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中的“好后生”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成为村民最熟悉的场景。11月15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丁家沟村见到了这位青年,他就是山西国投集团选派到丁家沟村驻村的第一书记秦冬冬。
秦冬冬在田间地头帮销农货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7年8月,秦冬冬背着一卷铺盖,肩负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使命,只身来到了丁家沟村,成为一名驻村书记。一个年轻人独自来到村里,村民们都会想:“这娃子来了能为我们做什么?”秦冬冬到村里的这20多个月,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村民们当初的疑惑。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真诚干事,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逐渐和村子里的党员干部群众走到了一起,成为大家眼里的“好后生”。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第一书记就是浓缩的责任之水。秦冬冬刚到村里时,由于不习惯农村的工作,压力倍增。“农村工作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不同于以往任何工作,更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秦冬冬说。
  为迅速适应新岗位,秦冬冬加班加点学习脱贫攻坚的业务知识、政策文件,了解村情、入户走访,熟悉贫困户的情况。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走、问、聊,有时在田里,有时在地头,通过反复走访、多次回头看,对丁家沟村终于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每时每刻都有做不完的事。”这是他自下派为第一书记至今最深切的感受。白天要走访为群众解读政策,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上报各项材料、表格,晚上还要总结当天工作,和同事讨论交流。仅仅一个月他就走遍了全村248户人家,尤其对72户贫困户的情况了然于心。
  在开展驻村工作中,秦冬冬始终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和最大法寶,他利用休息时间,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进行系统归拢,以便帮扶措施更加精准、配套。还利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对帮扶村进行航拍,将帮扶村的整体轮廓印入脑海,对每家每户的区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清楚掌握村内常住人口的具体位置。

培养产业 寻找出路


  在逐门逐户走访过程中,秦冬冬十分留心观察群众家中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慢慢总结一些规律,从而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对于一些在群众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去追问,他们因为觉得不是稀罕事,就不会主动去说,这就需要自己上心。”他这样认为。果然,在把全村群众门槛都踩个遍之后,他发现了个“公开的秘密”——丁家沟这个村子受历史传统影响,村民田间地头栽植有数量可观的杞柳,村集体曾成规模发展柳编产业,在临县一带小有名气,现在村内群众还在制作簸箕、簸箩等运往太原、离石、临县等地进行销售。但是,在柳编产业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很多老手艺人由于经济利益因素放弃柳编行业,年轻人更是以外出打工居多,因此柳编传统技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产品种类单一,属于初级加工层次,与外界交流学习不多。在发掘柳编文化形态、充实村子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打造美丽乡村方面的工作没有完全展开。”秦冬冬对记者说。
  认识到这些后,他便积极行动起来,对全村现有的柳编艺人进行摸底、统计,广泛收集他们的产品,在村内打造农耕文化陈列室,专程赶赴山东省临沭县考察柳编产业,参观临沭县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访问全国一流的柳编企业,开阔眼界,扩展思路。
  秦冬冬通过了解山西省内、县内柳编制作地域生产和发展状况,将柳编产品的生产性保护与消费扶贫工作连接起来,想方设法为柳编产品找销路,通过及时关注农展信息,参加各类展销会,现已与太原尖草坪土产门市、山西助农扶贫超市、山西农特产品扶贫助销平台、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丁家沟柳编已能够定时定量通过固定渠道进行销售,柳编制作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改善环境 造福村民


