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某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加速器室墙板和顶板均采用厚度2.90m厚钢筋混凝土板,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编制施工方案时采用了钢结构技术承担和传递混凝土板72.5KN/m2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内部通水降温和外部保温双管齐下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内部温度,满足了规范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厚板支模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THE TECHNOLOGY OF MWORK AND CONSTRCTION FOR CONCRETE SLAB 2.90m THICK
   WangWei-dong1,ZhuYan-jun2,QiFeng-xiang3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0, China;
  2. Binzhou City Construction Group,2566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Cancer center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accelerator room, walls and ceiling are used 2.90M thick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Belongs to the high formwork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dopts the technology of steel structure, load and construction load to bear and transfer the concrete slab 72.5KN/m2.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task. Large volume concrete using internal cooling and external heat preservation measures of work along both lines,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meet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Slab formwork technology; Large volume concrete internal cooling
  
  某医院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加速器室墙板和顶板均采用厚度2.90m厚钢筋混凝土板,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编制施工方案时采用了钢结构技术承担和传递混凝土板72.5KN/m2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类似文章比较少见,所以撰文介绍。
  1.工程概况:
  某医院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建筑面积5098m2,地下面积2533 m2。基础类型:灌注桩基础;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室分成两部分:加速器室及水冷机房部分和服务用房(候诊室等)部分。
  加速器室及水冷机房部分地下室地面标高-8.80m,顶板标高-2.20m和-1.7m,顶板厚度为1500mm和2900mm;墙体厚度分别为800mm,1400mm,1618mm,1953mm,2150mm和2900mm。顶板自重达37.5KN/m2、72.5KN/m2,大于10 KN/m2。
  服务用房部分(候诊室等)分为两层:地下二层标高-8.80m,地下一层标高-4.20m。主梁400x900,400x750,400x700,400x650,400x600,次梁400x650,400x600,350x600,200x400,板厚250。均属于高大模板支撑,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执行。
  加速器级水冷机房由于砼厚度超过1000mm,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应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2】編制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2. 厚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加速器室及水冷机房部分:墙高度为4.7~5.6m,地下室顶板厚1.5~2.9m。砼墙支承地下室顶板结构,采用墙分层支模,分层浇筑,墙浇筑至顶板底。墙砼强度达到75%以上时再浇筑顶板砼。顶板模板支撑与已浇筑的墙支模体系拉结成整体,顶板与墙模板同时支模,顶板底适当加强。并且纵向、横向及水平支撑体系牢固可靠。墙外部与支护灌注桩可靠顶紧。
  由于顶板砼体积大、自重大,地下室顶板支模立杆采用I14工字钢,间距1.0m。底部支撑在基础地板上,顶部支撑钢梁(HN250x125x6x9H型钢),钢梁支撑托梁(次楞:I14工字钢@333),托梁支撑35厚木架板,木架板上铺12厚胶合板木模板。形成钢立柱支撑的连续梁受力体系,托梁也为支撑在钢梁上的连续梁受力体系。为保证立杆稳定,每1.5m设水平步一道,板底设一水平步,用Ф48x3钢架管,与I14工字钢立杆焊接连接,边檐与墙支模的双钢管顶紧焊接。适当布置垂直剪刀撑,确保支模体系的稳定。
  3. 设计计算
  3.1主梁计算
  选用HN250x125x6.5x9,按连续梁, 用建研院PKPM-STS钢结构软件设计计算。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取值。
  恒载包括:①.2.90m板自重:2.90mx1.0mx25KN/m3=72.5KN/m;②.板底木模板自重(包括35mm厚木架板和12mm厚胶合板,合计厚度47mm):0.047mx1.0mx6.0Km/m3=0.28KN/m;③.托梁自重:4.0mx0.17KN/m=0.68KN/m。恒载合计:72.5+0.28+0.68=73.46 KN/m。
  活载: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4.1.2条规定”当计算直接支撑小梁的主梁时,均布荷载标准值可取1.5KN/m2”:1.0x1.5KN/m2=1.5 KN/m.
