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寻妇科临床护理中的额创建安全隐患,运用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妇科患者的护理安全性,避免出现临床护理事故。方法:针对我院妇产科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护理状况,在妇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施以流程环节管理,积极做事各项护理机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主要对象是病患、护理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以及消毒隔离等多个方面。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在妇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妇产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切实的减少患者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关键词:妇产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护理质量
  前言:众所周知,妇产科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因其收治患者类型的缘故,所以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较易出现医疗纠纷与护患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对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效果,改善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质量。
  1.妇产科临床护理现存安全隐患
  1.1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现阶段,国内从事医疗事业的护理人员多数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潜在的风险隐患也就不能進行有效的评估和预见,并且对自身不当护理行为没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认知,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导致出现医疗纠纷与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部分妇产科护理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的缺乏,因此对临床护理的各项制度流程比较陌生,对待自身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责任感。总而言之,当前妇产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的淡薄使得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以及护患矛盾的概率有所增加[1]。
  1.2当前妇产科护理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松懈
  结合我院妇产科临床护理现状分析,当前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制度以及相关操作流程时,严重缺乏力度。对于临床护理而言,强有力的制度执行是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前提基础,如果医院各科室中缺少了严格的制度执行,后果将不堪设想。妇产科实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过分依赖自身主观意志,换言之,医护人员更相信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护理现状,我院妇产科当前的药品管理相对混乱,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不能及时进行观察,当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好转时,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为,最终致使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2]。
  1.3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
  随着现阶段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孕妇及其家属对妇产科护理需求量随之增长,当前国内多数医院中的妇产科护理团队中引进了不少“新鲜血液”,也就是欠缺些许临床经验的年轻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因此年轻的护理人员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较易导致护理风险、医疗纠纷以及护患矛盾的发生。此外,一些年轻的助产士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操作配合不当的原因,所以增加了致使产妇会阴裂伤的风险,特别是产妇在生产后出现出血、羊水栓塞等情况时,通常情况下,助产士都是需要协助主治医师尽快准备好急救设备、相应药品的,如果助产士的急救经验不足或者过程中出现不当的操作,将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安全,并大幅增加医疗纠纷率[3]。
  1.4药物性因素
  众所周知,产妇对用药方面的要求标准非常严格,妇产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在对孕产妇选择临床药物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但是少数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用药经验的缺乏,因此对各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无法做出很好的对应,并且年轻护理人员因为心性原因,对待孕妇缺乏耐心,所以不能较好的完成对孕产妇较好的临床观察,如此一来,孕产妇的用药风险将会大幅增加,更甚者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4]。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法律意识
  现如今,国内众多医院中的妇产科护理团队被引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虽然这为妇产科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轻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的缺乏,因此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与矛盾。妇产科中存在少数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问题,那么针对这类问题应当如何有效解决呢?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维权意识是首要的,科室应该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强化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科室可以向护理人员推荐《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规定的重视。基于此,有效培养并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此外,科室还需加强自身对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保障医疗纠纷的避免[5]。
  2.2加强素质教育,发挥岗位职责
  现阶段,国内众多医院妇产科中的护理人员由于一些综合原因,因此专业素质较低,并且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医院妇产科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观看学习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使得妇产科护理人员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规范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统一化,为妇产科重新树立一个健康乐观的精神面貌,培养并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意识。
  3.讨论
  根据对国内医院妇产科护理事故的统计,现阶段国内妇产科临床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较高,由此可见,其中必然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换言之就是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针对此类问题,医院应及时加强妇产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医护人员树立较好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持续不断的改进自身护理工作制度流程,优化妇产科临床护理具体工作内容,切实降低妇产科临床护理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基于此,保证妇产科患者的健康安全以及康复效果。以下就是本次研究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防范对策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妇产科室必须提高全体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保证孕产妇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的身心安全,切实有效的降低妇产科出现医疗纠纷、护患矛盾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改.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42):196+198.
  [2]郑君驰.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9):120.
  [3]林友平,王莉娟,黄风静.浅谈循证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9):145.
  [4]历明.细节管理在医院妇产科管理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39-40+43.
  [5]高艺元,刘宁.基于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5-2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科室的更换补液护理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同时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接受护理时的更换补液查执行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结论:在护理人员的更换补液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內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每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71%,且差异显著
期刊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来越多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在不断的推出,其中比较出发前的一点就是品管圈活动,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在治疗时数量的统计,但是在目前具体的品管圈活动使用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对于出入量统计的错误就是其中主要的问题,因此,在这篇文章当中就主要针对品管圈活动降低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的效果观察进行介绍和分析,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能力管理培养在ICU护士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科室200例病人,以2017年3月至6月的病人作为预见性思维能力管理培养前的对照组,以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经预见性思维能力管理培养后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预见思维能力和业务技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01至2018-12在科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共计100名。其中50名患者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将他们定为对照组,而在剩余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结果: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其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远低于采用普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皮肤护理管理专项对伤口造口失禁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伤口造口失禁患者纳入研究,将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纳为参考组,作常规护理措施;2018年5月-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纳为观察组,作皮肤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考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对心肺微泵护理效果的积极影响。方法:选用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使用微型泵输注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进行了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管理措施,以评估两组微型泵输注治疗期间受伤风险的发生率和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微泵输注过程中发生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的具体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分析7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結果显示,
期刊
摘要:祖国在日益强大,经济在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医院也在与时俱进。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有明显提高,尤其对儿科更为看重。婴儿因为语言能力尚未完善,即使患病也无法描述,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伴有哭闹,这不仅会出现医患纠纷还会是家属的心情更为紧张焦虑。这样是给我们医护人员的巨大压力。因此我院一直在采取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分级模式下护理管理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行分级模式管理),各41例,对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专项护理合格率、护理无差错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内行分级模式护理
期刊