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石门坎之行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问苏科寨
  苏科寨是离石门坎大约20公里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贵州和云南两省的交界处,过了苏科寨,就是云南的彝良,云贵两省隔洛泽河相望。
  苏科寨是石门坎的边缘,石门坎是威宁县的边缘,威宁县是毕节市的边缘,毕节市是贵州省的边缘。苏科寨是边缘的边缘,是乌蒙大山的核心地带,是远离城市文明的穷乡僻壤。
  然而,就是这个穷乡僻壤,却有文明的奇迹。
  首先,这个村子出现了苗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博士,而且是在美国获得的医学博士。他的名字叫吴性纯。
  吴性纯,出身于光绪24年,即1898年,由于家境贫困,他19岁才从伯格理创办的光华小学毕业,1921年,他被教会保送到华西协和大学学习,这是一所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医科大学。1929年,吴性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并且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苗族有史以来第一位博士。他学成以后,并没有留在美国或者中国的大城市,而是依然回到石门坎,担任光华小学校长,并且在石门坎创办了苗族第一所苗人平民医院。吴性纯在担任光华学校校长期间,为推进苗族教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吴性纯作为一个苗人成功的典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苗族青年奋斗的楷模。
  苏科寨有名气,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村子的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
  苏科寨教堂始建于1938年,当年是由吴性纯先生出资建立的。这座老教堂在“文革”中被损毁。1988年,苏科察的教民修建了第二座教堂。这种教堂的修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并且拨款2500元。但是,由于经费太少,施工过于粗糙,建成的第二年即成为危房,一直靠修修补补维持。我前年、去年去苏科寨时,这座教堂还在使用,只是已经很破旧。记得当时苏科寨传道员吴宗全用苗语为我们唱赞美诗,印象极为深刻。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大地震,这座本来已经非常简陋的教堂被震垮。
  教堂是基督徒心中的神圣之地,基督徒不可以没有教堂。
  苏科寨有乌蒙山区最虔诚的基督教信徒。这个教堂在册的基督徒250人,慕道友150人。唱诗班有50到60人,定期礼拜在200人以上。今年,教民们自发出资投劳,修建新教堂,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劳动力2000个以上,并且动用了教堂多年的积蓄。上个月,友人给我发邮件,告知苏科寨村民们修建教堂的事情,我们后援团就准备支持。
  苏科寨在石门坎对面的野鹰梁子的背后,汽车越过险峻的山路,当我们一行抵达苏科寨时,吴宗全已经在村口迎接。
  我们去参观尚在建设中的教堂。
  现在修建的教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一倍,而且是用钢筋水泥浇铸,质量应该远远超过上次的那座。我看了一下建筑用的水泥砖,是村民自己用425号水泥,加上碎石渣土搅拌压制而成的。每袋水泥可以制造这样的砖40块。吴宗全特地把这种水泥砖拿起来相互敲打,发出坚固的叮当声,表示非常坚硬。
  我们在参观中,村民已经穿上节日的服装慢慢聚拢起来,原来他们要为我们一行表演节目!
  这太出乎我们的意料。
  村民首先唱欢迎曲,然后唱赞美诗。他们用苗语唱,我们不能听懂,但是,他们的声音非常美丽动听,甚至可以唱出两个声部。美好的声音在这所尚未完工的教堂回荡,在苏科寨的上空回荡,在乌蒙山区回荡。我多次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演出,但是,这次在一个简陋的工地的演出却让我无比感动。因为它的朴实,纯洁,充满精神信仰。
  简短的捐赠仪式后,村民执意要送我们上车,车停在公路边,无法开进村子里。吴宗全手中始终抓着一个脏兮兮的袋子,临上车之前,他把这个袋子塞到我手中,说这是一些瓜子,送给我带回北京去。山里人穷,没有什么东西表达心意。
  看到这袋瓜子,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何力说,苏科寨给人的感觉,就是纯净。
  是的,苏科寨是纯净的,这是由精神信仰所锻造出来的纯净。这种纯净,沁人心脾。
  新中小学和陶老师
  新中小学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新中小学创立于2000年,至今已经13年了。
  这所由民间人士捐赠的小学,座落在一个山顶上,山下就是新营和中寨两个苗寨,当时修建这个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这两个苗寨的孩子就近入学,所以称为“新中小学”。新中小学的所有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以卞淑美为代表的一群志愿者,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群体。
  卞老师和她的丈夫江柏林,女儿江明鉴全家从东北沈阳,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石门坎,已经九个年头了。期间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一种真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能够在这个偏僻的苗乡,为了苗族的孩子们而默默牺牲。
  今年,这个志愿者团体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他,就是已经73岁的陶绍虎老师。
