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刍议

来源 :山东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要求"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这对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一个重要机遇。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依赖于高质量高水平的区域高等教育,这已经被一些成功实践所证明。区域高等教育要立足自身实际,围绕创新协同发展机制、积累可复制经验等若干环节,在助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实现自身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脂肪性肝病是指脂肪在肝脏中过度沉积,超过肝脏重量5%以上。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30%,是导致肝脏疾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色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是大量微生物和宿主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前体。色氨酸除了参与蛋白质合成,大部分色氨酸通过犬尿氨酸途径、血清素途径和吲哚途径代谢分解。现有研究发现犬尿氨酸浓度的增加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而吲哚-3-丙酸浓度与代谢性疾病的
学位
研究背景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发展的常见诱发因素。特别是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H3N2,是诱导病毒感染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病毒株。机制上,流感病毒H3N2首先侵犯支气管上皮细胞,激活炎症反应,诱导气道炎症风暴和炎症细胞肺部浸润。作为肺固有免疫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在识别病毒感染危险信号后,可通过诱导巨
学位
<正>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胺类激素,由色氨酸合成,除松果体和视网膜外,在体内组织器官,如骨髓、肝脏、胃肠道、皮肤、卵巢、睾丸、胎盘等中均可合成褪黑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褪黑素不仅具有昼夜节律调节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治疗眼部疾病、胃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从褪黑素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褪黑素在临床抗
期刊
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褪黑素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对机体的脂质代谢起到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褪黑素对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外源褪黑素在抗氧化能力与脂质代谢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未来在生产中应用于提高畜禽肉产品的抗氧化能力、延长货架期、改善肉品质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和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就业的严峻形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驻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比较,提出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展的优化建议,即各高校要充分利用驻镇高校联席会议、镇江国家大学生科技园等载体,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期对驻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有所借鉴,为"镇江很有前途"和"镇江跑起来"增添"双创"动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有利于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但体制机制壁垒、协同创新理念缺乏以及师资队伍薄弱等因素制约着双创教育的开展。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协同发展需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树立新时代协同发展理念、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师资队伍。
期刊
"大思政"理念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推行的德育"2+X"综合改革为例,立足"大思政"格局,探索"大思政"理念的发展演绎及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协同的逻辑基础,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在育人观念、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协同路径,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这一系统工程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法之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协同融合机制,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效性,做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落实。
期刊
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一次战略转型,一场深刻的变革。开放大学之"开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地开放大学都在制定有关落实《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应建设符合自身职责定位和发展特征的制度治理体系,优环境、强内功、增活力。在京津冀协同合作方面,资源共享、平台互联、载体共建、项目共担,以此来增强开放大学体系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提升高校新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为实施原则,以构建适应教育、专业教育、理论教育、隐性教育等分层递进式模块为实施路径,以实现新生的大学认同、自我认同、使命认同和主体认同为目标,使高校新生入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