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留白在平面设计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元素,它不是单纯的白色,而是一种衬托主体物的“负空间”,所以它可以是任何事物,但它不是空白。留白一词起源于中国画,中国画善于营造意境,这种营造意境也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本文主要是根据静态白和动态白两方面对留白进行研究分析。静态白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衬托主体物,营造意境,使观者产生与作品对话的想法。而动态白则是根据画面元素的编排对观者起到阅读的引导作用。但静态白与动态白没有固定具体的界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
  关键词: 留白;静态白;动态白;中国画;空间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日本设计在我们的平面学习当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少即是多,简约、断舍离几乎就成为了日本美学在我们眼中的代名词。通过学习和临摹我们有时会一味地在设计中追求一种类似于“空”的东西来凸显出设计的中心内容,我们通过“空”来表现一种少即是多的概念,这种“空”其实也就是一种变相留白。
  但在设计中我们并不是一味追求“空”的设计,而是需要有内容有目的的留白。
  研究的现状
  关于留白的研究内容很多,大多是从禅文化、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内容对留白进行分析,或者是通过研究中国画来类比留白中的意境美。还有一部分是通過对平面作品的分析来研究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但是对静态白和动态白的分析不算太多。
  第1章 平面设计中的留白
  1.1留白的基本概念
  留白一词起源于中国画,是绘画中的一种构图方式或技法,经历宋元的山水文人画发展起来的。留白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画当中,也存在于音乐、艺术作品和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平面设计中的留白。
  平面设计里留白中的“白”并非是字面决定其功能。它指的不是常规的白色,而是一种不受限制与拘束的存在。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象,它是一个“负存在”的空间,它的形象取决于它所衬托的主角的形象。
  1.2留白的由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因为战后的损害太大忙于重建以至于国际上没有办法集中发展设计。直到1950年,一种新的平面风格在瑞士出现。
  这种新的平面风格结合了瑞士的政治、经济、文化而诞生与发展,形成了有明确特点的风格,通过了瑞士的平面设计杂志影响到了全世界,所以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这种风格简洁易读、具有极强的传达功能,对版式和字体非常重视,容易被其他人所理解,所以开始在全球广为流传,所以也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最开始提出类似于留白这个概念的是瑞士平面设计师阿尔明·霍夫曼。他强调在设计中注意版式中的空白区域,或称为“负面”区域。在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实在的形式,也要注意衬托实在形式的虚部。这种虚部不仅是平面上的大范围的空白区域,还包括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设计能将形式与功能进行高度统一。
  1.3留白与空白
  留白并不是空白。留白是一种装饰性的手法,它不能填满其他元素。而空白是功能性的空间,需要使用者填入信息。
  留白在平面设计中是为了衬托主角,它并不是指固定的某一种颜色或者形状,它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颜色,它也可以是衬托主角的“负空间”,它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
  空白是单纯指向功能性,是需要你在上面填写内容的。它没有装饰性,也不需要被定义。
  第2章 留白中的静态白
  2.1静态白的基本概念
  静态白是用大量的留白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由此凸显主体物以传达设计师所表达的思想,同时通过大范围的白给予观者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使其产生与作品对话的可能。
  2.2静态白的意境美
  静态白在画面中起到的是一种衬托作用,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能够与观者产生一种互动,而画面中大范围的白就是设计师给观者营造的一种思考的空间,而不是被满版的信息填满大脑。
  这样我们可以联想到宋元时期的中国画。当时经由考试出生的士大夫常常由朝而野,由农而仕,他们大多是由地方乡野来到的城市。这时高山流水,乡间小屋反到成为了他们在仕途享有荣华富贵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情感上的需求与慰藉。宋元的山水画所展现的题材、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更为深厚的人民性和普遍性,它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
  宋代的绘画分为北宋和南宋两种风格。“北宋绘画大多是对大自然的精细描绘,而南宋绘画更多是通过将“微妙”与“微弱”糅合在一起,刻画出空的空间之无边无际,而对结构性形式不做任何详细描绘。”
  中国的山水画并不会将具体的空间描绘出来,而是通过空来表达,留白就是表现空间的一种手法。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美,古人曾说“计白当黑”,这里“白”当做的是无,“黑”当做的是有,画面中的白其实也是画的一部分。
  2.3静态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3.1字面上的白
  当画面上的留白超过60%,白会更加凸显画面的视觉对比。但当画面上的留白比例低于60%时,主体物的视觉凸显力度会下降。
  2.3.2非白的白
  这里的留白并不一定指的是颜色上的白,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大面积的“空白”,为了避免视觉上的杂乱,所以颜色的选取不能超过两种。
  2.3.3阴影的白
  当主体物的比重在画面中超过50%时已经可以直接传达设计师所想表达的内容给观看者。文字不占大版面,仅是起到一个提点作用,下一级的资讯内容更小,这样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引导作用。
  第3章 留白中的动态白
  3.1动态白的基本概念
  动态白并不是利用大量的白来突出主体物,而是通过主体物与文字、版式的编排,使整个画面充满节奏,起到一个视觉引导的效果。   3.2动态白的引导作用
  动态白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看者的视觉。在画面上的图片、文字、颜色、大小,只要这些元素与元素之间存有一定的空间,观看者就会随着设计师刻意的留白而移动。如果将这些元素视为画面上的一个点,将这些点用一条线连接起来,那么连接这些点的线会形成一条路径,这条路劲就是“动态白”。
  动态白没有固定的视觉引导路径,通常是根据元素来进行编排,使观看者感受到画面的节奏与韵律。
  在我们的阅读习惯里如果是横排文字通常是从左至右阅读,如果是直排文字就从右至左开始阅读。我们的阅读习惯会随着文字的编排而改变,同理,在一个画面中我们的视线也会随着设计师刻意营造的白的空间去改變阅读的节奏。
  在画面中纯文字的排版使画面具有静态感,而几何图片的穿插使画面相比之前的静态感而言更加生动。但是如果画面中使用的图片不是几何形而是一些无规则的图形会使画面更加活波,因为不规则的图形可以打破原本画面的秩序感,使观者的视线更加跳跃。
  3.3动态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3.1文字主角
  图像与图像之间有许多的空白区域,留白有可能是来自于图像四周的空间,也有可能是图像内部的空白空间。这些不同比例的留白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波。
  3.3.2图片主角
  图片并不一定要是规则的造型,但是留白的空间取决于图片的造型。图片与文字的摆放、版式的设计使画面所产生的动态、节奏都不一样。
  第4章 静态白与动态白的相互转换
  静态白与动态白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一样,一页一页看每一页上都是静止的图片,但一旦快速翻阅里面的图片就像活过来一样,会跑又会跳。静态白就是静止不动的页面,而动态白就是快速翻动的页面。