  用PKPM-STS工具箱连续梁选三跨计算,结果如下:
   设计信息:钢梁钢材:Q235;容许挠度限值[υ]: l/180 ;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1.000 ;计算梁截面自重作用: 计算;活荷作用方式: 一次加载;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1.000
  设计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
  钢梁截面: 国标宽、窄翼缘H型钢:HN250X125
  各跨信息:
  跨 号 : 1 2 3
  跨度 (m): 1.001.001.00
  面外支撑: 0 0 0
   钢梁作用与验算:
  (1)、截面特性计算
  A=3.6970e-003;Ix =3.8680e-005;Iy =2.9350e-006;
  Wx1=3.0940e-004; Wx2=3.0940e-004;Wy1=4.7000e-005;Wy2=4.7000e-005;
  (2)、钢梁上荷载作用
  △ 恒荷载
  作用跨 作用方向 荷载类型荷载值1
  1竖向173.46
   2竖向173.46
  3竖向173.46
  钢梁自重作用折算均布线荷(KN/m): 0.2902;
  △ 活荷载
  作用跨 作用方向 荷载类型荷载值1
  1竖向1 1.50
  2竖向1 1.50
   3竖向1 1.50
  △ 风荷载:不考虑。
  (3)、荷载效应组合
  △基本组合
  △组合1:1.2恒 + 1.4活
  △组合4:1.35恒 + 0.7×1.4活
  △标准组合
  △组合5:1.0恒 + 1.0活
  (4)、第 1 跨強度、稳定验算
  上部受拉(负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10.103;My=0.000
   负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31.099 < f=215.000
  第 1 跨负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下部受拉(正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8.069;My=0.000
  正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24.836 < f=215.000
  第 1 跨正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控制内力(kN.m):Mx=8.069;My=0.000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φb=1.000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26.078 < f=215.000
  第 1 跨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满足。
  抗剪验算控制内力(kN):V=60.620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46.774 < f=125.000
  第 1 跨抗剪验算满足。
  (5)、第 2 跨强度、稳定验算
  上部受拉(负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10.103 ;My=0.000
  负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31.099 < f=215.000
  第 2 跨负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下部受拉(正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2.526;My=0.000
  正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7.775 < f=215.000
  第 2 跨正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控制内力(kN.m):Mx=2.526;My=0.000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φb=1.000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8.164 < f=215.000
  第 2 跨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满足。
  抗剪验算控制内力(kN):V=50.516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38.979 < f=125.000
  第 2 跨抗剪验算满足。
  (6)、第 3 跨强度、稳定验算
  上部受拉(负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10.103 ;My=0.000
  负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31.099 < f=215.000
  第 3 跨负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下部受拉(正弯矩作用区段)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控制内力(kN.m):Mx=8.069;My=0.000
  正弯矩作用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24.836 < f=215.000
  第 3 跨正弯矩作用强度验算满足。
  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控制内力(kN.m):Mx=8.069;My=0.000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φb=1.000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26.078 < f=215.000
  第 3 跨跨中上翼缘受压稳定验算满足。
  抗剪验算控制内力(kN):V=60.620
  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46.774 < f=125.000
  第 3 跨抗剪验算满足。
  (7)、连续钢梁挠度验算
  验算组合: 5
  第 1 跨最大挠度(mm): 0.064
  第 1 跨最大挠度(mm): 0.064 (L/15618)< 容许挠度: 5.556
  第 1 跨挠度验算满足。
  第 2 跨最大挠度(mm): 0.004
  第 2 跨最大挠度(mm): 0.004 (L/236095)< 容许挠度: 5.556
  第 2 跨挠度验算满足。
  第 3 跨最大挠度(mm): 0.064
  第 3 跨最大挠度(mm): 0.064 (L/15618)< 容许挠度: 5.556
  第 3 跨挠度验算满足。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主梁强度由抗剪强度控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3.2次梁计算
  次梁选用工字钢I14,间距333,同样用PKPM-STS软件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强度满足要求,挠度在允许范围内。由于比较简单,在此不详述。
  3.3 立柱计算
  立柱选用工字钢I14,间距333,用PKPM-STS软件计算,结果如下:
