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历史观贯彻到“四史”教育中

来源 :活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不是简单的抽象的大历史观,而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习近平大历史观包括大历史的主体观、时代观和世界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历史合力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只有坚持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唯物史观本色,才能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因此,“四史”教育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
其他文献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政治向全球多极化方向发展。建党一百周年的时代背景,以及价值观在多元文化中相互渗透等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赋予大学生新的时代使命。高校各部门应充分利用高校教育主渠道广泛开展青年党史知识学习理论教育,利用高校红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理论教学,利用高校线上教育网络打造党史教学新生态平台,深入开展青年党史知识学习理论教育,引导高校广大青年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培养共同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大任的中国时代新人。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了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改革开放事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章从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宝贵经验,深刻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启示,以及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严格的党内组织纪律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领导优势。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政治生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一段历史时期内个别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共党史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文化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直面挑战、抓住机遇,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来完善中共党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一百年的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辉煌且令人瞩目的,并且造就了内涵不同的革命精神,构筑了丰富的革命精神谱系。这些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特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21 年 7 月 1 日,对全党乃至全中国 14 亿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承上启下而且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只有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才能以奋斗者的姿态引导广大党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本文概述新时代下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讨论如今落实群众工作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本文从工作方法及民众需求等角度,分析群众工作的发展及创新,以供讨论。
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壮大、兴旺发达与干部教育培训密切相关。干部教育培训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但是,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党内的党性教育,而党性教育中有关红色资源的运用又是重中之重。在党性教育中,加强对红色资源,包括红色革命遗迹、珍贵的革命史料和历史教育基地等的运用,对提高党性教育水平、加强党性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功用。
党员发展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诸多党员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党员发展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要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要坚持依规发展,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将教育贯彻始终,要畅通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