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涅金“多余人”形象的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其中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评论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同时,俄国文学史上首个“多余人”形象也出自这部作品。
  【关键词】:奥涅金;人物形象;多余人
  作品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奥涅金的一系列人生经历,生活遭遇,描绘了一幅俄国现实社会的广阔画面,表现了当时迂腐的上层贵族社会,揭露了沙皇专制主义制度下俄国社会各级人民之间的种种纷争和罪恶。本着对社会现状的态度和他对人性的观察与了解,作者在奥涅金身上生动准确地描写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逃离其贵族思想与生活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本文将对男主人公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觉醒的奥涅金
  奥涅金存在于19世纪的20年代,当时俄国正处在沙皇封建政权统治下的农奴制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产生和发展,两种社会形态的矛盾日益明显。黑暗的社会现实触发起广大民众的斗志,于是规模巨大的卫国战争打响了。当时解放运动声势浩大,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强烈而高涨,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便大规模的兴起,但起义却最终由于脱离群众基础而以失败结局。在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解放运动的雀跃和起义失败后的恐怖,大批有志贵族青年的思想和热情被唤醒。而主人公奥涅金便是这个时候被唤醒的有志贵族青年。他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优良的家庭环境使他在物质生活上无忧无虑。文中写道:他每天要花上三个钟头,对着镜子精心打扮自己,让自己无论何时何地看起来都是最吸引人目光的。他整天出入于各种酒宴、舞会、剧场、戏院之中,花天酒地,谈情说爱,过着纵情享乐的奢靡生活,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流社会中的花花公子,仿佛吃喝玩乐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娇生惯养,不劳而获,成天沉溺于宴会、舞厅剧院之中,纵情享乐通霄达旦,在花天酒地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但又因从小接受优质的西欧式贵族教育,受到英、法等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读过拜伦那些讴歌自由、充满个性解放和反抗精神的诗篇,可见奥涅金极其向往自由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由于亲身感受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奥涅金开始觉醒,开始反思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渐渐的,他对骄奢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并且越来越反感,终于他没有选择在物质生活里深深的沉沦,而在思想精神方面有了新的追求,觉醒于当时的那个世界。
  二、迷茫的奥涅金
  被唤醒的奥涅金于是逃离了当时的上层社会,受内心苦闷,寂寞的困扰,恰巧其伯父去世,他便决定去乡间继承遗产并体验生活。在那里他认识了新式地主连斯基和另一位地主的两位千金塔吉亚娜和奥尔伽。冷漠老成的奥涅金和热情年轻的连斯基一见如故,虽然性格迥异,俩人却成了很好的朋友。诗人写道:“巉岩和波浪,诗歌和散文,冰雪和火焰,那差别也不如他们明显”,他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在庄园里,他主张农事改革,“采用新式的地租制,代替古老的徭役制”,這一措施得到了农奴们的拥护,但却伤害了其他的传统地主,他的理想开始受到阻挠,出身和教养的缘故,这场小小的变革最终也以奥涅金的妥协告终。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奥涅金,自认为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都要高于连斯基及其他他青年,他虽然厌倦了上流社会,想与其决裂,但又出于内心的虚荣,无法与乡间青年混为一坛,最终还是不能完全冲破贵族阶级传统思想和道德观摆脱对上流社会的依赖。正如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奥涅金拒绝了塔吉亚娜,说明在空虚的上流社会长大的奥涅金不能理解和承受一个纯真少女真挚的感情。虽然他在接到信后,受到了些许感动,虽然他不愿欺骗塔吉亚娜而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解释,虽然表现了他的高尚和教养,但是,他的拒绝深深的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怀疑和失望,这使他未能接受塔吉亚娜,所以奥涅金之所以拒绝塔吉亚娜,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怀疑主义生活态度所产生的精神空虚,而这同他的出身、教养以及在上流社会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连斯基的决斗,更进一步暴露了奥涅金性格的矛盾性和软弱。由于他的轻率行为使连斯基感到了侮辱并提出决斗,奥涅金在反省自己时也深感后悔,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挑战。他惧怕“社会舆论”,“名誉的发条”。他经受不起“蠢材们的窃窃私语、哈哈大笑”。他虽然蔑视上流社会,却不能超出它,反而屈从了它的偏见,杀死了自己不愿杀死的朋友。这件事表明了,他是无力反抗自己阶级的,所以无论是他开始拒绝塔吉亚娜的诚挚的爱情,还是他后来狂热地追求达吉亚娜亦或是杀死自己的朋友连斯基,,都明显地反映出他无力挣脱贵族阶级利己主义,追逐虚荣等腐朽道德观念的枷锁。因此,虽然他希望自己能改变现状有所作为,但内心又不想也不能与贵族阶级决裂,与社会反抗,所以最终他只能以消极的逃避对待人生,注定只能在禁锢与矛盾中徘徊,可以看出,贵族的教育既没给他有用的知识,也没使他养成坚强的意志。因此,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始终徘徊在生活的十字路口,苦闷、不安、郁郁寡欢,患上了时代的“忧郁病”。奥涅金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已变得麻木不仁,但当他转向精神层面时,才发现自己游离于现实外,他的理想丰满灿烂,现实行动却一次次拖他后退,最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勉强存在,郁郁而终不得志。
  奥涅金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无尽黑暗中的人,他虽不愿在黑暗中继续沉睡,但却也没有勇气冲破这黑暗去寻找光明,只好在黑暗中孤寂地生活下去。黑暗使他的心灵麻木了,使他远离人民群众,看不见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动力和道路,也让他们丧失了拼搏和斗争的能力,终于一事无成,消沉、苦闷、仿徨一生。
  参考文献:
  [1]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M].译林出版社,1996.
