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德育内容:呈现方式、建构逻辑及价值实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为例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分析,发现其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教科书的德育功能.教科书德育内容的建构遵循从“儿童立场”“道德叙事”到“经验重构”的认知逻辑,从“道德自我”“重要他人”到“社会场域”的关系逻辑,从“价值准入”“价值排序”到“价值引领”的价值逻辑.实现教科书的德育价值,未来还需建立整全的德育观念,由“德育学科”拓展到“学科德育”;激发教科书编研者的“德育自觉”,以“教材思政”引领“课程运作”;教科书使用者需肩负起从“知识教学”到“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
其他文献
21世纪,“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探索当代教育实践路径,回应新问题、新机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丹尼尔·科顿姆为代表的“教育无用论”卷土重来,教育教条主义和实用性之问甚嚣尘上;二是应试教育观念视知识传授为教学唯一目标,极易造成教育本质的异化.笔者在开展东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视域下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项目编号:14ZDA010)过程中发现,《当代教育的哲学省思》一书从教育之真谛、批评、转向、隐喻四个面向对当代教育问
期刊
全球复杂形势背景下亟需“主动公民”参与推动社会发展.公民教育的发展转向培养“主动公民”成为国际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转化为行动提供了实践路径.运用主动公民教育的分析框架,以澳门学校品德与公民教育科的课程实施为研究对象,对澳门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升澳门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质量以及推动主动公民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我国民歌民俗、戏曲文化和说唱艺术的厚土,融合了这些音乐艺术中的积极因子并不断传承,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音乐艺术的独特风格.美声唱法是一种源自西方的音乐艺术,在流入中国之后与我国颇具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发生了某种奇妙的融合,我国声乐艺术从中不断汲取美声唱法艺术中的演绎技巧,艺术性和表达性更具深度.时至今日,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与声乐相关的教育也在不断推进.
期刊
文化创意类产业是当今时代颇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很多国家都对文化创意类产业予以发展扶持,以期增强本国文化创意类产业的竞争力,在国际文创市场中占据优势.对艺术素养要求较高的文化创意类产业而言,艺术类相关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寻求文化创意类产业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分析艺术教育在促成文化创意类产业繁荣中扮演的角色,大力促成艺术教育的革新,不断推出新艺术教育模式,是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也是文化创意类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