梦想。    关爱职工,让
期刊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总资产80余亿元,净资产35亿元,2004年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三年翻番”目标,整车战略重组项目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在回眸它的发展轨迹,展望它的发展前景时,不能不说管用的思想工作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之一。    管用的机制    随着经
期刊
胡锦涛论和谐社会的6条基本特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
期刊
  
期刊
正像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有其基础条件一样,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  (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局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局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是我局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企业领导的大力倡导和精心培育是我局企
期刊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接受并奉行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形成企业思维模式的先决条件和有效途径。思维模式是行为模式的根基。行为模式是思维模式所产生的结果,是思维模式在企业各种行为中的体现。企业文化变革就是要从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出发并进而使企业的行为模式得以改变。具体的策略和步骤,不同的企业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企业文化的变革就是变革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通用电器公司(GE)的文
期刊
当资本跨越国界姿意地自由流动于全球时,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体制变革中,资本与劳动者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打破了,劳资关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统筹”战略,并把以人为本
期刊
变包袱为能量的转换方式就是推陈出新的改革    今年初,中铁一局集团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总经理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启动再上岗工程,年内安排有上岗愿望、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技能的息工职工重新上岗达到50%。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铁一局桥梁处启动再上岗工程,从改革劳动用工方式入手,及时出台了《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处劳务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和《中铁一局
期刊
有些企业开始规模不大,但发展很快;  有些企业是百年老店,但经营日益困难;  有些同样是国企或同样是民企,但经营业绩却大不一样。  原因何在?其中之一,就是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有优有劣。    企业有不同的产权模式、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对经营效果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即便在企业产权模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企业因不同的经营模式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营效果。优势性经营模式是指以较少
期刊
让员工的社会公民权益在企业中得到真正实现,这样的“企业公民”肯定是无往而不胜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问世初期,福特公司如同其它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公司一样,放任的吞噬一度导致了紧张的劳资关系,以至于达到互不相容的地步。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效率低下、公司亏损严重。  福特公司第二代领导者的上任,带给了福特新的生机。人是企业的振兴之本,友好的劳资关系是福特腾飞的基础。新总裁把对福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