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西部世界》中的隐喻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客帝国》以降,众多的电影电视剧开始借用声光影的第七艺术展示人类的哲思。美剧《西部世界》再次借用人工智能觉醒的故事文本,将真实和虚拟的本体论话题推向舆论中心。笔者发现在剧中也有很多携带隐喻意义的符号,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隐喻和文本所构成的整体意义。
  关键词:隐喻;象征;拉康;真实;多重世界
  作者简介:杨奕(1988.10-),女,汉,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
  2016年,美国HBO出品的《西部世界》掀起舆论热潮。这部由乔纳森·诺兰(克里斯多夫·诺兰的弟弟)所编写的剧本,自上映便赢得了神剧好评。该剧对人工智能的觉醒展开了又一次深入的探讨,世界的真实和虚拟再一次揭开帷幕,柏拉图的洞穴再一次透进亮光。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而什么又是真实和虚拟的界限?电影中安插的隐喻,跨越区隔,走向台前,为观看者展示无数可能世界。通过这篇文章,笔者旨在分析电影文本中的隐喻,解析诺兰为观影者呈现的二元对立世界。
  1.梦的隐喻
  剧目开篇,主角德洛丽丝坐在实验室进行调试,工作人员不断对她进行确认:“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她回答,在梦里。其实是真实和虚拟的一个倒转,对于真实中的人类,她处于现实,而对于虚拟中的她,现实既是梦境,也是虚拟。所以,里面主要的接待员虚拟人生的开始,都是始于梦境,另一种镜像的现实。
  梦境就是这部剧的第一个隐喻。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对自我的思想和存在做了一次彻底的审查,从而提出了六个沉思,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真实世界和梦世界的对立:第一个沉思,我们可以普遍的怀疑一切;第二个,精神用它本身的自由怀疑一切可能存在一点怀疑的事物不存在;第三个是上帝存在的证明;(我所理解的“上帝”应该是康德所谓的纯粹理性,一种道德的至高无上,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神学);第四个我们所能清楚感知到的事物都是真实的;五,普遍的物质本质,以及六,人的精神和肉体的不同,但又紧紧相连接。在所谓的“梦境”中,调试员完成了对于机器人的意识形态的重塑,让他们在梦中构建起自己的主体性。阿尔都塞谈论“意识形态将个体呼唤为主体。”梦境便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塑形过程。从而每次调试员在和现实中的德洛丽丝对话的时候,都会问及:“你是否对所在世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德洛丽丝每次的回答都是,没有。加强了她作为个体,对于世界之主体性的真实的信念。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无法在虚拟人中实施,“怀疑”便是真实世界的帷幕,德洛丽丝被困住。
  弗洛伊德谈及梦境“梦都是被压抑愿望的一种经掩饰的、虚幻的现实。”梦既是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梦境的形式,忽略逻辑和秩序被编入意识。伯纳德是存在于真实世界管理集团而不自知的机器人,他的梦境中一直循环着自己被写入程序的“儿子”最后相见的场景。所以,他被意识形态编辑的主体是个“疼爱儿子的父亲”角色,一方面折射出他现实生活的不幸,但更多的,或者这个梦境里的孩子就是他自己。梦中他一直为“儿子”朗读的文章《爱丽丝漫游仙境》,疯帽子说“当我发现我是谁的时候,我就自由了。”
  梦是压抑欲望的隐喻,但同时也是通向真实自我的路径。
  2.目光的隐喻
  “睁开你的眼睛”这句话的互文最早出自于西班牙的电影《睁开你的双眼》,而后美国改编,由汤姆克鲁斯主演《香草天空》,是《盗梦空间》的滥觞。睁开的双眼,一方面暗示梦醒时分,一方面也是目光凝视的隐喻。
  叙境中的凝视,来自于现实世界向游戏世界投递的目光。福柯在《规训与惩戒》中提及了“全景敞视监狱”的概念,“权力无所不在”,时时刻刻“统治”“监视”着我们所在的世界。它不断生产着现实领域,生产顺从和服从。因此,在福柯这里,人不再是康德笔下的“自由人”“理性人”,所有主题在被奴役被支配中建立起来。主体便成为了“受别人控制并依赖别人,通过意识和自我认识而与他人建立联系。”可见,福柯将这种自由和主体之关系倒转,人已经成为了近代的一个“发明”。这座西部世界之城就是暴露在敞视之下的“监狱”,所有的接待员(机器人)以及所有的玩家(真实人类)都在目光的控制之下,表象中的玩家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在世界中探索,实际这个道路中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世界背后编码的叙事线索。这样,“自由选择”颠覆成为“被编码”的符号走上通往奴役之路。接待员看似由自己选择的路径出发,陪伴玩家探险,但无论尝试多少次,都会在某个时间,经历某种变故,走向死亡,走向故事的终结,然后从头开始,循环往复。凝视的主体,大他者,掌控整个故事的运作,操控着自以为获得自我意识主体性的人类和被凝视的客体,遵循着“父之法”,顺从社会关系和规律。
  叙境外的凝视来自于观影者和银幕的对立。敞开的镜头在每次叙述中将观影者缝合进故事的线索,让观影者处于镜像阶段,开始将叙境中的世界光芒折射进现实之中,开始探讨现实的真假界限。
  玩家威廉来自于真实世界,踏足这个虚拟游戏,开始探寻每一条线索,也在努力摆脱虚拟目光的监视。观影者对他的凝视,以及借镜头对接待员德洛丽丝的最后一番言论,折叠了叙境外的世界,叙境内的真实世界,以及游戏世界的三重效应。观影者,在观影的权力之中,被镜头制造的场域所感染,中特写镜头带来的目光对接产生共鸣和同理。薛定谔的猫所存在的或生或死的双重世界,在摄影机的机位水平传递目光的时候,建构发生。
  目光是镜像,看与被看;也是奴役的隐喻,自由与逃避。
  3.迷宫的隐喻
