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从中找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依据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和具体目标,给出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办法。
关键词:信息管理;工程项目;信息化;建筑企业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门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总目标容易贯彻,项目经理和上层领导容易发现问题。下层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也更快、更容易了解和领会上层的意图,使得各方面协调更为容易。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应用范围较窄,不重视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
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从上面的问题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很多各级建筑企业都看重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相关软件的使用质量和效果,但缺少对各阶段、各子系统的统一计划、安排和管理,而处于各自为政、各得其所的状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得到重视,这样使信息化很难实现和发展。
2.3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的重组程度不够
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没有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例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并轨的步伐。
3.构建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链信息模型
3.1单项工程信息模型构建
单项工程信息管理作为大型建筑工程控制的保障,单项工程控制对象主要包括采购、建设过程、施工范围等,通过主体参与方有效控制,根据承包合同、标准、规范、标书、文件、图纸等进行管理控制。在实际管理控制中,为了保障信息模型合理性,必须根据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控制具体要求,在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链概念、环境的同时,建立单项工程信息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工程控制管理体系。
3.2信息结构模型构建
在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链信息模型建立中,信息结构模型根据单项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特点,在完善信息源、信息内容以及信息流动的同时,将工程管理部门细分为工程管理、组织以及信息源三个层次。当信息源和管理层交叉时,通过信息源、管理层共享传递,将信息转向管理层;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在工程建设管理链中,形成对应的管理体系,掌控管理链数据库数据变动和访问。
通过大型建筑工程管理层信息传递,将各种信息进行正向传递、反馈;通过承担不同项目管理职能,形成不同的管理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协调、控制作为管理链重要的运作方式,在优化管理链节点的同时,必须有效保护工程管理链整体性能。另外,由于信息流动性对建筑工程建设期投资、进度以及质量控制有影响。因此,在实际流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大驱动工程目标改善控制力度;在保障信息统计的同时,对整体管理进行完善和提高。
4.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
4.1解决方案
在项目施工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适用的建筑信息模型。以承包商为例,承包商从设计方获得的工程设计信息,传统方式是通过2D图纸(纸质或电子文档)。近年来,随着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设计软件,陆续应用在国内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中,部分承包商也可以获得此种基于建筑3D信息模型。
根据以上二种情况来建立满足施工阶段需求的建筑信息模型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第一种方式,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软件工具和专业人员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在这中间会产生时间和成本的耗费,而在转换过程中则可能出现信息的丢失或错误。对于第二种方式,虽然可以直接获取设计阶段所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但是,由于不同阶段信息的产生、需求和运用的重点是有所区别的,设计阶段所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不能等同于施工阶段的模型。
4.2项目管理流程与方式
信息传递的形式、渠道等发生变化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方式等产生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可以通过将文档与模型的相关要素进行关联,实现对文档更加有效地集成化管理。对文档的管理工作,如查询、更新、版本管理等,都是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来进行。这种方式与现有的文档管理系统,在管理流程和具体的方法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深入,在其他方面,如供应链管理、承包商与其他参与方的协调、总包与分包间的联系、工程变更管理等方面,也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并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化,更是项目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
5.创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议
5.1明确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企业现有系统或即将拥有系统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正确定位:它与现有系统在功能上互补,其基本功能是通过信息网为各参建方提供一个公共的工作空间,各参建方可以在其中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同时进行相应信息处理工作,例如查询、分析等;各参建方在进行不直接涉及其它方的管理工作时,仍然使已有的系统,例如继续使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进行进度管理,而在进行直接与其它方有关的工作使用该平台。目前,较有影响且有代表性的系统,有美国Auto desk公司的Buzzsaw平台及Honeywell公司的My Construction平台。
这些平台共同的特征是:安装在服务器上,以文件为核心,提供网上共享文件的功能。用户通过上网访问服务器来使用系统,系统提供了相关用户的公共文件夹。有的系统还提供了工作流管理功能,使得系统按照事先设置的规则,自动组织信息处理的流向,从而方便多方的协同工作。虽然这些系统目前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商业化系统,但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即难以进行深入到文件内部的信息处理,例如进行信息分析、统计汇总等。
5.2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采用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上办公系统,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
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通过网络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6.结语
总之,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是必然的、迫在眉睫的一项大工程,就国内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首要的任务就是及时看到不足、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及对策,上面我所设计的对策希望能给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光英,杨卫兵,邵翔等.大型工程建设期管理链绩效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
