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分配是领导艺术的关键环节,一个国家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就没有和谐与幸福。一个单位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就没有忠诚的下属与员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分配所产生的效果,与“利益”的丰厚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利益” ,不能简单地以金钱来衡量,它还应该包括公平、尊严、希望。对于某些基层人士来说,细微的利益就能使他士气振奋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块烤肉、一匹马、一次吮伤
   《世说新语》记载,晋代大臣顾荣早年在洛阳的时候,在一次宴会上注意到烤肉的仆役面对着油汪汪的烤肉有所动容,于是将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了他。周围的大臣、贵族们纷纷嗤笑他——一个仆役算什么,为什么要给他肉吃?顾荣从容地说:“岂能让终日烤肉者不知肉味?”到了永嘉之乱的时候,顾荣裹挟在难民中逃回老家江东,每逢危急时刻,总有一个人伴随左右保护着他,顾荣感谢之余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人的回答是——我就是那个烤肉的仆役。
   《吕氏春秋》里有一匹马的故事:秦缪公的一匹骏马走失了,被三百个农夫抓住杀了吃肉,正在此时秦缪公亲自寻马至此,那些农夫的恐慌与绝望可想而知。谁知道秦缪公颇大度,赏赐他们好酒,说:“我听说吃骏马肉而不饮好酒会伤身体的。”然后不顾而去。
   后来晋秦爆发韩原大战,秦军失利,晋军包围了秦缪公的战车,有人甚至已经伸手拉住了左侧的战马,秦缪公命悬一线。就在此时,一群人冲了过来,以狂野的勇气击退了晋军,而这群挽狂澜于既倒的勇士,正是当年那些杀马的农夫。
   《史记·吴起传》记载吴起为将,颇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衣着饮食皆与士卒相同,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与普通步兵一样背负军粮。有一次一个士兵伤口化脓,吴起亲自以口吸脓。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号啕大哭,人们很奇怪:“你的儿子不过是普通士卒,大将军亲自为他吮伤,你为什么要哭呢?”这位母亲回答说:“当年吴大将军也曾亲自为孩子他爹吮伤,孩子他爹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阵亡了。如今这孩子也一定会战死沙场啊。”
   这一块烤肉、一匹马、一次吮伤,假如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话堪称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所产生的效益却是最大化的,原因何在?三位领导者将利益在最恰当的时候分配给了最恰当的人,烤肉者面对着贵族们鄙夷的目光,从顾荣那里得到了平等做人的尊严;误杀骏马的农夫们从国君那里得到的是意外的宽容;士兵从吴起那里得到的是被重视的兴奋与感动。拿破仑说过,他无敌于欧洲的秘密武器只有两样——足够的勋章和牢记每个老兵的名字。获得了公平与尊重、充满着希望的团体是不可战胜的。
   有时候一座豪宅轻于一块烤肉,金山银山轻于一匹马。
  骄兵悍将需要是当头棒喝和制度的约束
   西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统治基础是贵族的支持,于是皇帝常常忍让乃至纵容,高官厚禄给了他们。
   石崇与王恺斗富。石崇是功臣,王恺是贵族,为了给王恺助阵,晋武帝将一株举世罕见的二尺余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谁知道石崇看到了之后,随手用铁如意将珊瑚打碎。王恺大怒,石崇却一笑置之,当即命人取来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赔给王恺,王恺羞愧不已。其实这背后丢的是皇帝的脸。
   整个西晋时期,贵族生活奢靡无以复加,看不到皇帝有任何针对性措施,相反只有不断地追加利益,希冀以此换得他们的支持。
   他们的失败告诉我们,那些骄兵悍将需要的不是利益的软化,而应是当头棒喝和制度的约束。
  “人心”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三国的张飞脾气暴躁,闻知关羽被害,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士兵只要有过失就鞭打他们。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范疆、张达,请张飞宽限时日。张飞大怒,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鞭打五十说:“如果违了期限,杀你们示众!”当晚张飞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探知,密入帐中,把张飞杀了。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利益所产生的效益有时并不取决于利益本身的丰厚程度,全看给予谁、什么时候给。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仰仗制度的健全与合理。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编辑/书含
