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yc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没读过木心的文章,偶然看到一句:“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過,无所谓完成。”《战后嘉年华》让我生出些感触,并将这句话敲在电脑里已经很多年了,想写下点什么,终究欲言又止,可能是担心自己理解浅薄了,写不出有些意义的文字来。
  人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皮囊成为别人,我也就无从真的明白木心这句话的含意,只能是以自己的理解来揣度所见所感,这也正是所有一切意义的存在方式。
  从这句话里隐约觉出些不安来。在我至今的生活中,并没有坎坷和苦难的经历,所遭遇的与我看到、读到的他人的经历相比较,算得上是“一帆风顺”。即使在这种平庸的日常里,“安宁”却是很难得的事情。我常常被所知的人性范本惊吓到恐惧的程度,以为自己所驻的并非现实人间,对自己的存在生出切切实实的不可描述的不安来。在自己的生活中偶尔会感觉像是一个“观察者、旅行者、局外人”,但内心里的恐惧却又总会将我拉回到现实中,让我意识到自己具体真实的存在,无法逃脱,也无从掌控。
  听说,恐惧会吞噬人的灵魂。“灵魂”应该是个褒义词,是个很好的东西吧,因为它在“恐惧”的对立面。我姑且算是相信灵魂存在的人,因为我能感觉到恐惧。恐惧吃灵魂,那肯定是因为我有灵魂,恐惧才会缠上我。不知道人的灵魂被吃掉以后,是不是就会回到蒙昧混沌的状态,如果只是这样那也不算太坏。
  “Life is a bitch.”这是我和太太常常拿来开玩笑的一句话。
  与恐惧并存的是好奇心,对未知的好奇心,对自己和周遭世界的好奇心。走过自己存在的这段时间,我想认真感受和看看会有些什么,因为想知道所以被吓到,知道得越多越是感到不安。但是,为了心安而选择无觉无知是我断然不能接受的,我只是需要找到对抗恐惧的方法就好。
  艺术就是这样的一种媒介,可以用来对抗存在的恐惧与荒诞,为苦难、悲剧性的人生寻找意义和存在的合理理由。我从来没有认为艺术家的创造是在扮演上帝一样的存在,我创作,我绘画,只是为了作为人能活下去。我觉得,虽然自己不至于抱歉生而为人,但作为人活下去应该也不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
  绘画(艺术创作)隔离并保护我。通过绘画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只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在这里,我尝试用各种方法和图像来创造安宁和永恒,虽然只是短暂的和心理感受上的,虽然不安潜伏其中蠢蠢欲动,虽然恐惧从未撒手离开,但我终归是获得了不被恐惧窒息的途径。
  我在自己的文章《薄物志》里有过一段关于安静的描述。
  “喜欢安静,可爱的、温柔的、轻盈的、暖人的、沉重的、压抑的、恐怖的、巨大到没有边界的静穆,无法逃遁,没有选择,我喜欢这样,只能面对。我喜欢消融在静谧中。这也许是因为生存的周遭太过聒噪和我的天性使然。
  安静的事物总给人一种永恒感,不受时间打扰,自顾自地存在,自然而然地存在。无论哪种主体、无论怎样的姿态,都可以被凝固,抹去时间流动的痕迹。”
  安静,难免孤独的安静是让我十分着迷的主题。我试图在绘画里将安静具体化,让它可视可感,将安静的各种存在状态和它的长度、深度、时间尽可能地描绘出来。这种对安静的执着描绘并不是为了消耗掉自己的存在时间(不是一种killing time drawing),我也并不想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余生。
  安静,几乎是所有事物的状态和属性之一,它存在于所有事物当中,正如不安的存在方式。为了抵抗不安,我描绘它的对立物;为了抵抗各种不安,我也必须描绘各种具体的安宁;为了描绘具体的安宁,我不得不敏感地去探知那些可能让我不安的事物。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场挣扎。
  你越是具体,它就越是普遍。我捕捉和描绘出越是真实具体的安宁,它便会越是永恒和普遍,能帮助我抵抗存在的种种不安,让我行过生命之地。
  谭军
  1973年生,湖南湘潭人。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居北京,艺术家。
其他文献
谢晋与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4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谢衍。谢衍的两个弟弟老三和老四,都严重弱智,而姐姐的情况也不好。  4个孩子,出生在1946~1956年这十年间。当时的社会还很难找到辅导弱智儿童的专业学校,一切麻烦都堆在一门之内。家境极不宽裕,工作极其繁忙,这个门内天天在发生什么,只有天知道。  我们如果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谢晋的那么多电影联系在一起,真会产生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每天傍
插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流传至今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插画艺术也逐渐成为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插画艺术,借助插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矿业特色院校应以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型为保障,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与职业发展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工作
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从哪里来  ——发现价值  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从哪里来?  当教师在绘制职业成长路线图时,有人将获得各种奖励定为职业成长的高峰,把职业价值定位为“旁观者的认可”。如果将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就有可能使教师“走歪路”。  领导力专家迈尔斯·门罗曾说,“你必须为你的工作找到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意义。为使命而不是为利润工作,财富只是你追求使命过程中的副产品。”教师职业让我们坐拥“
期刊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人物。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为报杀父之仇,鞭尸楚平王,倒行逆施;也有人认为伍子胥刚烈耿直,是真正的英雄,司马迁更是在《史记》中称赞他“弃小义,血大耻,名垂于后世”。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说,在90后老生演员裘识心里,伍子胥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孝道至上,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忍辱负重,终成大事。然而,他也有狠毒的一面。在第三届“魅力春
新时代,教师质量关乎国家战略。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就在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职后发展有了新的定位。教研员要有共同的担当、明确的定位、前瞻的眼光、具体的措施,和教师一起,在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发展:从研究“课堂教学”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  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在视频会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泰德880终端端口进行拓展改造,将视、音频信号引入会议室.同时,将单收站PCVSAT多媒体系统的视、音频信号引入会议室,对会议室视、音频信号
武净同其他行当一样,在京剧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演员,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戏盛行,其中的佼佼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创立了流派,以钱金福、许德义、范宝亭最为出色。除上述三位外还有方二群、何佩亭以及钱金福之子钱宝森,范宝亭之徒刘奎官,富连成科班的骆连翔,在江南名声显赫的李永利、王永利等,都各怀绝技,很受观众青睐。  虽然在京剧发展史上以武净为主演或主要配演的剧目有近百出,尽管也涌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