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归纳法  初中化学  有效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160-02
  归纳法顾名思义指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寻找化学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识记与理解化学知识。从其概念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归纳法的这种特点有效的弥补了初中化学知识点琐碎,系统性不强的学科特点,在强化化学教学层面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将归纳法有机融入初中化学课堂,以此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一、归纳法的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化学存在知识点繁杂,且系统性不强的特点,学生多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化学学习体系,对化学知识、重点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学习,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有待提高。而通过归纳法的有效运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厘清繁杂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清晰的思路上构建系统、规律性的化学知识体系,进一步有效的归纳化学知识开展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其次,初中化学教学环节十分复杂,除基础知识外还有丰富的化学实验、化学反应等内容。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思路不同,学习的方式也自然不同。因此教师可通过归纳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归纳出不同的学习方案与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采取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学习方案,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再次,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归纳法抓住这些规律,会有效减轻学生的學习压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总相关规律展开识记与学习工作。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常因部分化学实验远离生活,而觉得化学知识十分抽象,难度也十分大,因此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教师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存在的相关规律引导学生展开识记与学习工作,既起到了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的作用,又增加了识记的趣味性,减轻了识记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的学生学习兴趣。
  二、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原则
  (一)以单元为切入点开展化学理论知识归纳
  为有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强化教学,教师可坚持以单元为切入点的归纳原则。即在学习完一整个单元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将本单元繁杂的知识点归纳成体系,或按一定的规律归纳成几个部分开展识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及时建立本单元知识体系,趁热打铁加强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准确的把握知识重点,有效地提高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夯实,能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以良好的准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化学素养的持续稳定提高。
  为此教师要做到首先在课前认真备课,梳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重点,为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在课上要坚持素质教育视野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或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合作探究发现知识点间蕴含的联系,教师仅起到点拨与引导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归纳法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以化学知识点间的通性为切入点展开归纳
  为有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强化教学,教师也可以化学知识点间的通性为切入点展开归纳。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把握化学元素之间的通性强化记忆,甚至举一反三,使自身的化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强化。另一方面可与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共性提高对一系列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以此提高化学知识整体的识记效率与识记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主题式归纳任务,如金属的物理通性、化学通性等主题,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归纳。以金属的通性为例,金属的物理通性指有光泽、导电性强、延展性与导热性较为显著。化学通性指化学键类型一致,均具有金属键与还原性等。
  (三)以解题思路为切入点归纳化学习题
  为有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强化教学,教师也要以解题思路为切入点归纳化学习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教师通过对某种解题思路的有效归纳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清晰地解题思路,加深对某一系列知识的实践与运用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的压力。例如在解题中以物质的颜色特征为突破口、以物质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等为突破口。以习题为例:
  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此类题中教师可以颜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解题,本题中首先能够知晓的是氯化铁是黄色溶液,接下来通过而氯化铁与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分辨出氢氧化钡,在接下来可另取两支试管倒入已产生的红褐色沉淀,然后分别其它两种待测液,红褐色沉淀消失的为硝酸,无现象的为硫酸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归纳方式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列举常见的几种归纳方式,供教学参考使用。
  (一)求同归纳法
  该方法指通过归纳化学知识点之间相似点,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质量和理解程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化学概念讲解。以学习“什么是化学变化”为例,教师可先进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铁丝生锈”等一系列化学实验,实验后组织学生归纳出这类实验的共同点——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定义化学变化。
  (二)求异归纳法
  求异归纳法是指归纳同类型化学知识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厘清易混淆点,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化学概念讲解,也适用于化学实验讲解。如在分析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时,教师可运用求异归纳法以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化学元素,而含氧化合物就不一定只有两种元素为归纳的切入点,以金刚石和石墨为例,二者均由碳元素构成,但性质差别明显,金刚石硬而石墨软,碳原子排序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类比归纳法
  类比归纳法是指学习同类物质时,可以通过所学过的同类物质推理出另一个物质的性质,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以理论为切入点进行类比归纳,也可以在实验中开展类比归纳,比如通过对硫酸、盐酸性质的学习可归纳出酸的性质共同点。这种学习方式好处在于既可以夯实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归纳法,有助于促进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依照相应的原则,按照相应的规律组织学生一同将化学知识归纳成体系,以此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姜颂.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妙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9):79-80.
  [2]张秀瑾.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8):2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步入技术理性阶段,科学是世界的“唯一真理”,技术控制是对待世界的最好方式。这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使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随着国际上兴起的复杂思潮,自组织、无序性、生成性等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断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历史教学的无序性也崭露头角。本文主要阐述历史教学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初步探寻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历史教学 有序性
期刊
【摘要】在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依托当前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了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入问题。并由此分析了一些可以实现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 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57-01  高中政治课标当中从四个方面定义了高中政
期刊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德育课程成为中职学生不得不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德育课程包含知识面比较广、理论性比较强,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充分了解所学习的内容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程教学 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摒弃了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思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更加杰出的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小学生德育教育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
期刊
【摘要】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试题情境的创设与选择,尤其是通过创设地理与生产联系的真实情境,将所要考查的知识内容、思维能力及探究方法与试题情境融合渗透,实现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本文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地理选择题1-3小题为例,从地理与生产联系情境创设进行系统分析,获取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备考启示。  【关键词】高考地理 试题情境 地理与生产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学好语文极为重要,费功夫伤脑筋。如何学好语文,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其实要真正学好语文不外乎弄明白两个方面,那就是学什么和怎样学,学什么即学习内容,怎样学即学习方法。  【关键词】语文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26-02  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从小学
期刊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物理是理科综合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同样由于物理知识不易理解,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老师适当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进行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但是很多老师,尤其是山区的老师,由于教育资源环境等问题,学生的实验素养较弱,对此笔者对如何提高进行了山区高中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相关策略探讨,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山区学生 实验素养
期刊
【摘要】项目学习法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认知。在当前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素养、教师的价值,以及学生的课堂本位性,进行项目学习法的优化,从而不断提高项目学习法的应用效果,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 初中化学 教师价值 学生本位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新一轮以“核心素养”重点考查的政治高考要求下,高考备考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备:考纲审读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判断能力、体系机构归纳能力、时事政治分析能力、试题讲评导向能力,方能胜任备考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高考 政治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
期刊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课堂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演示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保证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演示实验中存在着较多不足,需要革新课堂教学观念,以以往演示实验作为基础,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有效利用实验器材,结合实验实际情况,促进演示实验不断完善。文章中结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提出几点有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