其他文献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看到这段文字,心无所动的人大概很少。在以前,它让人想到文学的《牡丹亭》;而今,是昆曲的《牡丹亭》。  去年6月,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一场题为“春色如许——昆曲的美丽与忧伤”的讲座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举办。主讲人是原中国昆剧研究会会长、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期刊
下棋的乐趣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
期刊
编者按:接到采访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陈兆杰老师,在陈老师来醒狮国学院讲课之际,我在课堂听了陈老师两天的国学课程,而这次课程完全颠覆了我对国学课堂的认识,在我看来,国学课堂应该气氛庄重,老师也该是夫子般的威严,而眼前的陈兆杰老师幽默风趣,博引旁征,气势磅礴,观点精辟独到,课堂气氛热烈,课程引人入胜,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信手拈来皆是经典,语言魅力让大家叹为观止,其才如浑金璞玉,其学似流水行云。幽默后
期刊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少年时代经营过商业,对商品、货币、商业贸易等问题有较丰富的直接知识。管子认为,“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也。”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夺之则怒,予之则喜”。因此,管子反对只取不予的做法,认为这会引起危及国家政权的稳定。另一方面,他还认为只予不取也不好,因为国家没有财政收入,政权就无法生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管子提出了著名的“形予实取”思想,指出管理者应该特别讲求“取”
期刊
安宁和快乐的世界就在我们的指端。我们只需要去感知它就可以了。当我走进厨房里的时候,我或许会问学生:“你在做什么?”如果她说:“师父,我在切胡萝卜。”我会感到有点失望。我希望她能脱离历史层面而触摸到终极层面。她只需抬头微笑就可以了。或者她在想别的事情,而我的问话将她带回到当下,她可以抬头说“谢谢你”,或“我在呼吸”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回答。  你不必死后才能进入天国,事实上,你必须活着的时候就这样做。
期刊
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带着学生上山,看到一棵“不成材”的树,树龄很长;下山之后拜访朋友,朋友杀了一只“不成材”的鹅来款待他们。学生迷惑了,不知该不该成材。庄子的选择是: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保持清明之心,观察每一种情况,随时调整策略,设法活得轻松而长久。  我们不能离开人群而生活,如何与人群相处?庄子的建议是先做到“外化”,再修练“内不化”。外化就是外在的言行与别人差不多,既不标新立异,也不愤世嫉
期刊
立春   东风解冻,万物复苏。   沿着河畔的欢歌笑语,攀上越飞越高的风筝,落在二月的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荡开春天的帷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吃萝卜、面饼等(俗称咬春)、鞭打春牛、踏青等习俗来寄托一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期刊
传播传统文化要有基地  记者:王院长,您好。您从事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那您是怎么与国学结缘的?  王新华:我年轻时候,由于传播手段的缺失,国学存在着断层现象,不能与当下结合。和我同时代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对国学是没有认知的。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譬如在工作方面,我以前从事策划、企业培训方面的工作,我就发现很多企业领导都有困惑,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求学方面,我有很多同学弃文学理,
期刊
以赏罚管理臣民是《韩非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君主驾驭臣下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本人的能力,还在于他对赏罚大权的控制力度。如果君主对赏罚之事做到绝对掌控,那么所有人都会按照君主的意愿做事;而一旦大权旁落,君主就必然失势。由此可见,赏与罚是君主得以制人而不制于人的重要工具。  【原典】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危而归其利矣。 ——《二柄》  
期刊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要功能之一是纳气。因此,肺、脾、肾功能失调,可发生哮喘;在治理上,也以调理肺、脾、肾功能为主。未发作时扶正为先,即以补法;发作时攻邪为主,即以泻法化裁。   保健原则  哮喘主要病机为:水液代谢障碍,痰饮内伏,在诱因、特别是寒邪内侵的作用下发作,从病机上的病性看多属北方,所以,哮喘病人的养生保健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