  [2]高杰.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J].东京文学,2011(03).
  [3]于春波.浅析多余人奥涅金的形象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其他文献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歌创作史上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情感上和艺术上都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水平。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行列,戴望舒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诗人。他的文风飘逸、诗歌境界含蓄朦胧。而这种成就的背后源于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其中对李商隐诗词的传承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即从这一诗歌现实出发,探寻戴望舒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之间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诗歌;意象;女性化;感伤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歌创作的
期刊
【摘要】:提到音乐美学,首先便是“美”。那么这种美在作品中是如何呈现的?在欧洲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古典主义时期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阶段的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特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贝多芬的钢琴作品Op.31Nr.2为例,试图探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美学特征体现。  【关键词】:古典主义;钢琴音乐;音乐美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狭义的
期刊
【摘要】:在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中,辖域化和解域化是两个相对的重要概念。而在文学的逃逸中,恰恰体现了德勒兹试图阐明的从世界固有秩序中飞离和反飞离的一对矛盾。本文从彼得·汉德克的小说《短信长别》入手,着重从文本上分析逃逸这一活动所具有的生成意义,突显出该作品对于人类普遍困境的反思。  【关键词】:逃逸;彼得汉德克;德勒兹;解域化;生成  在《短信长别》中,美国既是小说主人公“我”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同样也
期刊
【摘要】:金元时期这个特殊的时代,承载了华夏民族多少独特的感受。对于一部完整的古代词史的研究,元词的研究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基于金元词重要的词史地位和特殊的文化意义,笔者选定张翥作为研究对象,张翥是元朝重要的词人,是元后期词坛风气转化的标志,清代人对他的评价也甚高。而这样的一位大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他的诗词研究还很欠缺。从而影响了张翥在词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张翥;蜕
期刊
【摘要】:《鹿特丹规则》下的承运人适航义务较《海牙规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反映了航运市场的实际状况。本文对该义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内容,认为该义务包括原有适航义务和适航责任。原有适航义务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而适航责任主体是承运人或海运履约方。该义务从承运人或海运履约方实际占有船舶时开始,到货物从该船舶卸离或者应当卸离时结束,客观上船舶要合法营运,并且应当符合技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最近微博出现的流行语“我可能遇到了假XX”。这类流行语表现出了网友们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情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文章通过对这类流行语的来源、原因的分析,向读者阐明了其中的语言学知识及其社会含义。  【关键词】:“我可能遇到了假XX”;来源;社会含义  前一阵子,就在高校期末成绩出炉之际,微博上突然流行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然后脑动颇大的网友们在这句话下面配上了
期刊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最具名气与才气的女词人,她凭借流传后世诗词文作品,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成就。自古以来,酒便是文学作品的催化剂,李白、苏轼等大家都借酒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酒在李清照的创作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在酒词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形象鲜明、情感细腻的女性形象,而酒词也折射出她一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关键词】:李清照;酒;情感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密切的联系,酒是他们不可
期刊
【摘要】: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中西壁钟有一神兽为叼虎疾驰的神马,这匹神马在壁画中十分醒目,造型形象生动,体型健硕,在骂的胸前两侧展开双翼,奋蹄疾驰,嘴里叼着一只老虎,老虎的形象生动写实。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其名为“駁”,古同驳,是一种食虎豹的马。其形态生动形象。  【关键词】: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山海经;駁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东北处。2014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
期刊
【摘要】: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我想往往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选择决绝的方式去达到超脱和升华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一直
期刊
【摘要】:《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综合了中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写作的文学论著,代表了他的美学态度。作品中有很多美学定义及解释,后来学者对此也有种种理解和阐释。其中的“境界”一词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在此,针对这个问题谈一谈境界与意境的关系以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  正如叶嘉莹所说,王国维选取的是一个“语意含混摸棱”的词,要说清楚就很不容易了。从选用“境界”这一词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