  在平面设计中静态白与动态白没有明确的界线,它们可以随着阅读方式与顺序来进行角色的互换。当我们的视线随着画面中的文字与图片而移动的时候是动态白,当看到某个有趣的点而停顿下来的时候又是静态白。
  结论
  留白不仅存在于中国画当中,也存在于平面设计当中。但这里的白指的是一种“负空间”的表达,它可以是任何我们所想凸显的主体物的衬托。而静态白与动态白的合理运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画面中的图片、文字、颜色及版式,传递设计师所表达的信息。
  平面设计中的留白给予了设计无限的创造力,而且它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使观者产生与作品对话的可能。
  注释:
  [1]原研哉:《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60-61页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著:《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费工信、黄于伦、陈羿安著:《留白 SPACE》[M].乐知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3]黑川雅之著:《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1月.
  作者简介:
  胡蓓含(1995-),女,湖南怀化人,硕士在读,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概述甘孜地区的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在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是很重要的。甘孜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破瓦法、送殡、水葬、吊祭等内容。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关键词:藏族;水葬;仪式过程  对于藏族的丧葬习俗,学界已多有研究,但内容一介绍和探讨起源这居多。由于藏族的丧葬习俗具有独特性,使其成为了很多学者的话题。由此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的文化艺术瑰宝,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河州贤孝是流传在临夏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河州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称,贤孝是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论文针对信息化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引言:  河州贤
期刊
【摘 要】 方闻所著的《心印》与王伯敏所著的《中国绘画通史》同为我国当代画论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巨著。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先笔者就以初步的学习为基础,将这两部巨著进行对比,以期通过大概的分析,促进对这两部著作的了解与学习。  【关键字】 心印;中国绘画通史;唐寅  众所周知,王伯敏先生的《中国绘画通史》正属于“通史”类。而我国的通史类著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47年,唐代
期刊
摘 要:电影道具设计是电影中再现时代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为电影表述的故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空间环境,道具设计既要与历史时代相符,又要与导演的创作意图相符,要从形态、色彩、材质等知觉要素中寻找设计规律,最终完美地表达电影内容。  关键词:探寻;电影美术;道具设计;形态;色彩  1 引言  电影是一门包括了文学、美术、摄影、音乐等的综合性艺术,电影美术是美术与电影嫁接产生的。电影美术涉及的
期刊
距离国家艺术基金《中原弦索乐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工作结束已有近两年时间,我与导师陈艳教授及其他学生们的记忆,仿佛还停留在2016年格外炎热的夏天。  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财务部设立的公益性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自2013年设立以来,国家艺术基金已经资助扶持了一批优秀剧目、剧种,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摘 要:1981年山东省第一届古筝比赛在济南文联礼堂隆重举行。这次大赛是第一届“泉城之秋”音乐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举行古筝这一单项专业比赛,在我省还属于首次,在全国也是第一次。文章通过对于大赛分析和思考,从中总结了诸多收获和建议,希望能引起对于这届比赛的重新关注及重视。  关键词:古筝;泉城之秋;比赛  1981年9月21日至23日,山东省第一届古筝比赛在济南文联礼堂隆重举行。这次大赛是第一届“泉城
期刊
摘要:音乐会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综合性音乐教学评价形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班级音乐会”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评价中的作用,并根据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制定了音乐会评价设计方案,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评价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音乐评价;班级音乐会;中小学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指出:“评价语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的建设,我国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开发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寻找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湖北古村落大余湾的基本状况和大余湾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然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大余湾的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开发与保护策略,希望能对中国众多古村落以借鉴作用。  关键词:文化遗产;大余湾;SWOT
期刊
【摘 要】 配价分析法是从化学中借鉴过来的一种方法。朱德熙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中,开始了汉语动词研究的新领域。目前,汉语语法界在动词配价的性质、确定配价的标准以及辨别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关键词】 汉语语法;动词;配价分析法  一、化学中的“价”配价的含义  化学中的概念是为了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是取氢原子为一份,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喝多少个氢
期刊
摘 要:中国新写实油画以一种艺术形式,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精神理念,将西方油画继承下来。这种新写实主义有别于20世纪伊始的古典写实主义,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不仅强调了人价值的重要性,也显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先从中国新写实油画的发展概况出发,再以画家忻东旺的绘画作品为例,从其技法和画面两点剖析,深入说明人文精神在其画面中的体现,最后概述人文精神在中国写实油画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中国新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