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Ⅲ肾病——形态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来源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01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一种非免疫因素介导的肾小球疾病——胶原Ⅲ肾病的肾活检形态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免疫荧光、电镜检查确诊胶原Ⅲ肾病的12例患者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病程3~300月(平均62.08±60.96月);年龄21~67岁。蛋白尿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肾脏损害首发症状(10例,83.33%),10例(83.33%)患者病初即诊断高血压,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ml者仅1例(8.33%)。肾小管受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尿NAG酶升高9例(75%);禁水13h尿渗量减低者9例。确诊时血清肌酐(SCr)升高者4例,7例贫血。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C3阳性者5例(41.67%),3例(25%)患者合并IgA阳性,胶原Ⅲ染色证实非废弃或非硬化部位的肾小球外周袢和(或)系膜区弥漫阳性荧光;组织学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体积均增大,且肾小球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等,肾小球病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肾小球非增生性的"结节样"改变,PAS或PASM-Masson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呈均质、淡染的嗜复红或嗜亮绿色;另种"结节样"改变不明显,肾小球细胞总数不多或增加,内皮细胞成对,PASM-Masson染色外周袢弥漫双轨。超微结构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内皮下和(或)系膜区见束状或单枝的、有明暗带、直径约43~60nm的胶原纤维,3例(25%)免疫荧光染色IgA阳性者在肾小球系膜区见团块状的电子致密物沉积。随访过程中病初4例(33.3%)SCr升高者未降至正常,病初SCr正常者中仅1例在随访中轻度增高。结论:高血压和蛋白尿是胶原Ⅲ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学改变具特征性,诊断需借助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预后相对良好。
其他文献
阐述了我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历史、古代家具所用的木材、榫卯结构等.指出,在家具设计中确定用什么木材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认为,木材在家具设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23例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和42例甲状腺正常者的11个弹性定量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把综合
在沿江潮土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进行了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精确施氮技术,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1 019.70kg/hm2,增幅18.16%,节省纯N 22.00kg/hm2,提高氮肥利用率2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下对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复杂性夫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咯血病史1周~26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22例,肺炎和肺结
目的 观察肿瘤疫苗Ad-hDCT预防接种对移植到C57BL/6小鼠脑实质内的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Ad-BHG对照组(20只)和Ad-hDCT免疫接种
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d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HBV的复制及感染状态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cccDNA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一、HBV cccDNA的检测方法1.
介绍了山西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防护恢复的必要性,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
目的 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选纯化人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文库,对经菌液PCR及斑点杂
目的 观察血糖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在AMI危险评估中的地位.方法 回顾性选择解放军第八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将无糖尿病史
目的 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巨大囊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评价其根治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0年收治的25例小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