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五性”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重视对全体学生不同特征的分析,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五性”: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意适切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针对性、适切性和层次性,并突出伴随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而在新课程实施中,许多教师的最大困惑是难于根据教学内容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整合,特别是对后两个为维度目标的设计把握不够准确,从一些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目标制定的适切性问题比较大。如有位教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课堂交流以及师生共同讨论,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教学目标可以说明我们教师已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意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显现,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因为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说“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表述是对的,而后两个维度的目标主体被转移。还有知识目标中的“了解并掌握”层次上重叠,到底了解还是掌握?对“方法目标”中的行为能力期望是模糊的“提高”,一节课中无法检验;情感目标定位在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一节课的要求显得期望过高。这种现象在小学各个学科中普遍存在,这里所强调的适切性就是着眼于具体的一节课的有限目标,期望效果要明确并有可能性,也就是通过努力后能够达成的目标。
  二 教学内容的处理应注意合理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深刻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重组、提炼和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于消化和吸收的目的。
  1.对于教材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许多教师普遍感到新教材变化很大,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强调单元模块,量多难于把握;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缺乏配套材料,不便于操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两类教学案例:一是教师、学生都手眼不离教材,一一对着教材“阅读、勾划、讲解分析、讨论”等等,教材上有什么,就学什么;二是一节课中基本不用教材,甚至脱离教材。后一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较为多见,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讲赛课”中更为突出。我认为,首先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用好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对教材中某一主题的分析需要明确三个方面:一是本主题内容的地位——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分析,注重的是其教育价值;二是本主题内容的结构——所包含的知识元素及其层次关系与主次关系分析,注重的是其学习过程;三是本主题中重点与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对各知识点在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注重的是其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为依据,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的处理要注意符合“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想,要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等手段,加工和提炼教材内容,达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目的。
  2.对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我们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些社会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思想,正确处理好知识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教学内容要体现鲜活和生动。值得高兴的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学实施中也在落实。如:有位教师的《上学路上的安全》(交通安全)主题教学设计。教师补充的内容:某山区公路边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小女孩被撞伤了双腿,最后失去了两条腿,只能坐在一个皮球中挪动前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女孩为什么变成残疾人?从她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今后应该怎样做?”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是因为小女孩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绿灯”造成的;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应看“红绿灯”,不要横穿马路,一定要走人行道等等。我认为这位教师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等目标是很好的,问题是她所运用和补充的内容需要商榷。一是教师利用的课件画面太悲惨,对学生的情感刺激很大;二是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差距,城市学生不了解山区公路上没有“红绿灯”,学生的讨论也就无法根据教学设计来开展;三是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认识与教师提供的材料无关,这种学习内容的补充就显得多余。因此,教学设计中补充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体现必要性、合理性、针对性等。
  三 教学方式的运用应注意有效性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是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如有位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八道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第六道题的时候,下课了。我们发现这八道题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是从头到尾面对全班学生讲解。这种现象很普遍,整节课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问题,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并且浪费了时间。有效率的课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逐步渗透、逐层深化、螺旋上升。有专家提出: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正确地运用相应的直观教具设计教学,努力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要注意教学实施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这些要求在实践中出现许多差异,有许多不理想的教学案例,尤其是用PPT投影代替板书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教师将教材的某段内容或某些图片用PPT呈现,以取代学生看课文;有的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如自学、作业时设计一些图片与音乐来相伴;有的则借用一些“教学课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那些课件本身也没有互动功能,内容也不一定切合主题,没有充分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教学课件。   四 学习方式的培养应注意科学性
  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产生和必将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理性思考,发现其中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也是本轮课程改革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并不是反对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利用社会资源的学习等等,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学习经历。在几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应当有一定模式,学生能否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了以下过程:如图,请你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解答,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此题的解法是不是只有一种?②还能怎样解?③你能不能有条理地把你的想法向同学们作介绍?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了六种不同计算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得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通过分、补、移,转化成熟悉的图形,再计算。只有通过这种有序的合作才能取得合作的成功,获取合作的效益。
  五 学习训练设计应注意导向性
  学习评价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有重视全面综合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提倡自我和他人相结合的评价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学习训练的设计是其中很基础的一个方面,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之一。基本训练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交流,要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并注意分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
  如“分数的应用”主题设计:教师在本单元主题教学中,为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素养,以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某同学计划在国庆节长假中利用3天时间读完160页的一本书,他第一天读了2/5,第二天读了3/7……请你以此为基础,补充设计一个问题,请同学或自己来解答。学生在课堂中,补充设计了诸如“第三天还剩几分之几?”、“前两天共读了几页?”、“第2天比第1天多读了几页?”、“三天中读得最多的是哪一天?”......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也比较积极。此案例中的训练设计是“缺少条件的问题作业”,学生在补充条件的过程中,锻炼了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适应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能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培养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发了学生问题生成与探究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既要符合新课程、新理念,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式运用的有效性、学习方式培养的科学性、学习训练设计的导向性,更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适应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能引发问题生成,强化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课堂游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理念的增强,体育课教学已经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特别是初中体育课程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健康第一”。随着 “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接受而加以落实;加上已经把体育课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其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更引起人们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训练愈发关注、愈发重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在这一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实践,论证多媒体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改进、提高,用较为直观的手段降低了学习目标的难度,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缩小城乡英语教育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农村中学;均衡发展;多媒体技术  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由于种种历史
期刊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它以其风格的独特美、手法的简洁美、构图的装饰美、色彩的明快美,在民间广为流传。我国不少学校将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或特色艺术教育,我校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同的是,我校的剪纸教学并不是单独抽出来教,而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剪纸,我觉得原因有三:  1、剪纸成本低,工具简单,材料易找。  2、剪纸不用固定地点,不用一气呵成,可将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
期刊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融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是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系统化,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一优两高”农业的比重,对发展现
期刊
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高效”,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呢?通过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个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与希望的课堂;更是一个时刻能碰撞出智慧火花的课堂。这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的“阳光课堂”。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课堂”。在将近一个学期的践行中,让我感受到了,“阳光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
期刊
教过几个毕业班了,每到六年级,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学生的早恋问题。不经意间就会听到“谁和谁好了”, “谁和谁是一对”这样的悄悄话;无意间在练习本的扉页也会发现一串串的红心。让人哭笑不得,但又不能漠不关心。  现在的六年级孩子,他(她)们远比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女孩成熟.说他(她)们懂吧?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不懂吧?又有那么一点点心事!春天来了,小草就要发芽,花朵就要开放,现在青少年生理、心理成熟期大大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风、阳光比赛看谁能把行人大衣脱下来,北风上场了,刮得飞沙走石,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的衣领衣扣系得更紧了,后来太阳上场,它悄无声息地把阳光洒向大地,结果慢慢地暖和了,行人开始解开衣扣,最后把大衣脱掉。太阳能够胜利的原因在于什么?阳光是有人情味的,它给予人们的是关爱,是温暖。在班主任工作当中,就应该具有这种阳光的味道。在学校阳光理念的指引下,我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也在尝试着应用阳光理念,
期刊
【摘要】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引用“循学导教”的模式:导阅读、导问题、导操作、导交流…….通过不同的“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引导它们把数学思维外话为数学语言。  【关键词】循学导教;模式;空间图形  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只有让学生充分活动,在经历发现—创造—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断探索的结果就是能从具体实物中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正视提高学生的品德涵养和审美情致,使他们逐步形成杰出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调和成长。作为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要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到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大有益处。因为语文不同与其他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