[2]李光英,邵翔.大型工程建设期管理链理论的概念模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3]李尚革,袁大祥.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研究[J].江苏建材,2008
关键词:信息管理;工程项目;信息化;建筑企业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门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总目标容易贯彻,项目经理和上层领导容易发现问题。下层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也更快、更容易了解和领会上层的意图,使得各方面协调更为容易。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应用范围较窄,不重视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
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从上面的问题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很多各级建筑企业都看重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相关软件的使用质量和效果,但缺少对各阶段、各子系统的统一计划、安排和管理,而处于各自为政、各得其所的状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得到重视,这样使信息化很难实现和发展。
2.3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的重组程度不够
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没有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例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并轨的步伐。
3.构建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链信息模型
3.1单项工程信息模型构建
单项工程信息管理作为大型建筑工程控制的保障,单项工程控制对象主要包括采购、建设过程、施工范围等,通过主体参与方有效控制,根据承包合同、标准、规范、标书、文件、图纸等进行管理控制。在实际管理控制中,为了保障信息模型合理性,必须根据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控制具体要求,在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链概念、环境的同时,建立单项工程信息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工程控制管理体系。
3.2信息结构模型构建
在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期管理链信息模型建立中,信息结构模型根据单项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特点,在完善信息源、信息内容以及信息流动的同时,将工程管理部门细分为工程管理、组织以及信息源三个层次。当信息源和管理层交叉时,通过信息源、管理层共享传递,将信息转向管理层;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在工程建设管理链中,形成对应的管理体系,掌控管理链数据库数据变动和访问。
通过大型建筑工程管理层信息传递,将各种信息进行正向传递、反馈;通过承担不同项目管理职能,形成不同的管理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协调、控制作为管理链重要的运作方式,在优化管理链节点的同时,必须有效保护工程管理链整体性能。另外,由于信息流动性对建筑工程建设期投资、进度以及质量控制有影响。因此,在实际流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大驱动工程目标改善控制力度;在保障信息统计的同时,对整体管理进行完善和提高。
4.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
4.1解决方案
在项目施工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适用的建筑信息模型。以承包商为例,承包商从设计方获得的工程设计信息,传统方式是通过2D图纸(纸质或电子文档)。近年来,随着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设计软件,陆续应用在国内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中,部分承包商也可以获得此种基于建筑3D信息模型。
根据以上二种情况来建立满足施工阶段需求的建筑信息模型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第一种方式,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软件工具和专业人员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在这中间会产生时间和成本的耗费,而在转换过程中则可能出现信息的丢失或错误。对于第二种方式,虽然可以直接获取设计阶段所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但是,由于不同阶段信息的产生、需求和运用的重点是有所区别的,设计阶段所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不能等同于施工阶段的模型。
4.2项目管理流程与方式
信息传递的形式、渠道等发生变化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方式等产生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可以通过将文档与模型的相关要素进行关联,实现对文档更加有效地集成化管理。对文档的管理工作,如查询、更新、版本管理等,都是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来进行。这种方式与现有的文档管理系统,在管理流程和具体的方法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深入,在其他方面,如供应链管理、承包商与其他参与方的协调、总包与分包间的联系、工程变更管理等方面,也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并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化,更是项目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
5.创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议
5.1明确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企业现有系统或即将拥有系统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正确定位:它与现有系统在功能上互补,其基本功能是通过信息网为各参建方提供一个公共的工作空间,各参建方可以在其中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同时进行相应信息处理工作,例如查询、分析等;各参建方在进行不直接涉及其它方的管理工作时,仍然使已有的系统,例如继续使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进行进度管理,而在进行直接与其它方有关的工作使用该平台。目前,较有影响且有代表性的系统,有美国Auto desk公司的Buzzsaw平台及Honeywell公司的My Construction平台。
这些平台共同的特征是:安装在服务器上,以文件为核心,提供网上共享文件的功能。用户通过上网访问服务器来使用系统,系统提供了相关用户的公共文件夹。有的系统还提供了工作流管理功能,使得系统按照事先设置的规则,自动组织信息处理的流向,从而方便多方的协同工作。虽然这些系统目前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商业化系统,但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即难以进行深入到文件内部的信息处理,例如进行信息分析、统计汇总等。
5.2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采用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上办公系统,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
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通过网络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6.结语
总之,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是必然的、迫在眉睫的一项大工程,就国内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首要的任务就是及时看到不足、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及对策,上面我所设计的对策希望能给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光英,杨卫兵,邵翔等.大型工程建设期管理链绩效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
[2]李光英,邵翔.大型工程建设期管理链理论的概念模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3]李尚革,袁大祥.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研究[J].江苏建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