  “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扶贫工作的大事。”这是工作中秦冬冬最常说的一句话。看到村里的村民对党的知识学习不够,他便自费购买笔记本电脑,充分利用丁家沟1000余平方米村委会大院尝试设立“学习”文化大院,每周用投影设备为村内党员群众放映一次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和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电影;为了架设村干部与群众沟通桥梁,他设立民情反映办,为化解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间的矛盾、摩擦开辟了新途径。他还设立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打印、复印、上网、联系出行等便捷服务……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
  通过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丁家沟村的各项工作形成了良好局面,村民对秦冬冬为村里做的事特别满意。村里88岁的秦唤唤大娘说:“村里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第一书记和扶贫队来了,给我们村带来这么多变化,真是太高兴了。”
  在今年四月第四届临县“最美青年”评选过程中,群众自发组织全体在村和外出务工村民进行网上投票,第一书记秦冬冬与群众借此开展了一次很好的互动,并成功入选“临县最美第一书记”。
  当谈到是什么支持他一如既往坚持工作时,秦冬冬讲道:“扶贫工作任务很艰巨,工作内容也很繁琐,但是有很多优秀的扶贫干部做榜样。自己既然也做这份工作,就得对得起这份良心,对得起这份职责,就得向榜样学习。”
其他文献
吃东西时只用一侧牙齿进行咀嚼不仅影响食物消化,也会伤害到口腔健康和面容形态。近期,韩国延世大學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咀嚼方式还能影响人的听觉功能,单侧咀嚼或可造成听力损害。研究人员表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尽可能避免只用一边咀嚼。
期刊
2015年7月,笔者来到河北省沽源县闪电河乡石头坑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一场和贫困的较量。还记得山脊、沟壑、夜路和坝上高寒地区的寒风,难忘驻村期间与当地老百姓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感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5G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能不能像石头一样沉得下、立得稳,检验工作成效,考验工作水平。  作风要像石头那样“沉”。脱贫攻坚事务繁杂,第一书记必须“沉”到群众中,甘当“小学生”,乐坐“
期刊
儿童挑食偏食不仅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还会導致饮食质量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对于增进健康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及早干预不正常的饮食行为,比如儿童偏食挑食,将有助于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期刊
为了降低安全隐患,MAZDA CX-5 2020款搭载了前风挡玻璃背投式ADD彩色平视显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HUD抬头显示系统”,可将当前时速、导航等信息投影到风挡玻璃上。该系统采用全新顯示屏幕,在任何光线条件下均能清晰显示。此外,该系统的高度以及水平角度均可以调节,以确保信息准确投射在驾驶者的平视范围内,使驾驶员在专注于道路的同时更快读取信息,有效提升行车安全性。
期刊
摘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过程履职是关键,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在平时使用,而不是等到发生事故再用。面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评价机制,及时、严肃地纠正各级人员不履职行为、履职过程存在的虚假情况,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关键词: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 重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期刊
科学导报讯 1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19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向全球发布了《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为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总体来看,中国
期刊
主料:南瓜300克,玉米面50克。   调料:盐、食用油、葱花各适量。   做法:1.將南瓜去皮刨丝,加盐腌渍出水。2.撒入适量玉米面,搅拌均匀成厚糊。3.锅内放入食用油,将南瓜玉米糊搓成小棒,入锅滚油。4.小火煎成金黄色,即可出锅。   功效: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等功效。对久病气虚、脾胃虚弱、气短倦怠、食少腹胀、水肿尿少等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南瓜
期刊
近日,智能化垃圾分类箱亮相重庆 人名视觉  不久前,北京市通州区的王先生换了一把嵌入了人脸识别模块的智能门锁,解决了他长久以来的烦恼:“父母记性不好,好几次出门都忘带钥匙,被锁在门外。现在一刷脸,门就能开了。”  除了识人,视觉识别技术还能识车、识别商品。作为人工智能的一大重要应用领域,未来,随着视觉识别精度的提高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完善,它还将给人们带来更加智慧安全的体验。A 识人:静态识别比较成熟
期刊
韦禾现代食用菌示范园区员工进行香菇售前分选 ■ 资料图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特色种植、养殖业为抓手实施“绿色产业扶贫”。同时综合施策,加大综合保障体系“一保通”覆盖率,依靠互联网手段推行“一码清”精准扶贫管理体系建设,全县脱贫质量稳步提升。强化产业支撑,“三大产业”助推脱贫摘帽  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要靠产业。交口县委书记霍慧文认为,交口农业产业基础弱、起步晚,只
期刊
党报驻站记者,长期服务在基层一线,须具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综合能力。比起一般记者岗位,更加具有挑战性,这就迫使驻站记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提升,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做一名优秀的党的新闻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针对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全面系统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并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党报驻站记者的修养和能力?这个话题值得探讨,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