  拉康将现象世界区分为:想象界、实在界和象征界。想象界在欧中程度上规定了自我,属于前俄狄浦斯时期,婴儿时期。婴儿成长过程中,寻找完整的自我,也是“镜像阶段”,即婴儿在镜子中开始逐渐认同他们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图像。实在界,即是没有任何人为色彩的外界物质世界,我们用语言去描述这个世界,但却无法知晓所有语言背后的含义。象征界在所有界中内涵最为丰富,因为这个世界包含了所有一切的社会结构。拉康借用索绪尔的“能指”概念,即语言分成能指和所指,所有的能指是符号声音的心理图像,而能指实際是任意的,并非固定。   迷宫在剧中就是这个象征界的隐喻。威廉进入游戏,成为游戏世界的最大股东,接下来的30年时间解锁游戏无数的叙事线索,只是为了能解开最初游戏创建者设下的隐藏迷宫。威廉最初加入游戏就是进入了“镜像阶段”,游戏自身就是一面镜子,帮他折射出自己,内在的自己,这个自我开始和外界断裂、分离,开始与外界决裂,也开始向内探索到自我。威廉世界的实在界,是没有最初对于任何人来说毫无意义的“迷宫”。随之发展,机器人开始觉醒,迷宫的意义开始发展。于是,威廉世界的“象征界”展开,从梦想界到象征界的临界跨越是开始对意识的质疑。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召唤个体为主体。即让个体开始对主体性有意识。眼见和经历的实在界在迷宫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迷宫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多洛莉丝最终和威廉的对戏,不断重复着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
  参与时的梦想界,定义自己之为人,游戏即是镜子,在镜中剥离自己的人格,开始同外界相异,并开始在不同的场域中寻找类同,用世界之意义开始来反向定义自我的整体性,最后,摇晃的迷宫的象征指代,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为主角的身份下了定义。迷宫透过游戏世界之镜像,折射出的自己才是真实。
  真实和虚拟,以及人类身份认同的问题其实在无数影片中都有类似的展演,《西部世界》延续了梦境和真幻区隔,再度引发我们对于世界本体的思考。细节真实的象征,构成全文的虚拟,形成文本张力,梦境回环的背景音,目光凝视,不断醒过来的重复宇宙以及不断探索的生命之路,构成文本的整体基调,实在之人威廉,梦境之中的伯纳德化身——阿多诺,以及象征觉醒的多洛莉丝,文本自身又在这些任務关系中交织成拉康的镜像世界,投影我们所在之境。而文本中的隐喻投射,不仅仅如笔者所探讨的这些,还有每次镜头切断,从一架无人弹奏的钢琴再次响起的音乐隐喻,以及另一条线索梅芙的先知隐喻,亦是文本中隐喻值得称道之处。
  本文作为作者思考多重世界的一个引子,还尚有多处的不足,期望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
  [2]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10.
  [3]西蒙·莫尔帕斯 孙锐才 译,导读利奥塔,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7.
  [4]勒内·笛卡尔 吴崇庆 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台海出版社,2016.7.
  [5]托尼·迈尔斯 白轻 译,导读齐泽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7.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3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8年度京津冀地区常务理事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召开,学会名誉理事长黄长著及部分京津冀地区常务理事共16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常
期刊
文章对大学图书馆数据馆员职业技能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围绕数据馆员角色演变、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论述,并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数据馆员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指出在学科馆员
期刊
摘 要:纪录片《中国女红》是对女红艺术品的展示,在一个个艺术品之后映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女红是女性表达情感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男耕女织文化的继承,是自然崇拜文化的精神寄托、是情感追求的媒介。女性们巧妙地运用了女红织制品、图案饰样来阐释对生命的感悟与敬畏。  关键词:女红;文化原型  作者简介:王凤(1994.11-),女,汉族,皖和县人,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2017级文艺学专业,主
摘 要:《重游花都》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之一。这部作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人公“浪子”查理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时代主题。本论文拟从小说主人公查理二十年前后在“花都”巴黎生活的轨迹入手分析查理的“多面人”形象,以期更深刻地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揭示其作品的深刻社会涵义。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重游花都》;查理;多面人形象  作者简介:张善衍(1996-),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往往会在交际的过程中利用这类语言现象制造幽默和谐的交际氛围.众多喜剧作品更是在台词中灵活地运用该现象组织幽默语言以制造喜剧
摘 要:当代美国著名戏剧作家爱德华·阿尔,其早期作品《动物园的故事》是一部围绕着杰瑞与彼得的对话展开的剧本:通过两个陌生人之间交谈、冲突的简单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失败。剧中充斥着许许多多荒诞不经的事迹……折射出人类所处环境的混乱、荒诞和人类本身孤独的特质。本文结合从三个方面阐释主人公杰瑞的悲剧人生:主人公杰瑞所遭遇的不幸的人生变故,探究杰瑞陷入身份危机的以及最后走向毁灭结局的
期刊
期刊
摘 要:爱奇艺自制选秀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一夜爆红,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随之而来的,嘻哈音乐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中国嘻哈文化终于从“地下”走到台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角度切入,研究该节目如何运用符号成功的向大众传播嘻哈文化。以期为今后我国其他类型节目的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中国有嘻哈;嘻哈文化;传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