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体制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形成极大的冲击。大学生自由、懶散、功利化、孤独、焦虑、冷漠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和难题。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吸收和借鉴了存在主义哲学,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方法上采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阐述了现代人出现的焦虑、价值观的迷失、个体尊严和意义的丧失等心理困境。罗洛·梅敏锐地觉察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围绕现代人的生存问题,剖析了资本主义文化是造成人类心理困境的根源所在,他的存在思想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在自由选择命运的同时,要融合社会责任,人的焦虑有破坏性的部分也有建设性的部分,要勇于直面生活的困境。我们从罗洛·梅的存在思想中可以探寻到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
其他文献
摘 要:1930年代流行于上海市民阶层的《现象》杂志,其内容主要聚焦都市以及都市中的两性关系,其作者与读者群体又集中于当时上海的普通市民,因此,以《现象》杂志为考察中心,便能在“左翼”和“新感觉派”的框限之外发现关于1930年代上海都市风貌与两性关系的别样景观。一方面,《现象》杂志以紊乱多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时紊乱的上海都市样态;另一方面,《现象》杂志除了表现都市男女为金钱所异化的两性关系外
1956年夏天,我在中文系毕业任教后,和李嘉言主任虽然不在同一个专业,但接触却逐渐多了起来。当时,国内的气氛一扫胡风事件所带来的政治阴影,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开始变得相对轻松。原来发行范围极小,带有神秘色彩的内部传阅的《参考消息》,这时,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获得了订阅的资格。中文系李嘉言、万曼等教授都订阅了这份参考资料。但是,按照规定,《参考消息》仍然不得外传,不能由邮递员投递,必须由单位指派的专人直接
在2012年,笔者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不无激情的批评话语:“只要略微认真地留意一下当下时代的中国小说界,就不难发现,其实存在着一批尽管从来也没有引起过公众的高度注意,没有爆得大名,但却不仅长期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小说创作,而且取得了不俗创作实绩的作家。我们这里所具体论及的河南作家墨白,显然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位。大约与所谓先锋小说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兴盛一时同时,墨白就开始了自己具有突出实验性色彩的先
为深入探讨鲁迅与孔子之于中国文化现代性重构的资源性意义,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主办,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社科处、越文化研究院、鲁迅研究院承办的“鲁迅研究院成立典礼暨鲁迅与孔子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14日在绍兴咸亨大酒店开幕。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炳月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研究馆员、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郁兴超处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浙江省鲁迅研究会
摘 要:本文围绕清末北京春阿氏一案,通过解读《京话日报》、小说《春阿氏》、牌子曲《春阿氏》和京剧剧本《春阿氏》,力图展现清末北京舆论界与小说界、民初北京曲艺界与戏曲界在古老的北京城由传统向现代进发时所做的努力与突围,进而揭示清末民初北京多元共生、现代性特质开始凸显的文化空间。  关键词:春阿氏案;《京话日报》;舆论;《春阿氏》;文学  1906年7月19日凌晨,北京南锣鼓巷小菊儿胡同的一个满洲旗人
与樊骏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2010年10月22日晚上。那是在北大未名湖畔的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中文系百周年系庆前夜的一次嘉宾聚餐会上。樊骏兄由福春陪同特别前来与会。当时我看他的心情、身体和气色均尚好,颇为释念。刚一见面,他马上将庆贺他生日那天在文研所小聚时,我们俩人站在餐桌旁的一枚合照,送给我留念。我早已忘记此事了,他竟如此认真记得,还特别将照片放大了,当时我是很感动的。没有想到,不到三个月后,他就
当一百年前《青年杂志》创刊号在上海问世之时,主编陈独秀所面对的,是新生民国不断的政治动荡与宪政危机,是他为之奋斗的共和理想和建国大业(founding)的未完成状态。要说陈独秀从一开始就对这本每期印数仅1000本的刊物有非常大的自信,这个刊物一出来就有多么轰动,也许确实掺杂了过多“后见之明”,把很多后来历史过程中的因素提前加载到了创办伊始的刊物之上(参见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
2013年是民进宣传思想工作年,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10月29日至30日,民进全国会刊(报)工作座谈暨《民主》发行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会刊(报)工作经验、《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围绕三个议题就民进会刊(报)工作进行座谈;表彰《民主》2013年度发行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会议全程进行了民进全国会刊(报)展示。  本次会议是民进中央第一次专门就会刊(报)和《民主》发行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报刊以及社团)之间的“论争”。不可否认,“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报刊发达、社团众多,因此,思想的分歧和主张的差异在所难免,“论争”也自然有着极高的发生频率。但这里的问题在于,“论争”并不仅仅是对“五四”时期《新青年》话语冲突的历史描述,它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史”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信息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全球力量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G7、G8相继失去了昔日的辉煌,G20成为世界大国协商的主要平台;过去美苏、美俄两强博弈悄然让位于美中角力;长期以来一直韬光养晦的中国,不经意间步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无论是在国际政治、商业贸易,还是军事力量方面,中国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大国。如果仅从经济的意义而言,按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甚至早在四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