  陶老师是苗族人,而且出身在石门坎。他的父亲名叫陶开群,当年从光华学校毕业以后。在光华小学担任老师,和朱焕章先生是同事。朱焕章先生的女儿名叫朱志华,就是陶绍虎老师的夫人。所以,陶老师就是朱焕章先生的女婿。
  陶老师已经退休,住在昆明。他这次以73岁高龄来当志愿者,是为了推广老苗文。
  伯格理当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苗文。苗族人有了文字,就能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100多年前,以石门坎为中心的乌蒙山区能够实现一场社会文化大跨度的跃迁,苗文的创制和普及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由于苗文的发明,乌蒙山区先后办起了近100所学校,让世世代代贫穷如洗的苗族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使他们从此改变了命运。由于苗文的发明,并且用苗文翻译了《圣经》,也让大花苗人皈依了基督教,从此有了精神信仰。我从石门坎到了远离此地的云南武定、禄劝一带的大山里,都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当年伯格理创办的学校教育苗民的遗迹。
  但是,老苗文在这几十年中出现了断层的危机。
  由于老苗文没有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得不到行政力量的支持,老苗文处于完全靠民间自发传播的状态,很多年轻的一代已经不认识老苗文,这种文字已经处于得而复失的危险边缘。正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忧虑,陶老师放弃了自己在昆明安逸的生活,来到条件非常艰苦的石门坎,自觉承担起传播苗文的责任。陶老师说,苗文是苗族重要的民族象征,是苗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文化完整性不可替代的文化元素,也是族群争取文化平等的重要心理支撑。普及和传播老苗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新中小学,已经把教授老苗文纳入了学生的教学内容。
  (编辑 饶晓宇)
其他文献
从小到大,我觉得父亲就像一架特级战斗机,拥有很多突击的武器。童年,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缺乏武器的我总是处于劣势,长大后才发现,岁月已经残酷地削弱他的力量。而我已羽翼渐丰。  父亲永远剪着简单的平头,眼睛永远炯炯有神,很遗憾的是我没有遗传到藏在银色边框眼镜后明亮的大眼睛。父亲的鼻子很挺,深红的嘴唇有点厚大,身材有点矮小,但是总给人一种很强悍的感觉。那些人生最是纯洁的年华里,满满都是父亲的武器教
一句简单的话回荡在我这个敏感少女的心里,我悄悄观察老师脸上的表情,恰好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也在看着我,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发现,老师接下来讲课的声音有点走样了,我心里头一阵暖流流过。  高四那年,我转校复读。那是一所重点高中,云集着全县的尖子生。复读并不是我所希望的,但我不能忽略父母期盼的眼神,所以我就硬着头皮,成了复读生。  我的学号是按入学成绩进行排列的,座位是以学号为依据的,惨不忍睹的成绩注
汽车开始慢慢地爬行,只听见发动机在嘟嘟地叫个不停,还有汽车内嘈杂的吵闹声。对此,我没有多大兴趣。我扭过头,看见父亲依然站在那不叫站台的站台,手不停地挥动着。父亲在后移,不过我依然能够看清父亲下巴那邋遢的胡须,还有夹杂在黑发中那银白色的头发,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感觉有根根刺人的毛针。  那年我十八岁。我不知道那胡须,是我的,还是父亲胡须的延续?对此,我有丝丝的恐慌,也有丝丝的好奇,不过我也没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全世界的儿童恐怕没有不对玩具着迷的。今天走进每一个玩具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五花八门的玩具总是让人眼花缭乱。今天的孩子会不会想到他们的父辈——三十年前的孩子都玩什么呢?尤其是那个连电都没有的乡村世界里,孩子的玩具应该少得可怜吧?留在父辈心中的玩具记忆一定也很苍白吧?  其实不然,在我童年记忆中,那个年代的乡村世界里,孩子们可玩的东西非常多,远比今天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更有许多
我生长在福建西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记忆中,山岗上的老枫树像大锅盖,枝繁叶茂的树梢上总挂着些斗笠似的黄蜂巢。每到暑天,我喜欢在犬牙交错的盘根下休憩,听热闹的大自然歌唱;每当深秋时节,枫叶染红了树冠,而飘洒的落叶就像无数把微缩的、通红的纸伞在山谷间飘荡,我的思绪也被带出大山尽头。人生有数不清的第一次,有的随时间而淡忘,有的因教训而刻骨铭心。记忆中唯有一次被暴打的经历还隐隐约约在心中萌动……  在六七
我想,回不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心情。那些汩汩流去的小时光,见证了我们曾经的美好天真,无论我们记或不记得,回忆就在那里,不减不灭。  邻居家小孩  从我懂事起,便知有个邻居家小孩,比我小两岁,却样样比我好,她白白胖胖,剃个男生头,成绩好,当着班长,每年拿奖状,与我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又黑又瘦,成绩也不好,每当我拿着不值一提的成绩单回家,父亲就会戳戳我的脑袋,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你
期刊
南京一所小学5年级的女生萌萌,迷恋上穿越小说和穿越电视剧。整天幻想着自己是清朝的公主,还想通过跳崖或跳楼的方式回到过去。专家表示,这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个案:12岁女生常常幻想自己是清朝公主,想“跳楼”穿越回过去  人物:萌萌,12岁,小学5年级  病症:迷上了穿越小说和穿越电视剧,进入情节中出不来  自述:其实,我前世是清朝的公主,我想要回到过去,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