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化是高品质课后延时服务的必然走向,实践中学科分立、五育分割、孤立碎片化的低品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仍然普遍存在.高品质的课后服务课程是人民群众的应然诉求,必定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并具有多学科整合、五育融合的统整性特征.本文以深圳市福永中学为例,展现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的探索:课程谱系,闪耀全人教育之光;一生一表,夯实因材施教之基;学科融合,培植核心素养之根;主题融通,拓展课后时空之界;多元评价,坚守生态发展之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化是高品质课后延时服务的必然走向,实践中学科分立、五育分割、孤立碎片化的低品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仍然普遍存在.高品质的课后服务课程是人民群众的应然诉求,必定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并具有多学科整合、五育融合的统整性特征.本文以深圳市福永中学为例,展现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的探索:课程谱系,闪耀全人教育之光;一生一表,夯实因材施教之基;学科融合,培植核心素养之根;主题融通,拓展课后时空之界;多元评价,坚守生态发展之道.
其他文献
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教师成功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借助网络举办“线上家长论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增加沟通效率,同时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与功能性,在活动主导、沟通内容、数据支撑、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成为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有效补充,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家校共育效果.
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一名躁郁症女生的疏导案例出发,展示其行为表现,分析其行为失常给班级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并以此探讨、总结应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双师”互动课堂在教学效果方面优势明显.以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和贵州省毕节实验学校共同完成的双师课堂为例,两地教师借助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在线交互协作,从对比分析教材、摸清教学对象知识能力基础、整体规划教学策略等方面,合作开展教学,克服了时空限制、教材版本不同、学生学情不同等诸多困难,实现了教师、学生、教学用具等多维信息的交互与融合,达成了同步备课、同步教研、同步上课、同步评价等协同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要求,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干预机制并不完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心理咨询室通常无法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甚至鞭长莫及.因此,利用“互联网+”模式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改善学生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揭示欺负同学事件背后的盲点,探寻家庭教育的痛点.采用正面管教工具:聚焦解决问题、开设主题班会、进行角色扮演、使用议事本、开展头脑风暴、用3R1H原则选择建议等方法,发现事实背后的真相,帮助学生认识欺凌,了解欺凌的危害,懂得如何自我防护.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为建设温暖有力量的班集体做贡献.对相关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笔者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理念,有方法、有尺度地惩戒教育有错误的孩子;以有温度、有力量的方式,守护班级中弱小的孩子,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