  设计信息:钢材等级:Q235;柱高(m):1.500;柱截面:普通热轧工字钢: I14;柱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1.000;柱平面外计算长度:1.500;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1.000;截面塑性发展:不考虑;构件所属结构类别:单层工业厂房;是否进行抗震设计:不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内力(由主梁传来):绕X轴弯矩设计值 Mx (kN.m):0.000;绕Y轴弯矩设计值 My (kN.m):0.000;轴力设计值 N (kN):60.620
  设计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柱构件设计:
  (1)、截面特性计算
  A=2.1500e-003;Xc =4.0000e-002;Yc =7.0000e-002;
  Ix =7.1200e-006;Iy =6.4300e-007;
  ix =5.7500e-002;iy =1.7300e-002;
  W1x=1.0170e-004;W2x=1.0170e-004;
  W1y=1.6100e-005;W2y=1.6100e-005;
  (2)、柱构件强度验算结果
  柱构件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 28.195 < f=215.000
  柱构件强度验算满足。
  (3)、柱构件平面内稳定验算结果:平面内计算长度(m):1.500;平面内长细比λx:26.087;对x轴截面分类:a 类;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x:0.970;
  柱平面内长细比:λx=26.087 < [λ]= 150.000
  柱构件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 29.069 < f=215.000
  柱构件平面内验算满足。
  (4)、柱构件平面外稳定验算结果
  平面外计算长度(m):1.500;平面外长细比λy:86.705;对y轴截面分类:b 类;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y:0.643。
  柱平面外长细比:λy=86.705 < [λ]= 150.000
  柱构件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 43.834 < f=215.000
  柱构件平面外验算满足。
  (5)、局部稳定验算
  腹板计算高厚比 H0/Tw=19.42 < 钢结构规范GB50017容许高厚比[H0/Tw]=68.4;翼缘宽厚比B/T=3.40 < 钢结构规范GB50017容许宽厚比 [B/T] =18.7。
  计算结果显示,柱构件验算满足。
  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内部降温技术
  4.1设计思路
  由于本工程混凝土厚度1.4m至2.9m,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采取通常的外保温措施的同时,采取更为可靠的内部降温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管路,通以低温水(降水用地下水),通过低温水循环排出带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热,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同时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
  4.2 管路布置原则
  大体混凝土砼墙体布置原则:厚度800不布设降温管路,厚度超过1000者即1.4m至2.9m厚墙布设管路。厚度1.4~1.85m布设一道,厚度2.9m者布设二道,管路竖向间距1000,每一组设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有的带分支者在分支端部增设出水口。大体积混凝土厚板布置原则:顶板厚度1.5m和2.9m,在1.5m厚板中设一道管路,在2.9m厚板中设三道管路,各管路间距1000左右。每组管路中各管路进出口距离一致,以保证温降相同,降温效果均匀。管子采用Φ48x3.0无缝钢管,立管与横管采用管管丝接安装,横管拐弯处采用弯头连接。横管中间设置一定数量的立管支架,间距3000左右,立管及支架底部设置300x300x8mm钢板垫脚,焊接牢固。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应将通往房间的门封闭,防止房间内热量散失,房间内砼表面不保温。
  4.3水流控制
  每一路降温系统设一套开关系统,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水的流速,保证内外温差在20°C左右,不超过25°C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不出现裂纹。
  4.4温度监测点设置
  每组设2个温度监测点,每个温度监测点设上中下3个温度计,分别记录混凝土内部温度。同时检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经实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室外温度20~22°C,冷水系统进水温度14°C,出水温度45°C左右,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出现在浇筑后第四天,为67.8°C,混凝土表面温度在40°左右。晚上用45mm厚棉被覆盖,白天用系统温水养护,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拆模后未发现裂缝。
  5结论与建议
  (1) 超厚混凝土板支模属于高大模板支撑范围,需要按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2) 对于超厚混凝土板支模体系,用钢结构支模体系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时,考虑用钢结构设计,是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的。
  (3)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通水降温技术,简单可行,效果显著,应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S]
  【2】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
  【3】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JGJ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5】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其他文献
摘要:高速公路投入使用的时间内,通过及时了解路面损坏情况,对路面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预防养护措施,及时修复高速公路潜在的路面问题,减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使沥青路面发挥出最佳效用,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使用。因而,在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原因分析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预防性养护是现代化
期刊
