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舞蹈艺术在社会的地位逐渐提升。人们对舞蹈的关注程度在上升,也使得舞蹈教学变得更加重要。如何通过舞蹈状态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是本文要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舞蹈状态;舞蹈教学;问题;应用
  J70-4
  一、前言
  所谓舞蹈状态就是指舞者进入舞蹈境界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好的舞蹈状态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舞蹈艺术当中,更好的展现优美的舞姿。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很多学校忽略了舞蹈教学,导致高校舞蹈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并且很多高校舞蹈教学扩大办学规模,开设大量专业,对舞蹈教学不够重视。并且舞蹈教学课时也比较少,缺乏相应的舞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并且很多高校设置的舞蹈课程都是选修课,类似于体育课堂上的形体课,这种教学体系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舞蹈精髓。并且将舞蹈教学放在选修的位置上,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低,导致学生根本无法从中学习到相应的舞蹈知识,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很多高校对舞蹈教学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不够,导致无法形成完善独立的教学体系,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较单调
  目前我国很多教学模式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口传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导致都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与学生的互动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量枯燥难懂的舞蹈理论知识以及一些浅显的舞蹈动作打击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并且很少有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讲解舞蹈相关知识时也大多通过口头讲解,很少用示范性的动作来辅助说明,实践性教学环节很少。并且教学方法单一守旧,缺乏实际性,也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模仿性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
  3.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起步比较晚,因此相应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少,高校对舞蹈课程投入的人力物理也不足,导致很多高校缺乏充分的资源让学生学习。并且有些高校只是一味的使用之前教學中比较通用的教材,使得舞蹈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偏向片面化,很多教材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和补充。并且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没有结合学生的需求来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舞蹈状态的具体应用
  1.加强舞蹈作品的深入体验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之一,要想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就需要体验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每个动作,都与民族地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旦无法把握民族地区文化,即使肢体动作表现得再完美,也如亭台楼阁一样缺少本质上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从体验舞蹈作品的角度出发,感悟和领略民族民间舞蹈内涵。例如,在教学东北秧歌前,教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文化,了解东北秧歌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掌握其颤、扭、摆、跺等典型性动作。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舞蹈的文化内涵后后,才能够自然地表现东北秧歌。
  2.营造舞蹈环境教学情景
  民间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源地,民族民间舞蹈反映着地区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劳动人民把村寨、田间作为表演场地,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在辛勤劳作中的情感。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具备较强的环境性特点。然而,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难以创造这种环境,导致舞蹈表现力的缺乏。另外,民族民间舞蹈多在舞台上表演,这增加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要营造舞蹈环境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此模拟舞蹈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体会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味、风情,进而提高舞蹈表现力。例如,在教学藏族舞蹈时,通过多媒体反复播放学生无法掌握的部分,并播放藏族地区的风景、音乐,形成了一种藏族舞蹈表现情景,使得学生们既能领略动作要领,又能体会到藏族文化的精神魅力。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入乡村地区,为当地农民表演,感受他们的质朴与热情,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
  3.把握舞蹈典型体态与动作
  表现民族民间舞蹈时,要把抓住关键点,以加深观众对舞蹈的印象。关键点既可以是典型体态,也可以是典型动作。例如,在教学藏族舞蹈时,一个常用的表现动作为“屈”。著名藏族舞蹈《母亲》中,“屈”这一动作的表现较多,包括体态前倾、双腿弯曲等,正是因为这些动作的存在,才能让观众记住这一舞蹈。为什么这一动作让人们叹为观止呢?分析其原因,与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西藏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人们为了御寒需要披上厚厚的皮袍,这就使得人们灵活的部位为小腿,因此,藏族舞蹈中以弯曲、松腰等动作为主。此外,藏族地区宗教文化气息浓厚,藏族人民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些因素也是藏族舞蹈中“屈”动作较多的原因。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表现舞蹈。
  4.教师科学的引导与示范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也是一样。因民族民间舞蹈融合了民族文化,涉及范围广,故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前,教师要收集、整理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了解舞蹈发源地、地区人们生活状态、历史发展及审美习惯等,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示范能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细节和动作予以指导,重点强调神态和情感的指导,以激发学生共鸣,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结束语
  总之,舞蹈状态是舞者良好表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舞蹈状态的培养,使学生舞蹈表现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莉.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5,(27):26
  [2]韩丽.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16):17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经济日渐发展促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个国家之间更加注重人才竞争,因此,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的创新教育对策,为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新课改;高中;物理;创新教育;对策 
【摘要】: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收敛思维能力;引导和訓练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引导、训练、培养、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发散思维、收敛思维  G633.7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牛、羊等动物的倒嚼现象,也叫“反刍”。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但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
G633.8  化学坐标曲线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之一,常出现在选择题最后一题,且有一定难度,常属控制满分类题,也是考试过程中学生容易丢分的题。这类题的特点是给出具体的文字叙述,并利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有关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要求学生选出能正确对应或不能正确对应的选项。  通过对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坐标曲线选择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常考查的坐标曲线选择题分以下几类:PH变化曲线、化学反应中物质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初中化学也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践行国家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涵。但是,当前,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问题;对策  G633.8  2001年,我国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开始,旨在改变
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sabulosa)是浑善达克沙地适生树种之一,其分布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最为集中。通过对正蓝旗不同干扰、不同地形条件下沙地榆种群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种群生态
摘要:根据生物课程的学科特点,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物学科中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还原到科学认知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以获取知识和发展
摘 要:理想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程的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实验并应用它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智慧,开拓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探讨了理想实验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理想实验;物理教学;作用  G633.7  物理学的授课中除了理想模型之外,为了顺利开展物理教学,通常也会用到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其实就是思维中塑造实验的过程,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秘
摘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简单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  G633.8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
松突圆蚧是危险性森林检疫害虫,危害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等多种松树,严重时导致松林大片死亡,给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福建省在2002年5月首次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