针对停车场泊车无序、路径拥堵等停车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的二次规划最短路径规划方法.由于驾乘人员搜索的期望空车位目标时常基于电梯入口就近原则实现,首先对停车场空车位到电梯入口的路径以及该空车位到停车场入口的路径分别进行网络建模,其次,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求取停车场各个空车位到电梯入口最短行驶距离确定泊车位,进而求取该泊车位到停车场入口最短行驶距离.最后,输出二次规划的最优泊车路径.算法实例表明,该优化算法简单实用,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可有效地实现泊车路径规划的要求.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提炼共性发展特征,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径.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呈现以政府扶持为主、以体育赛事发展为辅、依赖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区域间体育治理差异显著等共性特征.“十四五”时期地方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地方体育产业资源供给,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深挖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特色,落实体育文化发展策略;深化地方体育产业融合机制,构建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健全地方体育产业保障机制,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提出助力的路径.助力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价值:形成产业集群的“助推器”;社会价值: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精神价值:人文情怀建设的“凝聚剂”;文化价值:助推特色小镇内涵建设的“稀缺资源”.助力路径:开发小镇特色产业,促成“特而强、聚而合”;传统风貌场景建设,形塑“特而美”城乡融合新样貌;注入精神文化内核,提升“以人为本”的内生动力;打造小镇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的“造血”功能.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向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的现状、逻辑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转型逻辑:转型主体间关联度高,供给侧与社会体育诉求升级的现实需要,相关政策持续驱动.面临的困境:场馆规划设计“先天不足”,利益主体参与转型渠道不畅,受部分政策法规束缚,专业管理运营人才匮乏,公益属性与产业属性缺乏有效平衡.提出优化路径:统筹规划,打造赛事品牌的同时补足配套短板;健全多利益主体参与转型的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政策激励;制定人才保障政策,优化人才结构;平衡综合体公
校园一卡通系统为潍坊学院基础性民生工程,全校师生人手一卡,可用于在校内就餐、消费、淋浴、图书借阅、进出校门及图书馆、自助购电等.本文研究的内容为学生校园卡丢失自助补换卡时补卡费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如何实现的问题.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与智慧中台对接实现扫码支付补卡费,实现扫码支付补卡费后,将最大限度地使收费规范化,同时进一步降低人工时间等投入并提升管理水平.
竞技体育商业化中的伦理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运行及其发展的突出性难题,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伦理向度与商业行为所遵循的经济价值逻辑之间的冲突困境.基于经济伦理研究范式的视角转换,运用现象学、逻辑学、符号学等理论工具,从整体性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意识到面向具体问题意识的角度出发,对竞技体育商业化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问题,以及其中的应对思路与解决出路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认为竞技体育商业化伦理困境突破的真正任务在于对二者存在伦理冲突的根据和根源进行揭示,通过借助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伦理自觉和制度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外交实力格局进行解析,提出提升实力的策略.当前我国体育外交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失衡,主要原因有:体育外交客体基础薄弱,硬实力输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体育外交主体受后发劣势制约,国际话语权受限;缺乏专门的战略规划支持,体育外交活动受限;社会组织力量薄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提升策略:确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的体育外交原则;完善体育外交顶层设计,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体育外交资源储备;借助国际赛事影响力,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
运用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梳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分析新时期发展困境,提出发展对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历经快速恢复期、低迷缓慢期、机遇转折期.新时期面临的困境:技术体系构建不标准;理论研究薄弱滞后;传承发展动力羸弱.发展对策:改革突破创新,构建促进良性发展的技术体系;提高研究质量,科学完善理论体系构建;重塑话语权,提高社会地位,强化传承动力;抓住时代机遇,提升价值认知.
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发布发展“新工科和新农科”,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理论课程《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实践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学科竞赛+毕设”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动手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竞赛发挥与应急处理能力”的“五能力一体化”创新型专业素养,取得较好的成效.本课程体系可以在本领域、相近领域或其他领域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